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的师德渗透研究

2023-02-26 16:49张哲宇
西部学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师德心理学幼儿园

张哲宇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可以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高职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师,我认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师德的培养十分重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教授的群体,是未来的幼儿园老师,师德的培养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过去几年,幼儿园的“虐童事件”频出,这不仅仅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较低、幼儿园园方监管不力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教师师德的缺失。这些“虐童者”的做法不仅仅会损害自己的未来,也会让幼儿在园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还会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师德,这决定着她们的职业寿命,她们未来在幼儿园中开展的保教活动的质量,以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而且还能教给学生用学前儿童教学方法解决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儿童观,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此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也能为《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五大领域(1)五大领域:指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教育内容。教学法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基础,最终为学生未来在幼儿园中“科学授课”“科学带班”提供理论支撑。

因此,探究如何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渗透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培养,既能够进一步拓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又能够提升学生师德水平,于教与学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关系

早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就提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十六字纲领[2],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个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3]。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后备军,教育部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4月印发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中,“师德践行能力”被放在首位位置[4]。在近些年扩招的大背景下,该政策的提出,让各个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不仅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量问题,更加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师德培养的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还能让学生根据理论掌握实用的教学方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5]。学前教育教师师德的践行离不开对学前儿童的基本认识和对学前儿童教学方法的基本了解。只有知道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正确对幼儿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幼儿园中践行师德。因此,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心理学中“对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本认识”和“对学前儿童教学方法的初步了解”两块内容,讨论该课程对师德的价值意义。

(一)对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本认识与师德的关系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当前,我们国家最为主流的儿童观“以幼儿为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儿童要有最基本的正确了解。对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科学地认识儿童。

儿童观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6]。先有经过学习而获得的正确的儿童观,后有在正确的儿童观影响下的规范的教学实践,儿童观的正确树立给教学实践中师德的践行指明了方向与目标。2012年我国出版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幼儿为本”放在“师德为先”之前,也证明幼儿教师的师德需要建立在对学前儿童充分的认识之上。

(二)对学前儿童教学方法的初步了解与师德的关系

对学前儿童教学方法的初步了解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中的另一部分内容。虽然这些教学方法是立足于理论知识之上,但不同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这些具体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掌握,更容易付诸实践,为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具体教授教学方法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师德对于学生而言,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应该贯彻到自己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将师德的理念与所学习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在幼儿园中通过各式各样的生活活动与教学活动中践行幼儿园教师师德,帮助学前儿童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师德渗透的现状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师德渗透的现状却存在部分问题。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堂教学师德渗透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对于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当前高职教育的理念较之之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具高教性,又具职教性,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7]。但是,许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对最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有待提高,他们依然把教授知识、技能当作课堂的首要目标,既忽略了“课程思政”,又没有将“课岗赛证”进行融会贯通。在这种错误的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灌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技能,没有将幼儿园教师师德素质渗透进来,造成了授课内容“有才无德”的授课现状。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师德了解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追求教师素养的专业化,这导致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研究方向是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与教育学有共通之处,但其内核仍然有很大的差别。虽然不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在心理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能够很好地梳理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对心理学的讲解也非常清晰,但其缺乏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也缺少与幼儿园相关的实际案例,不能将这些知识点和幼儿园教师师德深度联系,从而造成学生所学与所用相脱节,不能很好地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点渗透进幼儿园教师师德,由此造成重“发展心理学”,轻“学前教育”的尴尬局面,这对幼儿园教师师德培养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堂内外师德培养衔接较少

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实践性,而师德的培养也需要在实践中落实,师德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学习和知晓(理论学习),遵守和践行(实践锻炼)都不可少。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均课时量较少,一周4至8节,这使得授课教师如果想仅靠课堂教学完成对学生的师德培养变成天方夜谭,此外,还容易发生课上与课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当前,不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师德培养只停留于课堂之上,对课外的师德培养没有安排。这种脱节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受的幼儿教师师德教育不能及时转化成师德实践,无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师德的培养流于表面形式,更严重者还会使课堂上的师德培养工作变得无效[8]。

三、改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师德渗透的方法

要解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师德渗透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高校、教师两个角度来思考。

(一)高校对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理论、实践帮助,加强师德渗透的检查

首先,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召开讲座,对现行的政策进行深度解读,组织各位教师学习最新的文件并在学习完成后由教研室牵头召开研讨会,讨论学习的心得,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从内容到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全方位地了解现行政策的意义和优点。

其次,学院应该利用教研会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一方面,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尽快帮助新入职教师适应高校教师这一意义重大而又难度不凡的角色;另一方面,年轻教师也可以带动老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到“终身学习”。此外,各位教师也能发挥自己专业的长处与优势,集思广益,帮助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更加了解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更好地做到课程的融合建设。

再次,学院应该多与优秀的、有特点的幼儿园建立联系,为教师顶岗实践提供活动基地,让那些不熟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在幼儿园中通过亲身感受、实地接触,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并且,学院应该将教师每年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次数进行汇总,纳入考核,不仅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更可以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规范化、透明化管理。

最后,高校教务处的督察、专家还应该频繁走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堂,进行不定期的随时抽查,检查教师是否在授课过程中有对师德内容的渗透,并于学期末抽查学生进行调研、谈话,了解学生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认识,对师德的认识,以及针对师德的渗透对教师、课堂进行真实的评价。

(二)教师主动学习实践,提供榜样作用,将师德渗透贯穿课堂内外

首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应该响应高校号召,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就业市场主动研究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积极学习现行的政策、最新的文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深入幼儿园一线,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内容,了解当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园教师师德情况、幼儿园运行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努力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内容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之上,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化。

其次,教师不仅需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每周有限的课内教学上,在课堂上将师德相关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紧密相连并做好表率,还需要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外实践任务,鼓励学生,走进幼儿园,从课外实践任务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师德,以此来解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课时不足所导致的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课程思政”,不仅要言传,更要做到身教,身体力行来彰显教师的师德,用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做表率。《师说》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好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让学生追随教师的脚步模仿学习,共同进步;不好的示范会让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提出质疑,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产生抵触心理,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率,更会使学生的师德培养陷入困难。

在课后,教师需要将“课岗赛证”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可以结合教师资格证的考点,通过书面作业巩固课上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到幼儿园中近距离感受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规范,践行师德。

四、结束语

当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问题诸多,随着国家的进步发展,社会、家长以及学前儿童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高。在这个背景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革也在各个高职院校内稳步前行,不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师已经在课堂上逐渐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期自己的教学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些老师所重视的不仅仅是传统知识、技法的传授,更多的是将师德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帮助学前儿童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去一一攻克、改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革应该继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通过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指导高职教育向着育人方向发展[10]。

猜你喜欢
师德心理学幼儿园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爱“上”幼儿园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