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初中生积极心理培养路径

2023-02-23 08:00徐小珍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培养路径双减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逐渐扩大,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文章结合积极心理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双减”下的初中生积极心理的培养价值,探寻了“双减”下的初中生积极心理培养路径,旨在通过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深远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生;积极心理;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徐小珍(197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十中学。

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后,《“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分析》发布,该报告从学术的视角分析了“双减”政策实施后,我国中小学生学业和生活的变化,展示了“双减”政策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提质增效,全方面贯彻并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任务,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内在实践动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全面成长。同时,教师应利用好“双减”政策实施的契机,多元实践,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积极心理的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指的是个人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成长,并从中获得较为持久、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经验,对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它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包含了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等多个维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为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积极正向的能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潜在性。积极心理品质的潜在性表现为它不易被发现和观察,教师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时,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二,稳定性。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发展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后,很难因外界的干扰和刺激而发生变化。第三,创造性。积极心理品质所包含的乐观情绪往往能给个人带来充满活力色彩的体验,能有效地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其保持活跃的思维,不仅善于思考和学习,还具备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品质。第四,适应性。积极心理品质能对个人的适应能力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能让人基于周围环境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我状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度。

二、 “双减”下的初中生积极心理培养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综合分析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不良心态。比如:有的学生过于悲观,遇到挫折和压力时,消极脆弱;有的学生缺乏宽容心、同理心,很容易出现偏激心理;等等。这些不良心态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及完善。积极心理强调调动个人的积极情绪,使其利用自身的积极情绪发展自己[1]。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引领他们感知自己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积极面,使他们更好地体验并享受生活及学习的多种模态,扭转以往不良的心态,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小学阶段更重。“双减”政策强调为中小学生减负、减压,但是部分学校对于该政策的落实深度、广度,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效性还有待提升。同时,一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不佳,在适应“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模式时存在困难,容易产生厌学、烦躁焦虑、自暴自弃、精神萎靡等问题[2]。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形成受先天的个人性格与后天的教育引导双重影响,成熟的心理品质能不断影响并改变个人的性格及学习心理。教师专注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暗示,使他们对课程学习保持良好且积极的态度。

(三) 有利于促进学生适应交往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且受青春期生理特征的影响,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再加上家长的宠溺,他们在高效人际交往、维持和谐人际关系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积极心理学认为,所有的积极因素都能对个人的心理品质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3]。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品格修养,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具备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让他们学会以更为合理的方式与同学交往,以更为恰当的方式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这样便能够促进他们在集体中的适应交往,发展其社会属性。

三、 “双减”下的初中生积极心理培养路径

(一)围绕积极心理,合理设计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指引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包含的积极心理品质,合理设计教育目标,指引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养成积极心理。《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这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4]。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以《纲要》为指导,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体现积极心理培养的教育目标。

比如,教师在教学“正确认识自我”的相关内容时,要依据七年级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目标。本节内容属于“积极自我”专题,课程纲要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根据该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明确“积极自我”这一专题的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积极自我,进而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具备在不同情境中關爱自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教学主题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关爱自我”,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我的多面性和潜能;能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客观而准确的评价;懂得完善自我、关爱自我的意义,学会几种基本的提高自我、关爱自我的方法。

第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及探究等方式,多角度看待自己,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能面对自己的困境,学会自我关爱。

第三,学生能明白悦纳自我的重要性,树立理性评估自我的正确理念;在生活中评价、反思、提升、关爱自我,学会自尊自爱。

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指引教师的课程教学,聚焦学生“积极自我”品质的形成,让学生能够认知自我、悦纳自我、关爱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反省、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二) 善用多元教法,优化教学活动

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是实现积极心理教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效度和力度的重要助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聚焦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选择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自我反省法等,用科学合理、多元高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5]。整个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体验,让学生得以在教师设计的活动引领下获得积极体验,领悟内容主题,达成积极心理培育的目标。

比如,在教学“生命的精彩”相关内容时,由于本节内容属于“积极意义”专题,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并能够基于生命的意义,联想拓展,反思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展现生命的精彩,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探索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基于此,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善于使用多元方法支撑自身展开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1.唤醒

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等方式唤醒学生的兴趣,触发他们关于生命的思考。比如,在课程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医生》片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过的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感悟生命的到来与离去,从视频中看到无数中国医生为守护人们的生命奋斗、奉献的缩影,提出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人固有一死,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那么怎样的生命是精彩的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生命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做出伟大贡献才是精彩、有意义的生命吗?”如上,教师通过视频导入、谈话生情、问题启思等环节,唤醒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情绪,让他们以“生命的积极意义”为主题,展开思考,进入课程学习活动。

2.体验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具体活动如下。

活动一: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朱德庸的一组幽默漫画《我从十一楼跳下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漫画,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想。

活动二: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小纸条(小纸条的刻度值为“10”,有十个刻度,代表人的生命“0~100岁”)并与学生玩一个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如下问题完成游戏。

(1)你现在几岁?(要求学生撕掉对应的时间刻度)

(2)你想活到几岁?(撕掉理想年龄之后的时间刻度)

(3)你的学习生涯还剩多少?(将剩下的纸折成三份)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撕掉对应的时间刻度,能获得对于“时间”的深刻体验,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活动三:教师播放视频《亲爱的安德烈》及《少年派》等,让学生基于自身现在所处的阶段,思考学习的理由(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抱负,学习理由自然不同),并通过交流互动明晰学习的意义。

3.反思

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命的真谛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拟定访谈提纲,采访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家人、邻居等,将采访所得的数据整理好,通过组内讨论,最终形成答案。随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调研结果,描述自己对生命真谛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基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点拨引领,让学生明白生命不在长短而在质量,在追寻生命真谛的道路上,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以此升华主题,让学生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三) 紧扣学生心理,实施科学课程评价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而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紧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且全面的评估。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积极心理的达成度,而后根据学生现有的积极心理基础,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手段,持续推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施评价。

1.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主要是采用心理测量法、问卷法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评估。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展开问卷调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环节提出一些富有导向性的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结束了一个专题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分发问卷调查表,让学生自主填写,以此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提交的问卷,以专业的视角评估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水平,检验教学前后学生心理素质变化的情况,以此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评估。

2.定性评估

定性评估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建立成长档案,进行行为观察、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价。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就要依据问卷调查表确定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心理起点,形成学生积极心理成长档案。随后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积极交流,定期向这些教师了解学生的变化,实现行为观察。在每次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组内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多样化评价数据精准界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情况。同时,教师也能结合评价数据,优化教学,持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学生做出行为改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心理学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为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与措施。对此,教师可以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布置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系统,让心理健康课程更科学、合理,契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方向,以此夯实学生的积极心理根基。

[参考文献]

[1]路璐.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7):118-120.

[2]康红萍.初中生积极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D].赣州:贛南师范大学,2023.

[3]庞侃,卢胜志.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2(21):77-80.

[4]蔡录元.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性策略[J].天津教育,2020(5):4-5.

[5]周燕.试论如何在心理课堂中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5.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培养路径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