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3-02-24 05:14倪菀景高俊平段一凡王文艳双卫兵
循证护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腹壁

倪菀景,高俊平,王 静,段一凡,王文艳,双卫兵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中北大学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膀胱癌发病率居世界第9位,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膀胱癌[1]。与此同时,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我国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2-3]。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通道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案[4]。膀胱癌术后需要在腹壁永久性造口,病人的排尿方式也随之改变。Pham等[5]研究表明,造口病人心理健康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既往研究显示,造口存在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家庭生活以及社交活动,致使病人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6-9]。负性情绪的存在以及长期疾病状态使得造口病人出现病耻感。病耻感不仅影响了病人身心健康,同时也降低了病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6-10]。因此,降低病人病耻感,对促进其接受造口、适应社会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研究逐渐深入,而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对病耻感概念以及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引起人们对腹壁造口病人的关注,为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病耻感的概念

病耻感的概念最早由Goffman[11]在1963年提出,即因与他人不同,而被不好的标记,令标记之人产生羞耻感。随后,Sensky[12]将这一人群扩大,存在病耻感的不仅是被标记之人,还包括其父母、家庭。Kurzban等[13]认为,当一个人被贬低社会身份、给予高度偏见和负面评价时,就会转变为“污名化”,即病耻感。目前,关于病耻感的概念尚未统一,但较为一致的是病人因认同社会对其刻板印象或不好的标签,进而内化为对自我的主观偏见和负面评价。

2 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现状

随着腹壁造口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其造口所致的病耻感也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腹壁造口病人术后心理状态及造口隐瞒、家庭生活、社交活动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的状况[8,14-16]。一项膀胱癌病人尊严、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韧性相关性的研究显示,造口病人存在病耻感,主要表现为自卑、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不乐意参加社交活动等[17]。靳晓蒙等[14,18]的研究也表明,腹壁造口病人存在病耻感,且处于中等水平。

3 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

3.1 人口学因素

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刘欢欢等[10,19]的研究显示,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即年龄越小,病耻感越严重,可能与年龄越小,尤其是≤45岁的病人,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回归社交生活的需求较高有关。沈青竹[20]调查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病人的病耻感越低,与刘欢欢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Palomero-Rubio等[21]研究也显示,女性的病耻感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为女性对身体形象恶化的感知更敏锐。因此,今后研究者应重点关注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的女性腹壁造口病人,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降低她们的病耻感。

3.2 造口相关因素

造口接受、造口适应、造口自理等因素与病耻感密切相关。龚婷[8]的研究显示,造口接受、造口适应、造口自理程度与病耻感呈负相关。术后早期病人排斥造口,不接受造口带来的生理、心理的改变,甚至封闭自己、拒绝社交,进而产生病耻感[19,22]。造口术后需定期更换造口袋、定期护理造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3],但术后造口病人往往需要他人帮助护理造口[24],因此病人出现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转变为病耻感[19,25-26]。

3.3 社会因素

经济负担、社会支持缺乏等会导致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发生。造口病人因购买造口袋、造口底盘、造口粉等造口用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压力。因此,造口病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由此产生深深的自责感,进而发展为病耻感[8,20]。造口术后病人因造口的存在,封闭自己,减少甚至拒绝原有的社交活动,但Karabulut等[27-28]研究发现,增强造口病人的社会支持,可以明显降低病人的病耻感。因而,健全相关医疗保险政策,减少造口病人经济负担;建立家庭支持以增强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降低造口病人病耻感有着重要意义。

4 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干预措施

4.1 “5E”康复模式

“5E”康复模式是鼓励(encourage)、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评估(evaluation)5个方面共同综合的护理干预,该模式主要用于腹膜透析病人,后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29],崔艳伟等[30]曾用此模式对56例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进行干预。“5E”康复模式虽被证实可减轻病人病耻感,但该模式由护士主导,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病人个体性体验、经历。

4.2 内行病人计划(expert patient program,EPP)

内行病人计划最初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计划[31]。自我效能理论是其主体框架,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给予病人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社会心理适应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自我的目的[32]。该干预方案的核心是内行病人,内行病人不仅是经验丰富的造口病人,更重要的是具有满腔热忱和责任感,非常乐意去帮助其他病人[33]。因此,该干预方案对所招募的内行病人要求严格,且对内行病人的培训也有一定标准,该干预方案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4.3 自我肯定训练

Alberti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系统的自我肯定理论,随后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9,34-35]。杨丽珠[36]将84例腹壁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干预2个月,每个月1次团体自我肯定方案的干预,试验组病耻感评分明显降低。自我肯定训练以自我肯定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病人进行一系列的肯定行为训练,改变病人对自我的否定、消极认知,从而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病耻感。但该训练方式侧重于肯定病人,缺乏倾听病人内心,同时也忽视了病人术后积极、正面的经历。

4.4 心理支持疗法

心理支持疗法可以改善造口病人的负性情绪,降低病人病耻感。袁媛等[37]将47例腹壁造口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支持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心理支持护理通过倾听病人内心困扰,对其进行开导;使得病人逐渐接受造口的存在,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减轻病人的病耻感。但该疗法在干预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病人的自我肯定。

4.5 叙事医学护理

叙事医学护理是一个新兴的人文护理形式,在兼顾医学临床护理的同时,更加关注病人的内心[38]。目前已被用于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干预中[39-40]。李婉梅[41]采用叙事医学护理对56例腹壁造口病人进行干预,干预过程中引导病人说出内心的困惑以及存在的不良情绪,以此释放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42]。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两组病耻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两组病人病耻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叙事医学护理的长期效应明显[41]。叙事医学护理不仅倾听病人内心、注重病人个体性,还充分肯定病人,是当下较为理想的干预方式之一,但目前仍未构建出科学、系统的干预方案。今后可在构建干预方案及叙事医学护理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探究。

5 小结

腹壁造口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严重影响其造口接受、造口适应及生活质量等。因此,对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势在必行。国内目前对于腹壁造口病人病耻感的研究大多是短期效果评估,今后可在长期效应方面进行探究。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腹壁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癫痫照顾者的病耻感现状研究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高中生抑郁症病耻感调查*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