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引进来”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与研究
——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11 18:44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院校办学

刘 聪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在海外开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为当地社会和中资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鼓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做强“留学中国”品牌,优化汉语国际传播,支持更多国家开展汉语教学。职业院校应有序地吸引境外高水平职业院校来中国合作办学,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同时加快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使中国职业教育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共同发展。

1 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顶层设计不足,国际化发展理念不强

近年来,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等的引领下,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较多的品牌交流项目。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不匹配的状态。部分院校存在顶层设计不足和国际化发展理念不强的情况,认为国际化办学属于锦上添花,未纳入院校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中,导致较多国际化办学项目未能较好地推动与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也仅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

1.2 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不够,师生国际视野不宽

国(境)外合作院校和项目平台不足,且合作院校所在国家或地区分布不均衡,多为韩国、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师生参与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整体规模较小。聘请的外籍教师较少,且基本为语言类普通外籍教师,引进外国专家较少。受因公出国政策等制约,选派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赴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生赴国(境)外院校交换学习和学分互认等项目较少,未能很好地支持学生获得国际多所学校的学习经历。举办和组织师生参加国际技能竞赛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不足,职业院校校园国际化氛围和学生国际竞争力不强,师生国际视野不够宽广。

1.3 国际合作机制创新不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深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高职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浅层化、表面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通过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整体发展水平,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从而增强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对话能力。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多为低层次的师生互访互换,高水平的、专业性的国际合作项目较少;短期的、临时性的国际交流项目较多,长期的、常态化的深度国际合作项目较少。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但由于职业教育整体实力不强等原因,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仍存在顶层设计不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不够、国际合作机制创新不强等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与挑战。要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完善顶层设计、给予政策扶持,更要通过实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助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2 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路径探索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及专业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师生互访互换、国际专业认证、境外办学、来华留学生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探索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1 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培养海外技能人才

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国(境)外办学机构数量达337个,相比2018年的188个,年增长率高达79.26%[1]。作为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要形式,境外办学发展迅速。作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之一,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境外办学,精准对接有色金属产业“走出去”企业的海外人才需求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世界500强)在海外的中资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切入点,开展“走出去”办学模式探索和实践,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赞职院)和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技术学院及职业教育独立孔子课堂。

中赞职院是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职业院校在海外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学院。学校选派数批人员前往赞比亚就筹建中赞职院进行调研和交流,成立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赞比亚分院,编写工业汉语教材,开办导游专业,制定国际导游专业标准,并报赞比亚官方机构审核且纳入该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供境外推广使用。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TEVETA)批复了中赞职院的办学申请,同意中赞职院招生。

中赞职院建设已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境外办学成功样板。在总结境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继续联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申办教育部立项的中色(印尼)达瑞矿业有限公司中文工坊。该中文工坊以汉语言文化和工业汉语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研制专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等,面向企业本土员工和当地社区居民开展工业汉语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广“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带动优质职业教育“走出去”,助力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增进当地人民对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国际交流。

境外人员技术技能培训是高职教育“走出去”的主要任务。从2017年开始,学校依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海外员工培训。赴赞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备课方法和授课形式,获得了当地企业和海外员工的一致认可,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出入境有管控,较多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学校创新合作交流方式,通过汉语桥和中文联盟等线上平台,每年举办多场技术技能提升培训,推进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满意度评分高达96.80分。

举办国际技能竞赛是提升国际化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推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校成功举办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该项赛事为我国举办的首个国际性测量技术技能竞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王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等9个国家的10所大学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比赛依据我国《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初级工程测量员的要求,制订竞赛规程和竞赛培训方案,编制全英文教材,对国际学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国际技能竞赛,推出中国先进的测量技术标准,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文化共融,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招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可开阔国际视野,激发办学活力,扩大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学校已设立优秀留学生奖学金,招收并培养42名非学历外国留学生和22名学历外国留学生,继续深化与国际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向往的职业院校。

2.2 引进境外优质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前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重要阶段,引进境外优质资源依然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学校引进外国优秀的专家,开展国际合作教学实践项目——工业设计工作坊,并连续两年获广东省重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学校还联合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低碳产业协会,邀请英国专家开办线上线下三届“中英低碳设计教学实践合作工作坊”,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低碳设计工作坊课程,并共同组建了中英“双导师”团队,开展项目式实训教学,将工业废旧材料改造为环保家居产品,实现废旧物品再利用,延长产品使用期限,减少浪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该项目联合培养了600余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低碳产品设计和制作,有助于学生树立低碳设计理念和增强国际沟通能力,中英合作育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涉及的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相关专业,学校成功申报教育部“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和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项目。通过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考核和评估认证体系等,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推动“三教”改革,提升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水平。

2.3 发挥地理优势,加强港澳台院校合作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训、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领域合作紧密,需要一流的职业教育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职业教育具备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台的地理优势,创立品牌项目,每年举办粤港澳台大学生创业竞赛,邀请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科技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等20余所机构或院校和内地(大陆)20余所“双高”院校共800余名师生参赛,同期还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师生专题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用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引领青年成才成长,强化学习合作和经验分享,提升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港澳台地区职业教育水平较高,与发达国家教育体系接轨,国际人员往来流动频繁,国际职业认证完善,国际发展优势明显。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引进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的实地访评,并顺利通过认证。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符合悉尼协议(TAC-AD)国际认证规范,学生取得的毕业证书上可印制IEET认证标识,提高了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提升了毕业生的竞争力。

与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师生互访互换活动,可促进互认互知,达成互相理解。2017年以来,学校共选派300余名教师赴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科技大学和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等机构和院校参加教学创新研修和学习交流,港澳台地区的院校也经常来校交流访问。下一步学校将在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学生交流、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合作。体育文化交流也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国际化交流形式。学校依托传统体育项目,通过举办棒垒球竞赛和参加各类港澳台赛事,不断增进青年的体育交流,促进青年文化共融,也为粤港澳台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活力。2019年,学校选派21名师生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棒球比赛,并获得乙组高校分站赛的冠军。

3 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经验启示

3.1 面向世界,从本土培养到国际标准

高职院校应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面向世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将其精髓与理念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范,实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职业教育协同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同时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增强中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2]。高职院校可携手跨国企业,发挥产业和专业优势,共同制定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3],形成能在国际上交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3.2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探索海外办学新模式,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高职教育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技能教育与培训开发的优势,与“走出去”的企业联合申办职业教育独立孔子课堂或职业教育特色孔子学院,在海外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4]。在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合作路径的同时,职业院校应始终坚持以企业的现实需求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共建职业教育标准为核心,完善统筹协作机制,积极打造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海外本土高技能人才,努力形成中外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有力格局,促进中外民心相通,赋能“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产能合作,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3.3 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开辟高职国际化道路

职业院校应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突破低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开发国际合作教育资源,从被动“引进来”走向主动“走出去”,实现对等合作教育。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教师是重要的指向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往往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前提条件。应通过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等手段,鼓励并支持广大教师提升国际化交流的能力,从而推动国际化办学。通过与境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将优秀的国际化观念与思想“引进来”,并建立属于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模式,为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辟新渠道。

3.4 引进港澳职业证照体系,实现优势互补

加强与国际和粤港澳台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积极引进港澳台地区的优质教师和教育资源,聘用港澳台地区先进行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组建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引进港澳台地区先进的职业证照体系,接轨国际,建设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基地。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院校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