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2-12-27 04:03曾欣虹
科教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师范类学分课程体系

曾欣虹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福建 福清 350300)

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培养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而特设的本科专业,是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融合特色的高等师范专业[1]。2019年10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颁布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认证指标,让中职师资的职前培养有规可依。教师教育课程能切实满足该专业学生获取从教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也是最能够体现“师范性”的课程。我们不能只重视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改革,即只追求“专业性”“职业性”的体现,而忽视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如何凸显具有职业特色的师范教育,是亟待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从专业认证的视角,着力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助力卓越中职教师的培养,促进新时代职业教师教育的发展。

1 当前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概况

依据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从广义上涵盖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研究专指教育类课程,下分为教育理论类、教育技能类和教育实践类三类课程[2]。教育理论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技能类课程包括教师口语、教师书法、微格教学等;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依托教育实习与教育见习。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如,课程设置沿袭普通师范的“老三门”[3],专业见习与教育见习、毕业实习与教育实习界定模糊,重专业实践轻教育实践;课程结构不均衡,教育技能类课程占比较低[2];课程内容普教化,改名不改性,缺乏与职业教育的联系[4];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多局限于课堂教学;课程评价方法陈旧,尤其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实践类课程监管不到位[5]。

此外,还存在教育理论类、技能类和实践类课程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呈分离型结构的问题。三螺旋关系的重要特征是理论、技能与实践的交叉与重叠,协同则是三螺旋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机制[6]。只有三类课程形成犹如三螺旋体,相互缠绕相互合作,才能促进理实一体良性循环,才是教师教育课程具备职业特色的突破口。如图1、图2所示。

图1 分离型课程体系

图2 三螺旋型课程体系

2 《标准》对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指标概述

《标准》的量化指标:一是教师教育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必修课不低于8学分,1学分相当于16-18课时;二是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时间不低于36周,其中教育实习基本要求不低于8周,卓越要求不低于10周;三是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合格要求不低于75%,卓越要求不低于85%。

《标准》的质性要求:针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合格要求和卓越要求。总体而言,主要强调跟踪对接中职学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师德教育、工匠精神,打造教师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深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掌握“三字一话”、技能示范、做中学、做中教等从教基本功;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中职学校的支持与参与;集中组织教育实践,并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与其他环节有机衔接。

3 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3.1 明确改革思路

第一,以一个《标准》为依据,量化指标严格执行,质性要求调整优化,以第三级卓越教师培养为最终目标,引导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第二,以五大问题为导向,破解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以三螺旋型结构为目标,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时与学分冲突等问题。第四,以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育实习为两大抓手,以如何引导师范生考证作为教育理论类与技能类课程的改革方向,并重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改革,让师范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

3.2 重塑课程内涵

第一,教育基础类课程应注意解读教学目标,不是简单从名称上区分职教与普教,或是力求有别于普教,而应保留普教的基础知识教授,确保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与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适量并入职教内涵、前沿研究、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第二,教育技能类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关键课,应注重设计的模块化,实行小班教学,增加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提高学习效果。第三,教育实践类课程应侧重课程开展与过程评价,一是要强调教师带队,注重校内导师与中职导师双主体评价而非总结性材料的提交;二是不以毕业实习代替教育实习,或以专业见习代替教育见习,推广校-校合作顶岗教育实习模式。

3.3 重构课程体系

第一,适量增加总学分占比,尤其是技能类课程占比;仔细斟酌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设置,必须适合中职教师培养目标;在学期安排、前后置课程设计、课堂与实践教学衔接等问题上下功夫,努力使三类课程不分离,不脱节。第二,着力三类课程的交叉点和重叠点,落实理论类课程中的实践授课方式和技能类课程中的理论授课方式,将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加强三类课程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努力使三类课程有联系,有纽带。第三,借助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笔试复习与面试训练,自觉整合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努力使三类课程环环相扣,协同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4 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拟设置建议

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技能类课程拟列必修课6门,选修课4门,合计14学分。教育实践类课程16周,合计12学分。具体课程安排表见表1、表2(p84)。

表1 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育理论与技能类课程拟列

表2 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类课程拟列

一是理论核心课程4门。“教育学”“心理学”用于夯实基本知识架构和基本理论素养,且符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标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论”是向学生普及职业教育概况的课程;“专业教学法”是一门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架、授课环节与方式的课程,不同的专业应结合专业需要。

二是技能类课程4门。“教师口语”和“教师书法”作为必修课,是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课程,且作为“微格教学”和实践类课程的选修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微格教学”作为选修课,前者是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实施的关键,后者则是作为综合技能的尝试运用,为实践类课程做准备。

三是选修课模块。“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含有中职教师职业规范与师德教育;“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是中职教师的日常工作,且担任班主任是大部分中职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中职教师的工作对象——青春期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考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致力于培养中职教师未来从教的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

四是教育实践部分。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累计不低于1学期,其中集中教育实习不低于6周,教育实习结束后应安排说课与教学反思环节。这不仅是对前项教育实习的总结,更为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试讲环节做准备,另外,应注意教育实践与专业实践时间的错位安排。

猜你喜欢
师范类学分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分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