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与实训室的融合建设探究

2022-12-16 08:57张立彬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二者

张立彬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这是我国职业高等教育经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三个建设阶段后,国家对高职院校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更加注重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规范性建设,而“双高计划”建设注重提质增效,致力于使一批高职院校或专业真正达到高水平,等同于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双高计划”旨在引领国家职业院校实现现代化发展,打造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高地,提高技能创新服务能力,支撑国家重点产业或区域的支柱产业发展,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职业院校[1]。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内容,二者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双高计划”建设成效。

在高职院校中,信息安全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信息安全的认知和迁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以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为主要方向,其中课程建设的理论授课环节承担理论教学任务,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实训室承担。实训室建设依托于课程建设,二者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普遍存在滞后性特点,实训室的实训项目集中于传统信息安全案例,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新技术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实训室则需要不断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与信息安全前沿技术挂钩。然而,当前课程建设与实训室建设普遍不同步、不融合,出现了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两张皮”现象,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建设水平难以达到“双高计划”建设的要求。因此,研究高水平的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对职业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双高计划”建设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的内在动因

(一)二者的融合建设是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信息安全产业正在向产业集群方向快速转型。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呈现出竞争力强、协同创新能力强、开放包容程度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特点,所以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布局根据产业集群特点,正逐步由“离散型”专业向“集群型”专业转型[2],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硬件终端+软件开发+应用服务”三大板块产业体系,相对应的信息安全专业群融合了信息安全与管理、网络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设计与应用四个专业。专业课程建设和专业实训室建设是专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内容。专业实训室依托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进行建设和扩展,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课程建设根据专业实训室建设进行完善与提升,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二者融合建设,相互促进,完善专业集群建设基本要素,是专业集群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二者的融合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和高水平的实训室建设的根本保障,只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而一流的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需要配备一流的师资。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一直是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基础,但在二者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为二者的建设管理归属不同部门,所以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存在相脱离的现象。虽然在前期建设中,实训室建设是根据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的,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往往会出现二者的建设发展相背离的情况。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与分工,还能打造一支在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两个方面都精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理论教学和知识应用水平。

(三)二者的融合建设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需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此类人才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这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实训室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者融合建设能够促进课程建设的动态更新和实训设备的二次开发,不仅使实训教学成为验证课程知识点的辅助手段,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设计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特点的实训项目,着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培养其操作技能,提高其技术品质,有利于使其更好地符合“双高计划”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二、 “双高计划”建设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的突破点

(一)把握住融合建设的职业性,以培养学生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为核心

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高职教育中信息安全专业更加注重培养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应用、管理、服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更加侧重知识应用层面,要能解决专业知识应用问题,也更注重知识到应用、应用到技能的有效转化。因此,课程和实训室的融合建设要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建设中围绕实训开展课程模块设计,突出课程建设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点,且课程知识必须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在实训室建设中,要突出实践流程、操作规范、职业标准,紧紧围绕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团结力、创新力,突出融合建设的职业性。

(二)把握住融合建设的跨界性,以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为引领

在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突出特色。在课程与实训室融合建设中,运用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将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文化、行业发展趋势等元素融入二者建设中,可有效解决高职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有效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因此,二者的融合建设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连接关系,将课程内容、实训要求和职业需求相对接,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时代“工匠”。

(三)把握住融合建设的高等性,以新技术应用、创新、发展为目标

面对“中国制造2025”“中国智造”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信息安全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对此,专业课程建设应优化课程结构,实训室建设应优化实践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二者融合建设的高等性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二者的融合建设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创新,要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方向,传承和创新技术知识,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的要求。

三、 “双高计划”建设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与实训室融合建设的思路

(一)二者融合建设内容的常规性和创新性

在“双高计划”下进行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其建设内容要抓住专业建设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建设要求,要特别注意内容建设的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是指在进行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时,建设内容的设计要达到极致水平,进行再拔高。二者建设内容的创新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可以是教学观念的创新,可以是在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方式,推行全新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技术,还可以是在已有的建设内容上做到极致,这也是一种创新。

与建设内容创新性相对应的是建设内容的常规性。根据建设基本要素进行融合建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实施性。按照这样常规性的建设,只能使课程和实训室建设处于平稳发展的基础状态,但保持这种状态就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因此,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应在常规性内容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突破,这就要求二者的融合建设在某些方面要做到极致水平,要在原有的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教研和科研的投入,深入探索“双高计划”建设下的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的目标和意义。进行建设内容的创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创新的科学规律,进行具有实际效用的创新,将内涵建设推向新的发展方向,探索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的新形态。

(二)二者融合建设过程的总体性和阶段性

“双高计划”下的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融合发展要注重总体性和长远性,要从长远目标出发进行二者融合建设的具体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涉及面广,故要将二者的融合建设作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进行实施。目前,部分职业院校仍存在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总体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总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进行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有效建设。

阶段性建设是指在课程与实训室融合建设时将问题分开处理,不能只关注解决单一问题,或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孤立的思考。有些高校在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中缺乏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和深入思考,未能在进行整体规划时考虑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的行业标准、行业发展趋势、教学设计等,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行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这不符合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要求。在“双高计划”建设中,二者融合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明确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处于什么状态,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要保证阶段性的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照应,在融合建设过程中要关注阶段性成果对达成融合发展的整体成果的价值。

(三)二者融合建设成果的具体性和整体性

在“双高计划”下,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成果的整体性是指发展成果要从长效目标来考虑,建设成果要从整体上有所突破,切不可局限于建设的一点一面,要深入分析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各部分的关系,进行整体性的成果把控。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在经历了示范性院校建设和骨干性院校建设时期后,已经基本完成了基本要素的建设。而在“双高计划”下,高水平、高质量的目标追求体现在对建设要素的精品追求,因此在把握整体性建设的同时,还要突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

与建设成果整体性相对应的是成果的具体性,是指以观察点为标准呈现建设成果。在建设时,若过于看重观察点的评估指标,往往会导致建设成果难以有整体性上的突破。在推进课程和实训室融合建设时,制定过多的量化验收指标会导致二者融合建设过多地关注政策执行和外部标准的达成,而忽视内涵建设。对此,应将课程建设中的“软件”与实训室建设中的“硬件”进行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二者融合建设促进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推动专业建设和学院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二者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