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凡四训》中窥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

2023-03-01 17:42孙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撰写的告诫书,其中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研究该书旨在深入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念,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揭示《了凡四训》中的德育观念以及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强调了个体的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研究结果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德育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传承与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最终研究结果将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提供深入的洞见。

【关键词】袁了凡;《了凡四训》;德育观;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30—03

一、《了凡四训》阐述的家庭伦理思想

家庭是道德修养的起点,袁了凡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应该从家庭中开始。因为在家庭中,人们能够学习到关心、照顾、互相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学会感恩和珍惜,了解人类道德的基本准则,从而形成人格和品德的良好品质。父母是子女的楷模。在袁了凡看来,父母是子女道德修养的首席导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品德修养。袁了凡强调,父母需要做好榜样,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伦理的基础是孝顺,《了凡四训》强调了“孝”的重要性。书中认为,孝顺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人们应该以孝为先,尊敬和关心长辈,尤其要尊重家长的意志和权威。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子女成为有德行、有责任感的人。孝顺是家庭伦理的基础,无孝则无家。孝顺是家庭中人們相互关爱、互相尊重、忠诚和耐心的表现,不仅要孝敬父母,也要关爱兄弟姐妹等亲人。

家庭伦理关注的是共同体的道德建设。袁了凡认为,家庭伦理的核心是共同体的道德建设,只有在这种共同体内,道德文明才得以真正的发扬光大,从而形成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了凡四训》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扶持和关爱。家庭成员应该互敬互爱、相互信任,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书中还提到了夫妻关系的和睦对于家庭稳定的重要性,夫妻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

此外,《了凡四训》还强调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家庭成员也应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了凡四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强调家庭和睦、相互扶持、夫妻和睦以及家庭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现代家庭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家庭幸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

二、《了凡四训》阐述的道德修养

德行是一切修养的根本,袁了凡认为,德行是一个人修养的基石和核心,追求道德品德的完善是人生的根本任务。他强调了品德修养对于个人品质和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讲述了如何修养品德、遵守道义的道德观念。修身养性,培养美德,袁了凡强调个体应从内心出发,通过修身养性来培养美德。他提倡个人要克制私欲、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谦虚、宽容、忍让、诚信等美德。修己治人,以德化人,袁了凡主张,个体修养好自己,才能为他人做出表率,以身作则来影响和感召他人。他认为,一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修养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整个社会从个体层面上得以改变和进步。追求道德层面的完美,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也提到了对道德层面的追求,例如追求仁、义、礼、智、信等。他认为,通过不断追求道德层面的完美,人们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袁了凡还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天命的,人们要顺应天命,做到顺天应人。他强调了认清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使命,倡导命运观的正确认识。袁了凡强调个体要有建立自己安身立命之所的意识,倡导珍惜生命,做好自我保护的思想。他提倡个体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并呼吁人们将生命中的重要经验和知识传承下去。袁了凡倡导个体要对自己的行为、情感以及思想进行精神审视,并且主张从个体的身心实际出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提倡个体要自省,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袁了凡主张个体要兼修文物,重视个体对于学问、阅历、技能以及品德方面的发展,注重个人的多维度提升和人格的完善。

《了凡四训》中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提倡个体从修己至治人,通过美德的培养和道德层面的追求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进步。这些道德修养的思想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观的形成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2]。

三、《了凡四训》对社会责任的阐释

《了凡四训》对社会责任的阐释体现在个人的责任、家庭责任,以及人际责任甚至到社会责任的几大方面,这几个方面基本包括了个人对于社会责任的涵盖面。

(一)个体责任感

袁了凡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他提倡个体要通过自省和反省的方式,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采取有力的行动加以改变,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个人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决策所负的责任意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它涉及个体在个人生活、职业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认知和态度。《了凡四训》对个人责任感的倡导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袁了凡认为个体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将责任感作为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品质。首先是自我反省与自律,袁了凡强调个体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主动采取行动进行改正。他认为个体应该自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其次是孝道与家庭责任,袁了凡认为,个体应该具备孝道精神,尊重父母、关爱家人,履行家庭责任。他强调个体要从家庭责任做起,以和睦的家庭为基础,为社会贡献积极向上的力量;其次是社会参与与公益精神,《了凡四训》中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精神的重要性。袁了凡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他人提供帮助,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为社会做出贡献。他认为个体应当以自身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

通过以上观点,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不仅倡导了个体的责任感,也指导个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责任感。他强调每个人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注重个人修养,发扬助人为乐、奉献精神,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种个人责任感的倡导体现了袁了凡思想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影响。它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完善,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人际责任

袁了凡强调个体应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负责任、互相关心,为他人着想,树立起高尚的交际风格。他认为,人际责任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人际责任决定了他的道德水平和社交能力。人际责任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强调了个体对他人的关怀、尊重和关系的维护,涵盖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了凡四训》对人际责任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亲友之道: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强调了个体与亲友的相处之道。他提倡个体要以真诚、善意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亲友,积极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倡导亲情和友情的发展和维系。(2)和睦邻里:袁了凡指出,个体应该与邻居友好相处,保持和睦的邻里关系。他强调邻里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3)同辈之道:袁了凡在书中提出了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同辈之道。他鼓励个体在与同辈交往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攀比和嫉妒,互相帮助、鼓励,共同成长。(4)上下之道:袁了凡强调个体应该在与长辈、下属等不同地位的人交往中遵守上下之道。他强调对长辈要尊重、孝顺,对下属要关心引导,建立良好的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袁了凡认为,人际责任是个体交往和相处的重要规范和准则。他提倡个体要以善意、互助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人,努力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责任感和道德原则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并促進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总的来说,《了凡四训》通过对亲友、邻里、同辈和上下关系的阐述,强调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观点为个体指导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为社会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三)社会责任

袁了凡主张个体要积极贡献社会,为社会安宁和发展尽力而为。他号召个体投身于公益事业中,积极为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共事务发声。他认为,社会责任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个人的力量,可以点燃整个社会的希望。《了凡四训》阐释了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袁了凡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袁了凡认为,个体应该根据自身所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身边的人解决问题,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他强调了个体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袁了凡指出,个体应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正。他强调了公平、公正是社会的基础,个体应该不断努力维护这样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袁了凡倡导个体要推广正义,关注社会上的不公,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救灾等公益活动,努力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更公正、更有力量。袁了凡认为,个体在行动上应该展现出正面的力量,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带动他人,传递正能量。他表示,个体的正面行动不仅对自身有益,也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提出了理性、责任、爱和善的生命智慧,鼓励个体在行动中秉持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他认为,个体在社会上的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和生命的价值实现方式。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肩负起自己在此方面的身份和义务,才能形成一个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

总之,《了凡四训》所阐释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基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责任,要求个体在社会活动中重视他人的需要、关注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并积极地为之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并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充分阐释了个体的社会责任。他强调了每个个体要发扬尽责的精神,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思想深受后人的推崇,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了凡四训》的当代意义

《了凡四训》作为一本传世经典的书籍,虽然出自古代文人袁了凡之手,但其内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

(1)人文关怀与人际关系:《了凡四训》强调了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了凡四训》所倡导的关爱、尊重、公正和善意的原则,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了凡四训》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代社会中,社会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包括贫困、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因此,《了凡四训》所强调的为民除害、维护公正、推广正义的原则,对于个体投身于公益事业、参与社会改革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3)价值观与人生追求:《了凡四训》从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的角度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经济的发展,个体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了凡四训》所强调的追求真理、追求善良和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原则,对于个体在当代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追求,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了凡四训》虽然具有古代的历史背景,但其思想和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当代的指导价值。它提醒我们关注人际关系、承担社会责任、追求价值和心灵修养,为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改变。通过吸取和应用《了凡四训》中的智慧和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当代社会的挑战,实现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

五、结语

总的来说,袁了凡的《了凡四训》中涵盖了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又体现了当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娜,赵小亭.《了凡四训》中的修身立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2]梁巧云.《了凡四训》的劝善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J].领导科学论坛,2022(4).

[3]韩丽华.《了凡四训》中的修身立德思想评析[J].人民长江,2021(2).

作者简介:孙源,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