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聚焦,多维鉴赏
——小说人物形象解读策略探索

2023-02-12 01:39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祥林嫂解析背景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 林 挺

小说鉴赏包含众多内容,对小说人物进行深度解析,需要厘清几种关系,矫正鉴赏的角度,这样才能深入到小说核心,深度发掘人物思想和性格内涵,完成小说的深层阅读和研究。小说人物比较多,人物之间都有某种关系来维系,展开人物性格鉴赏,自然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小说诞生有特殊背景,这些因素也是人物鉴赏需要关注的;小说诞生有背景,与当时社会生活也有关联,作者创作意图是什么,也是小说人物分析需要对接的内容。

一、理清人物关系,深度解析人物思想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小说阅读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人物进行重点分析和解读,能够深度理解小说主旨,提升小说阅读品质。小说人物是核心要素,而且人物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人物鉴赏分析时,要先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深度分析奠定基础。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小说内容,特别是长篇小说节选内容,关涉人物众多,如果要理清人物关系,需要阅读相关教辅材料,或者网络搜集一些素材信息,为课内阅读提供信息支持。

如教学鲁迅先生的《祝福》,这是一部短篇小说。整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来设计,“我”是见证者;小说围绕“祥林嫂”的命运展开情节设计,这是小说核心人物,这个人物命运多劫难,本身没有姓氏,在鲁四老爷家做佣人,早年被迫嫁给贺老六,后成为寡妇,改嫁后又成寡妇,遭遇诸多刁难和困苦,最终在鲁镇一片祝福气氛中惨死。小说中的其他人物,都与祥林嫂有某种联系,特别是鲁四老爷,应该是封建卫道士,也是祥林嫂悲剧的始作俑者,虽然不能说他杀死了祥林嫂,最起码是推波助澜的人物。其他人或多或少参与了一些活动,都对祥林嫂造成一定伤害。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小说时,先将每一个关涉到的人物进行关系梳理,找到祥林嫂人物思想性格分析的途径,做出最科学的分析。学生对鲁迅先生小说比较熟悉,对鲁迅先生描绘的小说背景也有一定了解,在人物关系梳理过程中,很容易找到定位,确保人物关系分析顺利展开。教师将人物关系列制成树形结构,为学生深度鉴赏祥林嫂命运做好铺垫。祥林嫂有特殊身份,与周围人建立复杂关系,教师利用关系图进行对应讲解,能够让学生建立清晰认知,在人物关系梳理中认识人物、感知社会、形成体悟。

小说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在人物性格分析时,从理清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方向入手,能够快速进入小说情节,对核心人物有更全面、更清晰的判断和认识,有利于人物鉴赏顺利展开。祥林嫂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自然离不开人物生活背景的分析,以及社会关系的梳理,教师指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深度思考,对人物思想性格成长环境做对应解析,自然能够获得最有价值的鉴赏信息。学生占有一定的信息素材,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适时引导和启示,以获得丰富调动作用。

二、明确小说背景,多元解析人物性格

小说有独特的社会背景,也就是三要素中的“环境”,社会环境在小说人物形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先期搜集小说诞生背景,对小说人物所处社会现实有清晰的了解,这对分析小说人物性格有更多帮助。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历史背景生存,其生长经历自然带有社会历史烙印,不同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人物,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在小说人物鉴赏环节,教师有意识为学生准备一些背景材料,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背景素材解析人物性格特点,对深度阅读小说有重要辅助作用。

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主人公是林冲,其性格特点极为鲜明,因为是长篇节选,要理清小说创作背景,需要联系小说社会因素。《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以农民起义为背景创作的,揭示北宋社会的腐败,诠释了“官逼民反”内涵。林冲是小说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林冲这个人物本身是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人,他不仅正直、善良,还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因为本领高强,身居八十万御林军总教头之职,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朝廷统治者昏庸无道,奸臣当道,屡屡陷害林冲,最终将林冲逼上梁山。掌握小说成文背景,对北宋统治集团有理性分析,为林冲人物性格鉴赏提供良好条件。利用背景材料分析林冲的所作所为,便可以获得更多合理的解释,增加人物鉴赏可信度,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历史背景材料,观看影视片段,学生对小说背景有了深度了解,自然矫正鉴赏思维,在深度思考中形成鉴赏认知。小说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其生活在小说展示的特殊年代,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与时代相符合,与社会做对接,教师交代小说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年代分析小说人物,能够为学生带来更直接的帮助。

林冲在《水浒传》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武功高强,经历曲折,性格特点鲜明,是典型的“逼上梁山”,与小说主题高度契合。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为学生规划清晰思路,成功调动学生学习鉴赏思维。学生对四大名著有深刻印象,对《水浒传》小说诞生背景,以及小说反应社会现实都有一些了解,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都会有相关内容的存在,教师组织学生重点阅读小说诞生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接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为小说人物鉴赏提供更多素材支持。

三、梳理创作意图,合理解析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小说人物塑造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政治理想和生活诉求,学生阅读小说时,需要全面占有一些背景素材,还要对作者社会处境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明确作者创作意图,为深度解析小说人物提供最直接的佐证支持。小说人物塑造需要诸多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实现,小说人物形象寄托作者的某种理想,唯有对作者创作意图有深度理解,才能找到解析小说人物性格形成的源头。解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从作者创作意图角度展开探索,其解析效果更为直接而显著。

学生对小说创作意图不是很清楚,教师要及时介入,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和素材。鉴赏蒲松龄的《促织》,需要先理清核心人物成名的形象特点,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作者却戏剧性地将不同命运强行附加在这个人物身上。成名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辞、胆小怕事的小市民,而偏偏遇到了改变其命运的“宫廷游戏”—斗促织。地方官吏为媚上取宠,发动百姓寻找能斗的促织,以此替代捐税,百姓被迫搜集促织,成名是其中一员,因为它找到最好的促织,从此命运一波三折,经历了获虫、失子、再获虫、发达等诸多情境。作者围绕促织悲剧事件展开设计,其写作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借此抨击时弊,对封建统治者花天酒地生活展开批判,表达对百姓水深火热生活的同情。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度鉴赏成名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会进行更为理性的分析。为激发学生鉴赏思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重交流对话,提出一些鉴赏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深度解析小说情节,对核心人物命运遭遇进行梳理和讨论,自然形成更为深刻的鉴赏认知和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小说辅助材料,对小说创作意图进行深度解析,逐渐理清小说构建脉络,对小说主人公生活经历和命运磨难有了理性判断。封建社会制度是罪魁祸首,统治官僚为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将百姓命运当成儿戏,成名这个人物“一步升天,一步坠地”的经历,是对封建制度罪恶的有力控诉,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引导,鼓励学生理清故事脉络,认识社会历史的强大腐蚀作用,自然能够对小说人物命运根本原因有更准确的判断。

小说是最为常见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三要素,而人物是第一位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小说鉴赏学习时,从人物鉴赏角度进行突破设计,提出具体的鉴赏要求,为学生规划清晰鉴赏路线,传授一些鉴赏方法,确保人物鉴赏活动顺利展开。高中生有丰富小说阅读经历,对小说人物鉴赏也比较熟悉,教师针对性设计人物鉴赏任务,让学生展开创新探索行动,在人物鉴赏中形成阅读突破。

猜你喜欢
祥林嫂解析背景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相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