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

2023-02-11 18:44韦春艳彭玉蓉陈黎靖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中职

韦春艳 彭玉蓉 陈黎靖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650)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作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深化落实校本教研的实施,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向纵深发展、建成高水平学校的必然选择。

1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研的目标定位

1.1 助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党和国家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满足广大初中生“有学上”“好就业”和上大学的需求,同时为了适应学校高水平建设的发展需要,基于环境分析,立足高水平建设的发展实际,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设备、实训场地、教具、规模等硬实力外,更需要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即软实力建设,主要是提高办学质量,涵盖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等。其中,组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最重要的。“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中职校本教研,通过教研训督相结合,即将校本教研与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通过“教、督、研、训”四位一体,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三教”改革深度发展和课程思政课堂改革,助力校企合作,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具有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助力学校的内涵发展[1]。

1.2 助力教师职业规划向深度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梯度渐进式成长,就要学习学科教学知识,涵盖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论、教育目标和价值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职业技能相关知识、课程评价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等,这些知识的积累与进步,以及教科研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能够助力新教师成长转变为优秀教师、名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然而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发展,既需要教师自我努力、反思学习,更需要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以及优秀教师指导,这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必不可缺的途径。

不少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主动地、创造性地投入校本教研,一路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实际上,现实中基于动机学说理论以及个体差异性,有些教师是为了学习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思想和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参加教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甚至有一些教师逃避教研,光“教”不“督”,更没有“研”和“训”,导致教师发展参差不齐。所以校本教研自身的功能要发挥到极致,进一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就必须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讨,自觉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品位,主动实现专业知识拓展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这就需要重塑目标价值定位,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诉求和内在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动态,针对不同的教师开发不同的教研主题和内容,从根源上挖掘教师的需求,让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助力教师专业成长[2]。

2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存在困境及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面临定位不够清晰,引领示范不够、监控不力以及成果推广不足等困境,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定位不够清晰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起步较晚,主要参照中小学的教研机制。目前,中职校本教研的主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承接、落实上级部门的任务,立足校本实际的教研没有清晰的定位,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化,由此带来各层级展开自身教研时教研活动形式化的问题,无论是备课组、系部,又或者是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均效果不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者对校本教研的重视不够,导致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态度消极、参与意识不强。教师参与度低的原因还有教师需求层次多样化与教研内容或者活动供给不足之间存在矛盾。比如,供需错位表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研内容没有分层级设计;部分教师需要提高教研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掌握与行业企业对接的社会服务能力等。教师的需求多样,校本教研主管部门难以面面俱到,所以教研活动的供给方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方会存在较大差异,两者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导致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较为薄弱。

2.2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引领不足,监控不力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所谓的示范引领,是指校内外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促使教师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提升。由于中职学校专业类型复杂多样,很难做到每次指导与培训都能请到每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或研究人员,导致大部分教师即使有参与意愿,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但还是觉得内容针对性不强,导致参与意愿降低。同时,教研管理部门工作压力大,主要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也有可能存在校本教研的能力不够、责任缺失等问题,难以给教师教研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可见,基于目前中职学校专业的复杂性和教师需求的多样化,引领示范还不能满足教师所需;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还存在监控不力的问题,除了教研部门偶尔监控各层级落实校本教研的情况以及结果,学校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对校本教研提出明确要求,更没有反馈的监控渠道,导致校本教研形式化较为严重。

2.3 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成果推广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因为专业的多样化,增加了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校本教研的管理归属于教研室,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校本教研管理不到位,一是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导致校本教研的实施缺乏有效评价。二是评价的指标较为笼统,不细化。一方面是缺乏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校本教研评价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此外,校本教研的目的在于解决校内教学问题,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发展,所以校本教研的价值在于提供平台、渠道以及资源等。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也确实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但是成果推广与交流不足,不能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借鉴学习,共同进步。原因是组织推广不力,而优秀成果属于个人业绩,成果也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

3 提高中职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中职校本教研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尝试从以下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3.1 明确校本教研的使命任务,强化参与校本教研的意识

首先,校本教研是立足校本实际,承担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的使命。故在学校层面,上到顶层管理者,下到普通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形成以校为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探索符合中职学校教改要求的“教、督、研、训”四位一体的校本教研体系,助力教师成长,营造和培育学校的学习共同体。

其次,学校顶层管理者必须转变对校本教研的观念和认识,务必认识到校本教研有助于提高学校的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发展才能有效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学校顶层设计者对校本教研的方向定位不仅关系到校本教研的质量水平,而且折射出其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而这个重视程度又会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判断,影响其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困难与诉求,并亲自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同教师们一起互动、交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才能带教师们走出教研的困境,主动参与教研,确保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对于教师而言,要清楚教研的目的是促进自身成长,要意识到自己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要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交往中合理有效的行为,是建立在两个以上具有语言或者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通过语言沟通,达到相互理解、求同与合作[3]。教师除了主动参与校本教研,还可以以备课组、专业群等组织形式,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充分利用资历深的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帮扶,助力年轻教师成长。在此基础上,学校层面要做好师资培养计划,分层次、系统化地进行培养,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感受到主人翁待遇。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就要创造条件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学习与实践,锤炼年轻教师的技能和本领。对于中老年教师,校本教研要充分挖掘这些教师的长处,积极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对于愿意承担指导工作的老教师,要提供机会并给予适时肯定。

3.2 精准制定教研内容,强化引领,构建灵活多样的教研组织形式

中职教师的职业规划发展需要全方位积累的知识与能力,浓缩成校本教研的内容模块可以是: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教改教研方法、新技术等。所以,学校要多方调研,了解教师的需求,了解最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主题,领会最新的精神指示,精准开展教研主题内容,满足不同层级、阶段教师的成长诉求,从内容上刺激其参与教研的欲望。同时,创新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定期聘请其他学校的优秀讲师和邀请职业教育领域的、企业的、行业的真正大咖指导教研。对于校内优秀的教师,如在教师能力大赛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主持过重要课题有丰富课题经验的优秀教师,管理者都要善于挖掘,搭建平台邀请其分享经验,开展学习交流,实现优秀资源共享。此外,要发挥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优秀教研员的骨干带头作用。指导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校本教研内容,可以采用线上或者线下专题讲座或者专题培训的形式进行;对于实践性很强或技能型的内容,需要通过线下观摩或者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对于研究性很强的内容,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问题探究、案例探究等形式进行指导。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监控参与效果并进行考核,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3.3 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运行保障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

第一,完善校本教研的运行管理制度。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保证校本教研的引领性。一方面,校本教研时间固定化,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保证教师有时间从事教研工作,有精力投入教学研究,从中学到更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助力职业生涯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优秀成果资源库,可以定位为校本教研课程并随时更新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在线上学习科研讲座、论文写作、培训的优秀课件,以及优秀典型课例、公开课视频等;完善校本教研成果推广机制,确定推广负责人以及明确推广要达到的效果,推广的途径可以是学科之间、校与校之间、网络推广等,使校本教研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建立过程监控机制。监控校本教研实施过程,避免校本教研不够深入。

第二,完善教研效果评价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引入增值评价,对于教师的成长过程,遵循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以及结果的激励性原则等,善于肯定教师的进步,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引导教师将研修后的成果与教学相融合,将成果与教学融合后产生的实际影响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必须是多元化的,同时评价主体也应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与组评相结合。通过评价,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教师的校本教研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研修计划,督促和指导教师及时学习和完善,教师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研修方向和改进工作,达到研修目的;另一方面,要完善校本教研激励办法,充分肯定教师的教研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动力。分级分类对待,对于积极参与教研并且取得成果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起到示范作用,适时地督促教师;采用榜样激励的方式带动其他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最终,实现校本教研的有效运作,助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辐射带动学校高水平建设。

总之,中职学校校本教研实施的有效性关乎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学校的特色发展,最终直接影响其能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完成提质培优的任务、促进学校高水平建设更上一层楼。所以,结合教育信息化改革,需要不断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本质作用,实现校、师、生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中职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