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承诺深度与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期

2022-12-21 12:43王少华陈绘宇
亚太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贸易协定出口贸易

张 皞 王少华 陈绘宇

作者简介:1.张 皞,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上海,200062。2.王少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上海,200062。3.陈绘宇,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上海,200062。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服务贸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2019 年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到2040 年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将达到50%,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服务贸易的开放及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尤其是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进程。这是中国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52983亿元,同时服务贸易逆差也达2113亿元。因此,在服务贸易总额增长的环境下,改善服务贸易逆差的问题亟待解决。Lamprecht和Miroudot(2020)的研究指出,一国在服务贸易协定中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向贸易伙伴国提供了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降低了不确定性及其导致的沉没成本,鼓励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林僖和鲍晓华(2019)的研究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二元边际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集约边际的影响程度更大。集约边际是原有老产品出口到老市场的贸易额加总,与贸易伙伴国维持更长的贸易持续关系,就越有可能促进与该国集约边际的出口。那么,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订和执行能否对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期起到促进作用继而实现稳出口增长和改善服务贸易逆差的目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各服务部门的承诺度水平与出口持续期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以上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和服务部门承诺深度的视角,对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服务出口稳步增长和中国经济稳增长预期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第二,对国别-行业层面的服务出口持续期进行了测算,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期研究从国家层面向行业层面的深入。

本文的研究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的文献密切相关。一是关于贸易持续期测算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贸易持续期是指某个产品从进入某一特定市场到退出该市场所持续的时间。最早将生物统计领域实证研究“久期分析”的生存分析法引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是Besedes 和Prusa(2006,2006a),他们对美国进出口产品的生存时间进行了研究。在进行参数或半参数回归时,由于假定条件的不同导致分布函数不同,所以风险函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使用的有指数模型、威布尔(Weibull)模型、Cox 比例风险模型和其他离散时间模型。贸易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货物出口持续期丰富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国家特征因素、产品特征因素和企业特征因素。国家特征因素除去引力模型中的变量,如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接壤与否、地理距离、共同宗教等,还包括关税水平(逯宇铎等,2015)及国家风险(陈勇兵等,2012)、服务贸易自由化(李方静和张静,2018)等因素。产品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初始贸易额、产品品质、产品单位价值、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出口多样化等。由于缺少服务企业的微观数据,因此本文省略影响服务出口持续时间的企业因素分析。二是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异质性对服务贸易影响的研究。服务贸易协定早期的研究通常是同质的假定,即采取0~1虚拟变量的设定来考察其促进效应,即区域贸易协定大多被视作一个“黑箱”,用虚拟变量的形式检验区域贸易协定的效果,不能从内容深度的层面揭示区域贸易协定的异质性,也不能量化具体条款的深度水平(周念利,2012)。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协定的异质性进行研究,特别是在Hoekman频率指数测度的基础上,对协定及其服务部门进行的开放度研究。如Miroudot等(2010)考察了56个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评估了四种服务贸易模式、155 个分部门以及包括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在内的承诺水平。Roy(2011)扩展了服务贸易承诺度数据库,包含了53个国家的67份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聚焦各个国家在16个细分服务部门下的承诺深度,得分越高代表开放度越高,贸易限制越少。孙蕊和齐俊妍(2017)使用五级分类加权平均频度的方法,测算各服务部门的开放广度和深度,发现中国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在开放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扩大和加强。林僖和鲍晓华(2018)构建了包含模式1和模式3的行业覆盖率指标,用以测算各国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中各服务行业的开放度水平。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贸易流量和增加值出口的研究。譬如Roy 等(2007)研究发现,签署经济一体化协定大约能使双边服务贸易流量增长12%~15%;周念利(2012)实证研究得出,对外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安排”能显著地将其双边服务出口流量提升33.18%~45.65%;林僖和鲍晓华(2019)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与服务出口二元边际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促进了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对集约边际的影响程度更大。在以上的研究中,都考虑了Anderson 和Wincoop(2003)引力模型理论框架中提出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影响缔约方的服务出口。贸易成本越低,出口持续期就越长,那么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持续期又存在怎样的影响呢?目前尚未有该视角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中2000—2016 年双边服务行业贸易数据和WTO 区域贸易协定服务贸易承诺度数据库,实证检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承诺深度对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期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期特征事实分析

中国服务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该数据涵盖了出口国-行业-出口目的国三个维度,包含11 个服务大类和各细分行业,样本数据时间跨度为2000—2016 年。使用K-M 生存分析法对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时间进行测度,并对整体和分行业进行估计和对比。中国服务出口关系数量、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和中位值、K-M方法估计的各年生存率,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时间和生存率的总体估计

图1 中国服务出口生存率

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平均生存时间在4~5 年之间,中位值为4 年,约占样本观测期的1/4。生存概率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在出口第1年各样本生存概率在80%左右;出口到第10年时生存概率锐减至10%以下。与陈勇兵等(2012)对中国货物出口持续期的研究相比,中国服务出口的生存率既不存在时间门槛效应,也不存在负时间依赖特征。从中国服务出口持续时间来看,只存在唯一时间片段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为4.96,明显长于总样本时间段的出口持续期。图2 是中国服务出口在各年所面临的中断风险概率,得出了和生存分析法相同的结论,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中断的风险概率在逐步上升,并且只存在唯一一段出口时间片段的中断风险概率是低于总体样本的中断风险概率的。

图2 中国服务出口风险曲线

从表2 看,中国服务出口各细分行业的生存时间和生存概率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旅游服务,而教育服务的生存概率在第5年就已经下降为零了。

表2 中国服务分行业出口持续时间和生存率的估计描述

续表

从表3 看,已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出口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没有签订协定的贸易关系;承诺深度较高的贸易关系,其生存状况要优于承诺深度较低的贸易关系。

表3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承诺深度和出口生存率

从表4 看,美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度与中国的服务出口生存率都是随时间逐年下降的,都不存在负时间依存特征和生存时间门槛。但是,日本、美国和英国的出口生存率高于中国和印度,出口持续时间均值也明显更高。根据这一特征事实推测一国服务出口的持续时间可能与各国的经济水平或其他国别特征有关。

表4 各国服务出口持续时间和生存率对比

三、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持续期的影响机制分析

如图3 所示,从两个方面阐述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影响出口持续期的机制,一是从贸易协定的承诺方式和谈判机制角度,二是从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商的生产及供给角度。

图3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持续期的影响路径

(一)贸易协定的承诺方式和谈判机制

大多数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都遵循GATS 的承诺方式,即采用肯定列表方式,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个内容上进行具体承诺。根据前人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效应会对出口持续期产生影响:

1.承诺锁定效应(locking effect)(Adlung 和Mamdouh,2014;Miroudot 和Shepherd,2014)。在服务贸易协定中普遍会设置“冻结条款”,即不允许再引入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也不允许现存限制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单边贸易自由化被锁定。有的贸易协定甚至设置了“棘轮条款”,即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现的贸易自由化成果自动地纳入协定并受到约束。即若所有的贸易协定都设置棘轮条款,那么所有协定中最低程度的限制就成为今后进一步自由化的起点。该效应保障了缔约国服务贸易壁垒的设置“只降不升”,加强了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政策环境预期的稳定性,从而持续提高出口国市场准入的意愿和机会,降低了出口中断的风险概率。

2.保护效应(shielding effect)(Cheong 等,2015)。保护效应是指AB 两国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可能会减少之后与A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如C国可能的出口扩张,这主要是源于先行者所获得的成本优势。与此相反,如果AB 两国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之前,进口国A 已经先同C 国签订了类似协定,则C 国在A 国率先建立的市场优势将削弱新协定执行给出口国B 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即为“稀释效应(dilution effect)”。两种效应都充分说明,协定越早缔结,越易维持两国稳定的贸易关系。所以一国应尽快地同其他国家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充分利用协定建立本国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维持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

(二)对服务提供商的影响机制

1.成本节约机制。一是搜寻成本。服务提供商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需要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例如,跨境交付中需要寻找本地服务商来提供更快、更便捷的售后或咨询服务,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和搜寻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Rauch(1999)提出,搜寻成本越高,出口初期交易额也较小,贸易联系中断的风险率较大。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中承诺度水平的提高降低搜寻成本的原因在于,可以将出口目的国市场在各部门的承诺开放度水平看作是一种信号,承诺度水平越高则代表该国拥有更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进而降低了企业在贸易前期搜寻出口市场的成本。二是贸易成本。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和深化降低了服务贸易壁垒,降低了缔约国之间贸易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原出口企业因为成本的减少会继续选择该出口市场稳定出口,本地服务提供商也会因为交易费用的降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继续保持甚至增强与出口商的贸易关系。三是履约成本和保障成本。Antras 和Staiger(2012)认为,跨国贸易面临更高的履约成本和保障成本,风险也较大,特别是在合同履约制度不完善的出口市场中更是容易出现违约行为。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等特征使得服务市场在此方面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合同的履约制度越完善,越能够降低出口商的出口成本和不确定性,贸易关系也会越稳定。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中的相关制度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承诺度越高意味着贸易伙伴国在该部门的履约和信用环境也会较好,因此会提高贸易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技术溢出机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利于缔约国之间通过学习、模仿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本国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溢出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国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服务产品会对企业内部的某些低效率的生产环节产生技术溢出,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二,可以有效促进高质量服务要素的跨境流动,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本国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进而降低本国服务产品在出口市场中贸易中断的概率。

3.政策一致性机制。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监管分歧逐渐扩大并形成主要的贸易壁垒(王维薇,2019)。因此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背景下,服务贸易规则日益由市场准入为核心的边境间措施,转向以规制融合为核心的边境内措施。过高的管制约束和管制差异也被普遍认为是服务贸易壁垒,其推高服务产出的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服务业的自由竞争。服务业的歧视措施将会造成对在位者的保护而成为最关键的服务贸易壁垒。因此,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不仅着眼于削减服务贸易壁垒,同时要消除国内规制的差异性,借助于各国国内政策的一致性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出口的持续期。

四、实证检验

(一)基准计量模型

首先采用Cox PH(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因变量为中国服务出口中断的风险率,如果某一影响因素估计的系数为负号,则表示该影响因素的增加会降低中国服务出口中断的概率,延长服务出口的持续时间;系数为正号,则相反。该模型的具体设定如下:

其中,t表示出口的持续时间;协变量X=(X1,X2,…,Xn)'表示影响风险率的解释变量合集;β表示待估计的系数向量;h0(t)表示基准风险函数,只和时间t有关,是模型的非参数部分,描述的是风险函数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过程。

(二)指标度量

1.被解释变量。参考Shao 等(2012)和陈勇兵等(2012)的分析方法,因变量是根据比例风险模型测算的中国服务出口中断的风险率,用hz表示,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

2.核心解释变量。一是“是否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RTAS;二是“承诺度水平”commitment,其是各国在所有签订的优惠贸易协定中,特定服务行业的“最优”承诺度水平,分值越高则开放度越高,100 分表示完全无限制。

3.控制变量。分析贸易持续期的文献基本上都在实证模型中加入了引力模型变量,即表5 中的国家特征变量。根据Besedes 和Prusa (2006,2006a)的研究,我们将初始贸易额、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引入模型,出口品质的提升对出口持续期有促进作用(杨连星等,2016),因此,本文增加了产品竞争力指数。

表5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基准回归结果及分析

1.基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0~1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

表6的左列呈现的是区域服务贸易协定RTAS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出口关系风险率的影响。RTAS采用的是既有文献常用的虚拟变量0~1方法:若两国间签订了服务贸易协定,取值1;反之则为0。回归结果表明:贸易双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显著降低了中国服务行业的出口生存风险率,进而延长服务出口的持续时间。原因在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贸易双边的开放度和信任度会得以提升,双方在承诺表中都做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削弱了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壁垒,提高了企业出口预期的确定性。

出口目的国的经济规模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越高,服务出口商愿意维持更稳定的贸易关系和集约边际的扩张,出口中断风险会相对较低。贸易伙伴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越高,服务出口中断的风险概率会上升。可能的原因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进口国的服务提供商形成一定的先行优势和垄断势力,中国服务在出口过程中可能因为竞争力不足而逐渐退出,进而导致出口贸易关系的终止。国内贸易自由度和商业自由度可以显著降低中国服务出口中断的风险率。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服务提供商的运营环境越好,越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降低在他国市场出口中断的风险概率。

地理距离、语言相似度和法律环境相似度水平的估计系数均为负号,意味着中国与出口目的国的地理距离越近、语言越相似、法律环境水平越接近,那么出口贸易关系所面临的中断风险率也就越低。两国的文化风俗背景、习俗及价值观的差异较大,意味着服务产品难以得到对方国家消费者的认同,增加了服务产品输出的贸易风险(刘军和赵姝,2020),两国的法律环境差别越大,由克服环境差异性带来的市场准入成本就会提升。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同为WTO 成员会显著降低服务出口的风险率,这说明贸易规则的一致性可以降低政策的不确定性,进而有利于贸易稳定。

初始贸易额的大小对服务贸易的出口风险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原因在于初始贸易额在贸易初期实际上扮演着信号筛选的作用:初始贸易额规模越大,通常表明进口方对出口方的信任度较高,因此更有利于贸易持续时间的延长。出口市场多元化的估计系数为负,说明某一服务产品的出口市场越多,则该产品的出口风险率会越低,可能的原因在于产品出口的市场越多元,规模经济效应则越强,出口的经验也更加丰富,能够应对出口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降低了出口贸易关系中断的概率。与预期不符的是,出口产品多元化水平会增加中国服务出口的中断风险,原因可能在于出口产品多元化的正向溢出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从而没有出现促进贸易关系稳定持续发展的积极效应。产品竞争力对中国服务出口联系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所导致的。

2.基于服务贸易协定承诺深度的回归结果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中各服务部门的承诺深度是衡量协定开放水平的常用指标,该指标的分值越高,代表该服务部门市场准入的限制越少,开放度越高。本文选取的承诺度数据来源于WTO 的区域贸易协定服务贸易承诺度数据库,共包含67 个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3 个国家和地区,该数据库详细记录了截至2014 年各国签订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中开放度最高的承诺度水平,并且按不同的服务部门分别列示。表6 的右列呈现的是服务部门的承诺深度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出口关系风险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伙伴国在该服务行业的最优开放承诺度水平越高,则中国该服务行业的出口生存风险率就越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表6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承诺深度对中国服务出口风险率的影响估计

第一,承诺深度越高,体现了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更大程度限制的取消或降低,有效降低企业出口过程中的固定成本,扩大服务出口并提升了出口的稳定性。

第二,承诺深度越高,该服务行业越被锁定在一个更高自由化的水平,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服务出口商形成更加明确的出口预期。

第三,承诺深度越高,越有助于促进高质量服务产品及服务要素的跨境流动,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服务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会降低出口中断的风险概率。

续表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依次运用指数模型和Weibull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这两个模型的设定形式如下:

基于不同模型进行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7。结果显示,指数模型和Weibull模型的回归结果在符号和显著性水平上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得出本文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无论是核心解释变量还是控制变量都是如此。基于篇幅原因只呈现核心解释变量的结果。

表7 基于不同模型的估计结果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基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并结合生存分析法,本文全面考察了2001—2016年中国服务出口的持续时间及服务贸易协定和承诺深度对其产品的影响。结果发现:

第一,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出口持续时间较短,均值为4.37 年,中位值为4 年;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出口的持续时间要长于教育、计算机等新兴服务行业;中国服务出口的持续时间介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

第二,中国服务出口生存持续期缺乏稳定性,其生存概率在样本观测期内一直处于不断衰减的状态,既不存在负时间依存性,也不存在生存时间门槛效应。

第三,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对服务出口持续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部门的承诺开放度越大,促进作用也越大。其作用机制的发挥,一方面,得益于贸易协定的承诺方式和谈判机制的设定;另一方面,通过成本节约、技术溢出和政策一致性等机制显著提升了服务出口供应商稳定出口的意愿。

第四,从国家层面看,贸易伙伴国的GDP和人均GDP越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低,中国的贸易自由度和商业自由度越高,两国间地理距离越短,语言和法律相似度越高以及同为WTO 成员,都会降低中国服务出口贸易联系中断的概率;从行业层面看,初始贸易额越大、出口市场越多元,越会降低中国服务出口的风险概率。

在当前情形下,中国不仅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而且要实现服务的稳定持续出口。基于本文实证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积极参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通过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来带动中国服务出口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第二,政府要持续通过承诺度的提升和贸易条款的深化推进服务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政府要主动选取或优先考虑与经济规模较大、人均消费能力较强,同时与中国在语言、法律等方面有更多相似性的国家或地区缔结区域贸易协定;

第四,政府应提高国内服务业发展的制度质量,构建有利于服务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国内制度环境;

第五,提高国内服务提供商开拓国际市场和当地市场营销的能力,提高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增加对单个市场的出口供给弹性,以此降低服务出口的风险概率。

猜你喜欢
贸易协定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RCEP:中国称,世界最大贸易协定使其有了应对2022年挑战的“有力抓手”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RCEP:中国、东盟今天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并为印度敞开大门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从NAFTA到TPP: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议题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管辖权竞合与协调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