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2023-01-11 09:38杨鉴炜先明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教育学生

杨鉴炜,先明娟

(四川大学 锦江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目前,关于网络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顶层设计、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技术产业等几个方面,对于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少之又少。高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将成为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科学研究、工程实现、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是国家未来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校应该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坚持立德树人,主动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探索有效的网络安全教育策略,做新时代网络安全的宣传者和建设者。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三大新特征

(一)新时代网络安全呈现出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互联网步入高速发展时代,CNNIC对外公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至2021年6月,国内网民总量达到10.11亿人,其中选择手机进行上网活动的达到99.6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时下最为关键的上网模式。移动互联网也已变成数据传递的关键通道,手机端、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已然是学生群体的重要数据源。同时,手机的智能化和便携特点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信息传播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和可视化等新特点。

简单的图片以及视频在媒体的作用下,能够立刻实现爆发式的传递,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舆论效应。网络为典型的“双刃剑”,合理利用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着正面意义,但是如若应用不到位,也会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新时代网络安全问题不是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相加,不是取代关系,而是此长彼长、相互渗透的关系。网络安全隐患持续加剧,催生出隐秘性、集群性以及错综复杂的新特性,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网络安全教育不同于网络物理安全

“00后”作为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网络安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最终养成维护网络文明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而网络物理安全是解决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层面的问题。

(三)网络安全教育不同于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网络安全教育属于通识教育范畴,而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属于专业教育范畴。网络安全教育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提升全民安全素养等的重要手段。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则是指一些院校依托办学特色,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切实谋求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加速网络安全课程研发及教育体系的建立,开展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为网络安全新基建、新技术和新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面对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网络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多个领域,“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高度,在不同场合多次就网络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有关会议上明确做出指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同时郑重强调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也就没有现代化这一理念。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相关会议中再度指出,网络安全关乎全局,更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紧密联系,涉及广大民众切身利益。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十二次会议中也再度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如若无法切实把关互联网,也就难以实现长期的执政建设[1]。

(二)网络安全教育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网络安全素养及综合水平,引领民众建立起客观的网络安全理念,并形成维系网络文明的思想及主动性,是网络安全建设的核心要点。我国每年均会组织网络安全有关宣传活动,进行全面宣传教育,旨在提升民众网络安全认知及专业素养,由此提高民众于网络上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新时代网络安全教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社会疫苗”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要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求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等多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基础设施、技术和专业人才支撑;二是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全民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前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成本;后者财力投入成本低、见效快,关键是全民养成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行动自觉之后,可以搭建起“群体免疫屏障”,以不变应万变,更好实现“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目标。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四重新困境

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网络安全知识不成体系、宣传教育形式单一、长效机制不完善,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

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在老师宣传教育之前获取很多信息,这就导致了学生知道的比老师早、比老师多。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突出问题,即老师宣传教育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急需一种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知识不成体系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都是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按照通知要求被动地开展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象征性地为学生讲解一些网络安全事例,而并没有主动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网络安全知识进行梳理,导致网络安全知识碎片化、零散化,网络安全知识不成体系。

(三)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开展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并没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宣传教育方式开展,而主要是依托传统的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常常是辅导员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互动性差、参与度不高,宣传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依托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通识必修课教育内容,难以形成常态化和经常性的教育,探索建立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任务艰巨。

四、在OBE教育理念下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效策略

(一)用OBE教育理念指导网络安全教育

OBE教育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在教育哲学视角下,OBE教育理论是“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OBE教育理论关注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记忆[2]。OBE教育理论能更好地指导高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开展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别网络风险和维护网络安全的能力、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需求,提高网络安全教育实效。OBE教育理论应用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就要求宣传教育者以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为驱动力来设计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开展形式。具体而言就是要认真思考两个核心问题:首先,网络安全教育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而不是教师能教什么;其次,通过哪些形式和渠道来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这些素质和能力等。

OBE教育理论对宣传教育者和受众者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宣传教育者需要明确成果和个性化的目标、学生则需要从解决固有问题的能力向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拓展,这才有利于学生在变幻莫测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以不变应万变,真正成为网络安全的维护者和建设者。

(二)构建“七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知识体系

在OBE教育理论指导下,首先需要明确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高校可以构建“七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即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网络强国思想学习教育、网络安全工作成就教育、网络安全法规教育、保密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教育和网络安全文明素养教育。

第一,帮助学生意识到总体国家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同时网络安全又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第二,重点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的相关内容,强化青年学生“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第三,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宣传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用典型人物、经典故事教育引导学生。第四,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安全法规制度,明确自身的行为底线,当出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时可以有效识别并采取措施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到侵害。第五,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反窃密的警惕性,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同时加强学生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密意识教育,避免学生因信息泄露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等。第六,教会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和提升“四个关键能力”,即知晓安全风险在哪里的能力、识别是什么风险的能力、知道风险什么时候发生的能力和如何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七,引导学生做好“三个层面”的事情,一是不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散布色情材料、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二是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同时对网络上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举报;三是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做正面发声的使者,真正发挥青年学生唱响网络文明好声音的作用,成为网络安全的建设者。

(三)丰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高校要通过线上网络安全知识学习专区、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微视频征集、主题班会、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专题报告、主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校园环境氛围营造,形成具有特色的网络安全教育校园文化,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行动的良性循环,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做出规模、形成声势,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四)建立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要发挥课程教材“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编写网络安全教育规范教材,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发挥课堂的作用,利用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实现网络安全教育经常化和日常化。青年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征程应有新担当,高校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扎实推动网络安全教育,为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素养,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贡献力量。网络安全教育是为了提升全民网络文明思想和行动自觉,有别于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安全和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网络安全教育既有利于保障学生自身权益和利益,更有利于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和建设网络强国。高校应该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问题所在,坚持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以学生需求出发,开展“七位一体”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不断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并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优势建立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做好网络安全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赶不走的学生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