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2023-01-10 22:17吴进盛魏晓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刘 君,吴进盛,魏晓丽*

(1.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 571199)

医学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换与提升,人们开始探索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主动学习模式,其中PBL教学模式的提出在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PBL全称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是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教授在麦克马斯特大学(Mc 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提出首次提出。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指导的小组式学习,改变传统的以“大班授课”为主的“说教式教学”,倡导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PBL教学法一经提出即受到很多医学院校的认可和支持,并在陆续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WHO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超过1700所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1]。

一、PBL教学法在国内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PBL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最早开始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随后又有多所医科院校如第四军医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等开始实行PBL教学法。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部分医科院均已开展PBL教学。

(一)PBL教学模式。

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运行模式主要有2种,即学科内PBL模式和跨学科并行式PBL模式两种[2]。

学科内PBL模式主要局限于单一学科内部,借鉴PBL小组讨论方式学习部分理论知识。此模式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和其相对应的由临床病例编写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来掌握知识。如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针对免疫缺陷病,采用艾滋病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小组的学习讨论,学习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发生机制及相关的免疫学诊断和治疗。学科内 PBL 模式在国内医科院校中开展较为普遍。

跨学科并行式PBL模式多以器官系统为核心进行多学科整合,让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开始接触临床,实现“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和学生“早临床”的培养目标。如在呼吸系统学习中,通过讨论肺心病的案例,系统学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免疫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总结肺心病的发生机制,并将肺心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相结合,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该病的基础与临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均采用跨学科并行式PBL教学法。

(二)PBL教学形式。

国内医科院校PBL教学主要通过两种教学形式实现:一种是辅助教学模式[3],即在临床医学普通班中实行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PBL教学为辅的辅助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无论采用学科课程体系或者整合课程教学,学生都是以传统讲授为主,同时安排临床相关的案例进行专题讨论,开展PBL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BL辅助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多数医科院校均开展较为普遍。另一种是以PBL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多以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如汕头大学医学院开展的“主动学习班”[4],在此教学模式下,根据不同的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的“普通班”和PBL为主导的“主动学习班”:“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老师上课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开展一定课时的PBL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班”全部采用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

二、PBL教学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PBL教学优势。

我国PBL教学是在构建主义理论思潮的促进下推广应用的,在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在高等医学专科院校中应用广泛。通过近40年的医学教育实践证明,通过PBL教学方式在医学生中的广泛开展与应用,使得学生无论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问题的归纳总结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PBL教学注重小组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PBL教学,也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和培养沟通能力;通过整合课程的PBL教学,也使得学生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沟通和融合。此外,PBL教学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引导学生尽早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

(二)PBL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PBL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多数学生在初期接触到PBL教学,都会出现“水土不服”,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方面略显不足,直接影响PBL教学效果。此外,PBL教学理念在很多医学院校的授课教师中尚未完全统一,教学使用的临床病例选择和撰写也未规范化,影响了PBL教学效果;由于PBL教学需要建设规范化的教学场地、学习平台和更多的师资投入,因此,在招生人数较多的医科院校,很难广泛应用。

三、PBL教学法在国内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反思

PBL教学是起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医学生毕业能力要求的7项准则相契合,因此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广泛开展。纵观近40年的PBL教学方法在国内医科院校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在总结PBL教学优缺点的同时,结合近几年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一流课程的双万计划”,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一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课堂有内容、有互动、有深度、有热度。PBL案例教学,针对医学类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坚持把课堂教学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大家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从理念上讲,所谓“金课”的深度、难度和挑战性,本质上就来源于课堂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所以必须全力以赴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看,通过开设“辅助教学模式”与“PBL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个体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是要牢牢把握教学团队这个基本要素,不断教育培训开拓创新的师资力量,让教师有能力、有水平、有建树、有责任。PBL教学实施,应当首先从抓好PBL导师师资培训入手,要求每位教师熟练掌握PBL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带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通过考试后才开始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授课老师要从课程准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发言、课堂点评、问题反馈的每个步骤缜密操作,精益求精。

三是要牢牢把握学生成才这个重要导向,不断强化教育担当大任的一流医师,让学生有德操、有专长、有眼界、有境界。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限于学生能够学成毕业,参与医疗卫生工作,而且要把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生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让学生无论是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很大的提升,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有很清晰的认识,实现卓越医师培养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医学生的能力。PBL作为现代医学教育史中第二次医学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基本医学知识技能和人文思想教育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用性、复合型、全健康医学等领域的拓展、实践和教育,凸显了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必将在医学教育的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