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打造德育“爱的联盟”

2023-02-12 01:39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教育联络组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档案袋共育家校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教育联络组 叶 兵

家庭和学校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使命和责任。家校牵手,家校联合,共同实施德育活动,是提高德育效能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家校联合的德育实践,不仅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或学校德育教学之不足,更是要让德育形成一种“合力”,以便适应急剧发展的社会对德育教育的要求。家校联合,创新德育方式,就是要让各个育人主体在德育实践中真正缔结“爱的同盟”,对学生共育。实践证明,家校共育能提升学生的德育学力,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

一、创新沟通方式:德育“爱的联盟”的缔结基础

家校联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学生的整体性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关怀。家校联合,首先就是要加强家校沟通。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要打造家校沟通的平台,畅通家校对话的渠道,让家校信息能及时传递。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如可以通过“微信沟通”“QQ 沟通”“电话沟通”等[1]。作为教师,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沟通的语气、措辞,注意沟通的时间、沟通的方式等。“批评用电话,表扬用喇叭”应当成为教师家校沟通的准则。

一般来说,即时性的事情可以用微信、QQ、电话等沟通,而交流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表现则可以用传统的“家访”“家校联系簿”等进行沟通。而一些隐蔽性、隐私性较强的话语,则可以借助于“班主任信箱”等来沟通。对于教师来说,即使是即时性的沟通,也要精心组织沟通内容,优化沟通样态。而作为了解学生在家的综合表现的沟通方式,笔者通常采用“家校联系簿”这一经典性的沟通方式。以“家校联系簿”的沟通方式为例,在家校联系簿上,笔者设计研发了三个栏目:其一是“自我反思”,即让学生对于一天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反省;其二是“家长寄语”,即家长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在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对学校、班级、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其三是教师寄语,即教师对学生在校表现、思想行为动态、学习样态等的评定、评价。实践证明,“家校练习簿”是沟通家校联系的有效的桥梁,是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动态、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动态的“媒介”“载体”。

创新沟通方式,要求教师在家校联合德育活动中,要开动脑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家长对话,让家长与教师成为“育人共同体”。要从沟通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动态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方式,让教师与家长一道,与学生对话,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流。在沟通、对话的过程中,要力图让班级德育活动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家长对班级、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

二、创新共育方式:德育“爱的联盟”的缔结关键

家校牵手、家校联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求教师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引导。要建立家校“爱的联盟”的“统一战线”,让家长与学校、班级形成德育合力,构建“家校共育共同体”。在德育共育中,教师要更新家长的德育观念,优化家长的德育方式,丰富家长的德育内容,让家长对学生的德育能超越自我的小圈子,超越个体的自私自利,超越小团体的狭隘,而站到班级整体、站到学生道德品格的长远发展、站到学生的未来成长视角,来引导、启发学生。

为此,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通常会利用班级群,发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家庭教育的育人格言”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引导家长、教育家长,让一些科学的、正确的家教理念融入、渗透到家长的心中、脑中。创新家校共育方式,要求家庭、班级要共谋、共筹。如班级举办一次“十岁成长仪式”的德育活动,笔者先将德育活动内容、设想等发送到“家校沟通群”中,让全体家长知晓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意义、活动的目的等。全体家长有了相应的想法,既可以与老师直接沟通,也可以与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沟通。在沟通基础上,笔者与家长委员会共同研究,集思广益,让部分家长优势意见得到采纳、应用。在这里,教师不是将家长作为“局外人”,而是将家长作为活动组织、策划的“一分子”。实践证明,当家长内在于班级德育活动时,家长就会自觉地将自己作为家校德育活动组织、实施的主体、主人,就会积极投身到班级的德育活动中。当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管理之后,班级德育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形式就更加多样了。家长不仅积极参与、投身到活动的准备工作中,而且还直接参与到“十岁成长仪式”的德育活动节目之中。如此,家校共育的德育活动又成为了“亲子性活动”。在家校共育中,教师不仅要争取到家长的支持,更要倾听家长的声音,应用家长的科学、合理性的建议、意见,让家长能感受、体验到其在家校共育中的价值。

创新共育方式,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家校共育活动中来。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家长不是外在于德育活动的,而是内在于德育活动的。家长不是班级德育活动的“局外人”,而是班级德育活动的“当事人”[2]。教师与家长的共育应当是“零距离”的互融、互渗。作为教师,要激励、引导家长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来,提升家长参与班级德育活动、德育管理的效能,提升家长参与班级德育活动、德育管理的水平。

三、创新评价方式:德育“爱的联盟”的缔结保障

在家校共育的班级德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参与管理,同时还要引导家长参与评价。在很多教师的德育管理中,往往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基于家校共育的视野,班级德育活动的评价,还应当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于学生来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甄别、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基于这样的评价理念,教师要建立家校共育畅所欲言的机制,鼓励家长提出批评性、批判性的意见、建议,倾听班级的不同声音。

在班级德育的家校共育过程中,笔者与家长共同创建了“学生档案袋”,并每周交换档案袋中的材料,让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同时也让教师自己看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独特性的评价方式,它会跟随学生的生命成长,记录学生成长路途中的思想、情感等。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成长性、过程性的评价。在引导家长参与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笔者不是让家长简单地、盲目地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而是引导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的德育认知发展、情感丰富、行为改变。在学生“档案袋”中,笔者引导学生家长不仅将着眼点聚焦于孩子的学习,更引导家长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等的内容表现全部纳入其中。从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借助于自己孩子的档案袋,家长能直观、形象地看到孩子的进步、发展。这样的一种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增值评价”。增值评价不是传统的“标准性评价”“统一性评价”,“增值评价”是一种“个体内差评价”,它是一种相对性评价,而不是绝对性评价。同时,这样的一种档案袋评价,也是一种分层性、差异性的评价[3]。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增值评价、分层评价,提升学生的德育活动效能,增进学生的德育活动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德育活动中去。

为了丰富家校共育的评价内容,让家长的评价更具有丰富性、针对性、实效性,笔者每一周都会邀请几位家长到班级中来,展开针对学生思想动态、德育活动的座谈会、沙龙;每一周都会邀请一位家长主持班级个性化的社团活动,等等。这样的一种常态性的家校共育方式,对学校、班级的德育活动有了感触,对自己的孩子的德育素养发展、生命成长有了感触,家长的评价就会相对客观、合理。

家校共育、家校联合,不仅要求家校共同为学生的生命成才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更要求教师、家长联手,设计、研发科学、合理的德育活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主体性作用,与家长联手,提升班级德育活动的品质、质量。通过家校联合,打造对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爱的联盟”。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校合作共赢,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有担当、有德行的新时代好少年。

猜你喜欢
档案袋共育家校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电子档案袋评价技术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档案袋评价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