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语音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3-01-03 01:09刘欣圆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
关键词: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刘欣圆

摘要: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语音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学科教学为依托,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和课程自身特点出发,对传统语音教学做出变革。文章在分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情况、探索语音教学和思政育人“契合点”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英语语音课程的教学设计,力求将思政育人融入语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进行适合高职学生学情和课程自身特点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课程思政;英语语音;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037-04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学研究课题“高职英语语音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课题编号:WYJZW-2020-1367)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要求课程在完成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引领和优秀品德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语音课程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思政育人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笔者对华东地区某高职院校一年级英语专业267位学生进行了语音测试与语音学习问卷调查,并围绕语音测试和问卷结果,抽取20人参与结构性访谈,了解学生的困难与诉求。

语音测试表明,高职学生音素发音正确率总体较高,为86%。英语发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超音段特征的掌握,如未注意语流中的音变现象、重音位置不恰当、语调不自然等。测试结果还显示,高职学生难以将语音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职场会话或职场演讲等实际口语交际中。针对语音学习动机和方法的问卷调查则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语音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方式局限于对教材录音的模仿跟读,学习成效并不显著。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对语音学习丧失信心,失去坚持的动力。

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以英语本族语者的发音为语音学习的标准,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在传统的讲解和模仿跟读教学模式下,会感到语音学习枯燥乏味。同时,学生认为语音教学与实际口语交际相脱节,无法在英语听说中灵活应用所学的语音知识和技能。

二、高职语音课程与思政育人的“契合点”

英语语音是面向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用清晰、自然、得体的语音有效传递信息并进行口头交际,以满足其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语音课程在价值引导、职业能力培养和公共性职业素养训练等方面均能找到与思政育人的契合之处。

1.语音课程中的价值引导

语音课的价值引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英语语音态度和偏好的引导上。语音教学中,师生会先考慮语音学习要达到的标准。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以本族语发音作为语音学习的标准。但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不同国家的人的英语发音都会与本族语者的语音有所差异。具有各国本土化特征的英语发音只要不影响交际,应获得更大的包容。语音教学应该更强调发音的清晰度、可理解度和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语音课可以帮助学生对语音学习标准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英语语音的多样性出发,树立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

语音是掌握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语音训练素材的选择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反复练习可以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素材的印象,并使之受到语篇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主题思想的影响。因此,训练素材的选择具有引导价值观的作用。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训练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语音学习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掌握介绍中国文化和讲述中国故事的常用语汇,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对外交流的文化自信。

2.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思政育人

语音课不仅是单纯的语音知识传授、发音模仿和重复性训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语音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沟通中,提高其语言交际的职业能力。以日常对话和职场对话为依托的语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准确地表达语义,提升交际能力与职业沟通能力。这类训练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熟悉对外交流和职场沟通常用的语汇与表达技巧,使之乐于沟通、善于沟通,树立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自信,培养平等交流、真诚友善的优秀品质。

思辨能力是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点。思辨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勤学好问、博闻多识、相信理性、心胸开阔、灵活应变的品质。语音课程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理性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例如,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发音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发音的异同;将语音的超音段特征和意义相联系,根据语义判断语调和重音等。

3.课程公共性职业素养训练中的思政育人

语音课程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对学生公共性职业素养的训练。语音感知与辨析,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的处世态度;自主学习中对发音错误的发现和纠正,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可以培养组员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错误语音习惯的纠正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力和坚毅的品格。英语语音课程虽然是工具性的语言专业课程,但是其学习的过程同样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

因此,语音课程和思政育人的“契合点”既是实现思政育人的基础,也为具体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1.教学目标设计

语音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思政育人的需求,分为语音知识目标、语音技能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五个方面。语音知识目标聚焦音素发音方法、发音规则、连贯语流中的超音段特征,以及典型英语语音变体的特征。语音技能目标关注对语音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职业能力目标包含思辨性思维能力和交际中应用语音技能提升沟通效果的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关注学生学习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以及沟通交流、主动学习、积极适应和团队合作等基础性职业素养。价值目标包括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热爱并乐于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在这五个目标中,语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是显性目标,而职业素养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为隐性目标。在夯实语音基本功的基础上,语音课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突出价值观引导。尽管特定教学章节中教学目标的具体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五个方面的目标有机融合,互为一体。

2.教学内容重构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高职英语语音课程需要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第一,我国语音教材中的示范录音以标准英式发音为主。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使教学具备统一标准,降低了非母语使用者的口音对语言可理解度的影响。但无论是从建立学生多元文化意识还是满足职场交际需求的角度看,英语在不同国家使用中形成的语音变体同样值得关注。一方面,语音教学坚持以标准英式发音或美式发音为示范,提高学生语音的可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语音课也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语音变体,熟悉不同本族语国家英语发音的异同,并感知英语在非本族语国家受当地母语口音影响而呈现的特征。同时,语音课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英语发音存在的合理性,意识到语音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第二,传统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从对单个音素的正音入手,然后过渡到超音段特征的学习。而新生诊断性测试显示,高职学生单个音素的发音尽管存在问题,但总体发音准确。英语发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超音段特征,这些问题会影响口语交际中意义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利度。高职语音课程的内容要针对这些问题,改变教学侧重点,以超音段特征的教学为主线,从语音和语义、语用的关系出发,重点解决发音流利度和表意准确性问题。在超音段特征语音训练的同时,对单词和音素发音中呈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体或个别纠音,让音素发音的教学有的放矢。

第三,传统语音教学中,训练素材往往是针对特定语音知识点的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这些素材或是脱离语境而孤立存在,或是与现实生活和职场交际的需要相脱节,即使学生掌握了具体音素的发音或特定的超音段特征,也很难将其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因此,语音教学在训练素材的选择上,要重视与日常生活和职场交际的相关性。选择职场对话和职场主题演讲作为语音训练的素材,既可以从语音语调角度提升职场交际的有效性,又可以让学生熟悉职场交际中的常用表达,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夯实基础。同时,素材选择要关注语篇内容的思政育人价值。语音训练内容中增加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化发展、反映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以及其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材的各类语篇,在语音训练中能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提升口语交际有效性的同时让学生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3.教学方法选用

传统语音教学采用讲授—听音—模仿—纠正—强化训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语言初学者而言直接又高效,有利于夯实其语音基础。但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高职学生来说,以教师讲授加机械模仿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并不能解决学生语音学习中特定的问题,也很难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因此,教師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能保持课程的学科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1)以内容为依托的情景化语音训练。语音教学可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实际的交际和表达需求相结合,创设具体工作情境,为学生提供岗位相关的语言素材。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交互式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模拟进行职场演讲训练。职业情境下的语音训练既可以实现对语音知识和技能的强化,也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与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对接,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职场认知,熟悉职场沟通的常用语汇和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类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语音综合训练可以围绕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主题开展,为学生创设导游、外商接待、新闻播报、演讲等情境。此类训练既有助于学生语音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也融入了价值观塑造和中国文化教育,能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语音教学中单纯由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和纠正的教学方式。语音课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强调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探究。英语语音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发音知识和技巧,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视角下,学生的语音学习不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理解、分析、评价、推断、解释和自我监控”等具体认知过程,增强其对语音听觉感知的敏感程度和不同交际需要下语音知识与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音素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关注点是不同音素发音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音素发音的异同和英语音素的基本拼读规则。针对超音段特征的探究式教学则主要是基于对语篇意义和交际需要的解读。具体的教学形式有提问、小组讨论和自省三种。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究意识、对不同观点的开放心态、面对不同选择的灵活性和严谨的治学工作态度。

(3)基于任务的合作式学习。以任务为驱动的合作式学习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共享,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具体到语音教学中,合作式学习可以采用结对子、3人~5人分组法和分组竞赛法这几种类型。合作学习中同伴的鼓励与支持为学生提供了面对困难的动力,而勇敢地面对困难和竞争是学生未来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同时,合作式学习所倡导的精神和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一致。因此,合作式学习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操。

4.教学评价整合

课程思政视角下语音课程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将对语音学科的评价和对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加以整合,以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思政育人的闭环管理。同时,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语音课程更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语音能力的考查重点是交际的有效性,而交际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对内容充分解读的基础上。纯正的口音并不是评价语音的唯一标准,评价应重点关注语音对语义的表征效果。语音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语篇内容的意义和语音的关系,将语音能力向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过渡。在此基础上,语音课程的评价内容还应增加对合作式学习中团队合作成效的考核、思辨分析能力的考核和交际对话中语音表达所呈现的个人职业素养的考核。在职业素养考核的基础上,语音课程的考核需要增加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無论是思政素养还是语音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语音基础也存在差异,因此仅仅是终结性评价并不能考查学生为学业所做出的努力及其效果,更无法考查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情况。语音课程应结合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学生发音中的薄弱环节,以及个体为解决发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效。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思政育人视角下,过程性评价可以结合观察、访谈、自我报告等方法开展,聚焦学生对学科整体和特定知识点的情感态度的转变、对知识严谨认真程度的变化、面对挫折的勇气、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课程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评价可以发展为师生合作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学生在评价中要学会运用所学语音对发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分析。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对语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其思辨能力,并培养其公平、公正、互帮互助、诚信、友善的品质。不同的评价主体,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评价更注重学生对语音的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语音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语音学科相关的思辨分析能力等。自我评价关注学生自己对学科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在语音训练中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的体悟。同学互评的侧重维度则是小组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责任感、完成团队学习任务的参与度与主动性、互帮互助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真诚友善的品格。

总之,高职英语语音课程具有其独特的属性,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语音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涵,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可能性。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将思政育人融入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提升学科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朝霞,金檀.英语语音评估与测试实证研究———世界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5(03).

[2]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03).

[3]陆彤.探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6).

[4]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02).

[5]南波.谈EFL课堂合作学习及其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1).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Xinyuan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nglish phonetic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subject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itself, and make changes to the traditional phonetics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ing the "fit point" between phonetics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nglish phonetics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o a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phonetics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build a systematic teaching design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itself.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design

猜你喜欢
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语音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语音层面英语歧义及其消解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