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11-27 06:17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23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预算编制经营

关 旭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对于企业而言,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类资源予以整合,以及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对资源实施合理的配置与利用,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持续性、长久性的经营与发展。也可以说企业要想实现战略目标,就需要依托全面预算管理了解经济发展与变化趋势,并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促进。但是,在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也就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一定困扰。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战略目标、控制经营成本、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等,就要摆脱与缓解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困难,就要依托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能力,以及发挥应有作用,最终促使相关工作的得以优化。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1.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基于企业自身战略目标,针对将来某一时间范围内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制定与实施的管理工作[1]。企业往往要利用预测、规划等多元化方式,对指定时期的经营计划、财务收支,运营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执行过程与结果的评估、考核,继而促进企业战略规划与目标的完成。从整体上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诸多方面,离不开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协作配合、监督等,才能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2.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资源的配置

传统预算管理往往忽视了与企业发展战略、主营业务之间的有效结合,未能重视资源利用率、市场供求二者之间的关系,过于强调对成本的降低,这显然无法帮助企业对资源实施高效率配置,更难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全面预算而言,其本质属性决定了拥有明显的资源配置功能,也就是说企业在实现预定目标或者任务,并获得更多收益,就要对所有资源予以整合配置。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对于资源是有限的,在对资源进行分配时,离不开企业所有部门相互间的有效沟通与配合,对自身拥有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就需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实施统筹安排,继而规避预算执行阶段所出现的资源不足、浪费等情况,最终强化对资源的有效运用,增强自身经营效率[2]。

(2)有效降低成本促效益提升

企业要想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取得成效,就要以自身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作为实施的重要依据,将预算编制作为重要的基础,并结合一定的控制方法实现有效管理。而从全面预算的编制角度来看,其往往利用业财相结合,不断强化企业各个部门、下属公司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协调,对资源配置实施有效的量化,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特性,选取适宜的编制方式,继而实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精准性等,有效规避资源配置中不必要浪费,最终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降低。可以说在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中,借助对内外部价值链成本的深入挖掘,探寻驱动因素并对其予以优化,继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降低,促进企业收益的不断提升。

(3)有效调节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往往会对整个内部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运转的每一个环节,这就增强了不同部门及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营造出团结协作的氛围。第二,在预算编制过程对各部门实际需求进行统计,结合企业预算管理整体目标,并对企业销售、生产目标,以及税收筹划、绩效考核目标的量化等予以明确,继而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进一步对内部环境予以调节,通过有效管理方式促使内部环境得到优化,继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4)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

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阶段都要利用量化方式,对整体性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换而言之,企业要利用精准、数据、科学的量化指标,为整体性的战略目标提供指引。不管针对年度性还是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往往需要结合前期的数据资源、决策等,利用全面预算来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等形式,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实施逐级分解,这样就将相应的责任落实给部门及人员,更对整体经营战略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石。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1.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缺少导向作用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讲,经营战略目标的实质就是管理者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状况,对影响企业成长的所有因素进行研究,继而促进经营战略目标、管理制度间的有效融合,并以此作为导向[3]。而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各个阶段,都离不来经营战略目标来进行引导作用,这就要将经营战略目标进行细化,以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对这一目标的推动。但是,在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无法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尤其忽视与长远性战略目标的结合,不能以此为核心来展开相关工作,在预算指标确定时往往将短期控制成本视为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这样就难以为经营战略目标提供服务,全面预算管理仅仅成为表象,不管事前的预算编制,还是事中的控制,抑或事后的评估等,都无法与经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如普遍存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评价等,与企业经营性战略目标契合度偏低。这就造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短视性,不能从长期维度强化企业管理能力。所以,从整体上来看,目前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不仅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甚至给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2.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

从企业全面预算编制角度来看,若想获得预期成效,就必须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可是,在实际预算编制阶段,大多数企业全面预算编制都欠缺一定的合理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企业大都选择增量或静态预算法,这样就容易忽略了对其他方法的应用,如对滚动式、弹性式编制方法的应用不足。从静态预算的角度来讲,该方法往往会过于强调对历史数据的运用与参考,这样就无法结合市场的变化趋势,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或失真[4]。从增量预算法的角度来讲,一般依托历史数据来增加或减少相应额度,一般是以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予以确定,也就欠缺了科学性。所以,不管增量预算法,还是静态预算法,都过于依赖对历史数据的参考,而这就容易出现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的情况,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甚至不接避免地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企业对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予以改进,以增强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继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3.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不到位

要想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获得良好的成效,预算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全面预算执行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成效。然而,在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并不到位,这也就影响了预期的效果。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都比较重视预算编制工作,甚至一些企业会引导所有员工都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然而在预算执行时就缺少了必要的监督,甚至一些企业并不会对执行状况予以关注,仅仅采取年终考核的形式,这样就弱化了预期的作用与成效。当预算执行、预算目标二者出现偏差时也不会进行调整,只是一味地强调对成本的压缩。尤其是缺少必要的跟踪与反馈,无法根据每项指标展开详细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挖掘,久而久之造成问题逐渐被放大而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从整体上来讲,企业的全面预算执行并不了理想,并且大多数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并不到位,而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对预算执行予以强化。

4.企业全面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便是考核评估,而这就需要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上企业全面预算考核机制仍就存在不完善之处。一些企业并没有构建预算考核机制,也就不会开展相应的预算考核工作,在整个预算管理工作中形成漏洞,而阻碍全面预算的实施。一些企业全面预算考核过于单一,如在实施考核评估时,仅仅参照年度整体性指标来确定考核结果,而不能将全面预算的考核融入到各个阶段,忽视对预算明细的参考与考核,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超出预算目标而无人管理的情况。此外,员工绩效考核与预算考核未能结合,也就是说一些企业在针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时,忽视了与全面预算考核的有效结合,缺少对部门及员工的奖惩,无法将员工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实现整体性的统一,这就容易出现考核结果不准确的情况,继而造成企业全面预算考核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而造成全面预算考核的效果并不理想,使企业全面预算考核管理陷入困境。

三、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的对策

1.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为导向

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经营战略目标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趋势,制定的长期性发展规划,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引。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参照所有运营环节的准确、真实财务数据编制计划,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对自身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继而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要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以此目标作为导向,来对全面预算进行编制、执行、考核等,将经营战略目标予以拆分,并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5]。首先,企业可将经营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如利润目标、盈利能力目标、资金周转率目标、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等,这样就能有目的性地进行预算编制。其次,企业应当在预算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并围绕经营战略目标开展相关构建工作。企业需要将战略目标从上至下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层级。总而言之,企业要以经营战略目标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向,保障其不会与企业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

2.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要想保障全面预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这就需要不断探寻或拓展预算编制的方法。在企业开展预算编制活动时,企业需要根据内部、外部环境,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将战略目标予以分解,并划分成短期性、中期性、长期性的目标,并配以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6]。此外,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前应当参照自身管理方法,对当时的管理能力,以及历史数据资源的准确度予以评估,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来实现恰当选择。可供企业选择的编制方法很多,这样就不能选择单一性的方法,抑或是机械性运用其他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而是要结合自身状况、行业特征、市场变化趋势等,针对业务、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方法。例如周期性较长的企业,可以选择零基础预算法,而费用预算又可将零基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结合使用。从整体上来讲,若想有效降低或缓解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预算编制。

3.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督

要想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预期目标,最为核心的一项工作便是预算执行,故企业要针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障预算执行落到实处。也就是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当由专门性的预算管理部门来完成,并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展开追踪。当完成预算目标的拆解后,将预算目标划分为月度性、季度性的目标,并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相应的人员,继而促使全员都能够参与预算执行。利用OA系统对各项预算目标的执行状况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并对发生的异常状况进行有效的预警提示。尤其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根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与流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每个季度的末期开展预算执行分析与研讨会议,根据季度预算目标与实际的执行状况,对各个部门及人员的预算执行进行复盘与分析,挖掘出预算执行中潜藏的问题或风险并适当进行调整[7]。总而言之,企业的预算执行监督部门应当对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全过程展开监督,并对其中欠缺合理性、规范性的事宜予以纠正与调整,继而保障预算执行得以强化。

4.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要想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就需要预算绩效考核的支持,而这就需要企业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首先,企业要在绩效考核中融入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也就是说在开展预算编制时,各个部门应当利用平衡积分卡管理工具构建财务与非财务、动态与静态为一体的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其次,企业要以日常预算执行考核作为起点,不仅将预算执行融入到日常考核,还要融入月度、季度、半年、年终绩效考核,并将每一个阶段的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的薪酬、年终奖、晋升等评定环节,继而实现利用考核机制来指导员工开展工作[8]。最后,因预算松弛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考核失效的情形,而这就需要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不断强化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精准性,并且及时对预算绩效考核的指标进行修正,继而规避预算松弛因素造成考核失效情况发生。总而言之,企业应当通过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来强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能力。

四、结论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融合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所有环节。企业借助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经营中的各类成本,发掘出管理中潜藏的问题,继而对经营管理的水平予以强化。而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如经营战略目标缺少导向作用、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全面预算执行不到位、全面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等。而企业要想有效缓解困境,就需要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为导向,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执行监督,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预算编制经营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