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地域优秀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2-16 08:57蒲春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青岛

蒲春芳

一、地域优秀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开始启动实施。“双高计划”总体目标中要求,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专业群建设目标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要高度符合,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对国家和区域要高度支撑,学生、用人单位、政府对教育教学质量要高度满意,在业内、社会、国内、国际具有高知名度。培养能够高度服务于社会尤其是当地经济的技能型人才,突出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独特的育人作用,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从而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承担着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其教育是在地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地方高等教育应该继承、延续、创新和发展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育人价值,也是学生了解地方和感受地方文化的直接渠道。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青岛地区,青岛有独特的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企业文化等。随着高职教育的区域化发展,将地域优秀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地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扩大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地方服务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对高职院校来讲,应借助地域文化的融入,丰富高校人才培养理论,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人才,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推动“双高建设”,进而促进就业,突出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对地方来讲,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扩大了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播范围,获得了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地方大学地方办,地方大学为地方”的良性发展。

二、 “双高计划”背景下地域优秀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双高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其中也包括地域文化的引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但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地域文化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也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课程设置中,课程模块过于专业化,重视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较少,学习形式也比较单一,相关教材过于陈旧,没有凸显地域特色,导致学生对地域文化内涵的理解不透彻,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了地域文化的育人效果[2]。

(二)融入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优秀的文化思想主要是靠教师在课堂中讲授,而在校园生活中以及社会实践中文化参与度较低,文化学习方式单一。地域文化没有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导致学生缺乏文化学习的环境支持,也不利于学生对地域优秀文化的学习,从而减弱了地域文化的育人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师文化传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部分教师缺乏顶岗培训、企业挂职的经历,对于地域文化认识不足,了解不透彻,课堂讲授时只是简单介绍带过,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对地域文化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三、 “双高计划”背景下地域优秀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

地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抽象,这就注定了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并助力“双高计划”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地域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地域文化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融入优秀地域文化。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的前提是将地域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地域文化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

第一,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构建起一套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地域文化课程体系,如专业文化必修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社会实践课程模块、社团文化活动模块等。在烹饪专业课程中增加青岛饮食习俗等内容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增加崂山茶文化赏析、东尼葡萄酒品鉴与赏析等课程,公共选修课可以增设青岛海洋文化、青岛民俗文化等系列地域文化相关课程。各专业还可以开设与专业相关的知名公司企业文化的学习课程,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逐步加深对地域文化的了解,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

第二,开发校本教材。开发与地域文化相关的校本教材。学院邀请当地知名的文化学者和教师一起编写校本教材,将青岛地区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也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将企业文化渗透其中,从而将地域文化学习素材进行全方位渗透。在课外学习资源开发方面,建设青岛地域文化网站,上传学习资料,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拓展。

第三,设置实训课,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设置实训基地,比如与如家酒店、青岛饭店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饮食习俗等青岛地域文化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青岛知名企业单位,使学生在参观学习和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实现文化育人效果。

(二)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深度挖掘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而且能够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优秀地域文化协同并进,对于解决高职院校面临的内涵提升和特色发展等问题意义重大[4]。

第一,创新宣传手段,提高价值认同。要想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前提是校园主体对地域文化高度认同。只有对地域文化的价值有高度的认同感,全体师生才能主动推动文化融合,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地方高校也需要为自己开辟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为地方服务,让社会更了解学校,走“校地融合”之路,树立大文化观。高职院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打开学生认识地域文化的窗口,比如可以依托校园“两微一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创建具有青岛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网站,增加校园文化与青岛地域文化互动的窗口,为学生传承和创新青岛地域文化提供平台,走好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合之路[5]。

第二,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人文景观。要将地域文化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可以在校园人文景观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首先,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区域内布置当地著名人物的画像,在展示窗里张贴反映当地发展历史的照片,校园内的道路和建筑在命名时融入地方特色。其次,将青岛当地优秀文化精髓融入学校的校史、校训等文化建设,切实提升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底蕴,丰富“立德树人”内涵。另外,在校园里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陈列馆或者博物馆。比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联合筹建的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已成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饽饽榼子博物馆已被青岛市正式授牌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成功典范[6]。

第三,巧用社团活动,实现“校地”联动。在校园里开设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团,比如依托崂山茶创办茶艺社团,依托青岛华东葡萄酒厂创立红酒文化社团。崂山茶园和葡萄酒厂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与酒文化,而学生社团的开展也是对当地的崂山茶和葡萄酒的宣传。这些文化社团还可以组织地域文化节活动或者举办比赛,比如举办特产大集和茶艺比赛等,对学生来说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对地方来说是扩大其产品知名度的一种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借助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7]。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保证之一。当前教师文化传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文化传播意识以及文化传播水平。

第一,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要持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除了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超的实践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传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当地文化培训、到当地企业挂职、考取文化传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来增强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提升地域文化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地域文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增强教师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打造一支精通专业知识和文化传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8]。

第二,客座教授进校园。邀请当地知名学者或者优秀企业家到学校开办讲座。聘请行业大咖作客座教授,定期到校为学生上课或者举办座谈会、研讨会,促进大学生与社会文化学者和优秀企业家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学习行业内顶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地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鼓励学校从企业中引进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建立大师工作室,作为“校地”连接的纽带,增强地域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融合[9]。

第三,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程建设和科研,鼓励教师开展优秀地域文化的研究工作,就要加大政策和资金在该方面的支持。在教学上,加大对教师建设优秀地域文化相关课程的支持,鼓励教师编写地域文化相关的校本教材,定期为教师开展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培训和讲座。在科研方面,设立地域文化研究基金,大力鼓励教师开展与地域文化和地方发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探索“校地”文化协同育人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地域文化优秀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与实施,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文化传承是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要将地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职能,促使高职院校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贡献。本文研究了“双高计划”背景下地域优秀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为高职院校提升管理水平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期有效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青岛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