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2-09-20 03:52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向产教校企

刘 艳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1]。进入新时代,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破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问题,尤其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亟待回应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从影响产教融合的因素和动力入手,在厘清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实施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一、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逻辑

(一)历史逻辑

历史证明,基于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旋律。伴随着产教融合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在我国进入新工业时代,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产教融合模式的改革正在经历由模式框架体系建构的外延发展向模式内部功能提升的内涵发展转变[2],同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走探索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之路。将人才培养与产业紧密结合,借助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形成“内外双向”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

(二)理论逻辑

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一个人的职业成长可分成新手、熟手、专家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当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能胜任初级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习得”“能胜任复杂工作任务的职业素质养成”等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促使个体从初级发展阶段有序进入到高级复杂阶段。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手段应当确定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围绕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分阶段开展教学工作。

(三)政策逻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基于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体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基于产教融合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恰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具体实践。

(四)现实逻辑

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参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促使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中寻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人才培养很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也证明这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企业利益诉求和权责分配存在失衡,从而导致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参与形式比较单一、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难以有效衔接产业链、企业链、岗位链,这对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设想

(一)动态模型构建

以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现实逻辑,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考评机制,在政府、院校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知识链、能力链和素养链的全面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创新平台,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动态模型

(二)作用关系梳理

由于职业教育是要满足企业对知识、技能以及人才的需求,因此,不论是内部职业院校的教育链、人才链,还是外部企业的产业链,皆呈现内外一致的呼应关系。产业链是一个产业系列,具有内在衍生性的特点,而且是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链是由中职、高职、专业硕士形成的链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专业递进关系,必须适应产业链的衍生过程;人才链不仅包含纵向人才培养体系,还体现在人才的横向发展方面。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的作用关系见图2。

图2 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的作用关系

(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职业院校必须要构建与自身实际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确定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同时还要确保培养内容的合理性以及所采取方法的有效性。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建立由政府、学校、企业三个主体构成的外向机制,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优势;第二,实现知识、技能、素养三个内向机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在内外机制的双动力驱动下,使得育人目标和评价标准之间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关系。

1.外向机制

在外向机制作用下,不仅要充分调动职业院校、企业的积极性,而且应当重视政府在其中的统筹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推进,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对于政府主体来说,要在制度供给、资源整合、经费保障、监督检查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职业院校主体来说,要充分发挥课程、师资、教学、实训场地等资源优势,与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对于行业、企业主体来说,要通过提供岗位需求,开展职业分析,参与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渗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外向机制”动力见图3。

图3 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外向机制”动力

2.内向机制

在内向机制作用下,要想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人才培养内容必须涵盖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培养过程必须经过“行业通用知识培养阶段”“职业特定技能阶段”“职业综合素养培养阶段”,在内向机制动力驱动下,学生能够在创设的贴合实际的职场实践情境中,习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会贯通。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内向机制”动力见图4。

图4 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内向机制”动力

3.内外耦合

内向机制与外向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产生最佳效果,但是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动力耦合点,确保“内向机制”动力和“外向机制”动力产生最大的正向效应。这个动力耦合点形成有几个关键点:第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满足区域产业优化升级需求和目标岗位的实际要求,应同其质量评价标准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应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规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都要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有序性。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内、外动力耦合见图5。

图5 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内、外动力耦合

三、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度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核心部分,强化实习的教学功能,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3]。职业院校要与企业一起,明确实习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实习管理条例、建立实习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体系等,尤其是要加强实习组织机构运行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学生管理、实习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开展[4]。

(二)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教师是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专业水平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而通过促进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能够提升其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以及自身实践开发与指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要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建立与“轮岗式”挂职锻炼、“助手式”挂职锻炼、“实践+培训式”挂职锻炼等形式相适合的挂职锻炼激励和考核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夯实根基。

(三)完善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交流机制

企业技术人员对职业实践中的技术操作、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等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课程研发等,使生产一线新产品和新技术与学校的教学实践充分结合,对于增强实践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要完善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交流机制,从体制机制层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辅导,使企业技术人员对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加强教学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必须要建立健全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保障制度,搭建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促进校企之间的双向交流,充分共享彼此所掌握的项目、技术、资源以及人才。政府要充分发挥财税等激励工具,借助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有效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要进一步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明确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的权利和责任,提升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上的荣辱与共和合作共赢;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完善职称评聘、分配制度等办法,充分激发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活力。

猜你喜欢
双向产教校企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