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民间曲艺对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促进研究

2023-03-01 17:42李家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摘 要】北海民间曲艺以表现和反映珠乡劳动群众的世俗生活和理想愿望为主要内容,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沟通人们的情感交融,它的内在价值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相互融合。本文从北海民间曲艺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北海民间曲艺促进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路径两方面分析了北海民间曲艺对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促进研究。

【关键词】民间曲艺;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J82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61—03

引言

民间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以语言为载体,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道具、音乐等手段,以“说、唱、吟、诵”为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曲艺的发展源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经历、人生经验,扎根在中华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自然生成,在各个民族地域生根开花,深受人们的喜爱,给劳动人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随着国际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民间曲艺的演出已经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民间曲艺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一、北海民间曲艺概述

北海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南珠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居民别具特色的民俗和民风,体现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祈神信仰、生产生活等方面。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保护得非常好,孕育着灿烂的珠乡文化。其中,珠乡曲艺更是珠乡文化中的瑰宝。珠乡的曲艺,来源于民间,通常以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日常,表达美好愿望为主要内容,融入了民间故事,融合了民间歌谣、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互相渗透、交融吸收。接近民生、通俗易懂、朴实真挚;有的含蓄双关、寓意隽永,有的借物喻情、意趣盎然、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带着方言土语民间曲艺,形象地反映珠乡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积极向善的精神。

北海市的曲艺种类众多,在表现形式方面,有的以说为主,有的以唱为主,有的说唱歌舞俱全;在表现内容方面,有的展示错综复杂故事情节,有的再现简单有趣的生活片断;在语言方面,有的讲究声韵、节奏,有的自由开放,富于生活特色。其中充满乡土气息又极富地方特色的曲艺有:老杨公、公馆木鱼、耍花楼等。这些曲艺有的以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有的以诙谐逗趣的情节内容,还有的以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据对北海老艺人的调查访问,以及1958年北海文化馆和北海文化宫合编的《北海民间艺术史》载:北海民间曲艺《老杨公》和《耍花楼》这两个曲种,约形成于明朝,已在珠乡流传几百年。综上所述,反映了珠乡民间曲艺的盛行以及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北海民间曲艺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

(一)北海民间曲艺具有育人价值,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四观”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都是人们在生活劳作中,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活动衍生、发展、生成的。反过来,每一种文化艺术都会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识与行为,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教化作用。北海民间曲艺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百姓的艺术创作,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稳定性。尽管它们的形态各异,但大部分既都体现了物质文化又呈现出当地的精神文化,民间曲艺浅显易懂的表演中常常蕴藏深刻的育人思想、浓厚的爱国情怀与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以艺育人的优质素材,对于大学生“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正确树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如分布在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的公馆木鱼,在说唱行为中始终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文化客家文化色彩,也充分体现了曲艺表演的便利性,既可登堂入室,又可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传唱表演。其高亢明快的旋律是本地客家人界定、理解和表达“美”的一种方式,不仅具有审美愉悦性,还折射出客家人勤劳勇敢、耿直豪爽、坚韧刚强的性格特征。民族生活是民族文化的源泉,公馆木鱼的歌词内容、曲调、节奏与语言表达的习惯、语调、语速,吸收了客家生活丰富的营养,对认识、研究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产物,长期以来,人们以它进行娱乐活动,传授文化、生产知识和人生经验,成为客家地区信息传播的载体,为联络海内外的客家人架起了一道心灵的桥梁,集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于一身,是发展和繁荣客家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

结合当下民族自信、民族团结的全新时代,将北海民间曲艺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提炼、强化北海民间曲艺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与国家共命运的坚定信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可以通过对北海民间曲艺的起源、演变的历史过程的探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以及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思考、探寻、学习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缔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准确认知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对于各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千姿百态要高度尊重、海纳百川,包容其文化的多样性,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同时也要认识到北海民间曲艺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同样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与共同价值取向,在深入学习、研究这种民族文化共性的同时,从而意识到北海民间曲艺背后所蕴含的各民族平等、团结,通过强化这些认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北海民间曲艺具有文化价值,有利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蕴

任何一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影响,呈现出来的往往都在于民族精神、民族信念,它是一种民族的力量,是民族的血脉。而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教化作用往往是“润物细无声”,这种深入的影响会非常持久。北海民间曲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这块肥沃而多彩的土地上,充分吸收中国历史、艺术、民族文化的养分,在时代的改革实践中,在传承与改进的融合中,北海民间曲艺早已在珠乡这片大地上生根开花。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将北海民间曲艺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利用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入一股新能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就像一本經典的教科书,在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彰显着它的引领价值,既坚定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得以强化。这股来自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对于抵御外来不良想想的入侵,将会更加牢固。我们要继续强化去粗取精的意识,充分挖掘北海民间曲艺中涵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信念与价值,与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北海民间曲艺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接纳各民族文化,以包容、认同的姿态,对待各民族同胞,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更进一步夯实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底蕴,提高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效性与理论性。

(三)北海民间曲艺具有政治价值,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经过了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展,各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都留下各具特色、意蕴深刻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当今千姿百态的国际文化长廊中,更是让我们有足够支撑的重要根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百年,数千年的演变与沉淀,它既保持了稳定性、又具有持续性,就如同精神的养分,时时刻刻渗透着,浸润着每一个大学生,无形中对大学生思想深处的道德规范、思维方式、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北海民间曲艺虽然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洋中极小的一个水滴,却也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念,将北海民间曲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充分利用曲艺所呈现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强化大学生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脉络的认识,更好地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坚守的多元一体格局,并牢牢把握住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方向。

三、北海民间曲艺促进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充分认识北海民间曲艺的作用和价值,将其积极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活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从产生到发展、广泛流传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都会受地域环境、风土习俗、民族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各自各具特色的艺术特征、表现形式及影响价值。

北海民间曲艺和其他任何一种民间艺术一样,也是在其特有的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是北海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智慧的体现。其中的公馆木鱼,主要分布在北海市合浦县的公馆镇,曲樟鄉以及周边的白沙镇和闸口镇部分村屯。本地群众称为“牡丹花”,属于曲艺说唱。它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稳定性,歌词内容、曲调、节奏与语言表达的习惯、语调、语速,吸收了客家生活丰富的营养,在说唱行为中始终体现出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也充分体现了曲艺表演的便利性,既可登堂入室,又可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传唱表演。其高亢明快的旋律是本地客家人界定、理解和表达“美”的一种方式,不仅具有审美愉悦性,还折射出客家人勤劳勇敢、耿直豪爽、坚韧刚强的性格特征。当地人民群众以它进行娱乐活动,传授文化、生产知识和人生经验,成为客家地区信息传播的载体,为联络海内外的客家人架起了一道心灵的桥梁,集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于一身,是发展和繁荣客家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

认识到北海民间曲艺的这些作用与价值,将其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的同时,更会让大学生感到兴奋、振作,时刻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去,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一个民族及其社会文化的多个维度,产生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

(二)做好北海民间曲艺的挖掘和整理,丰富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民间资源素材

在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结合北海民间曲艺资源的挖掘、梳理和整理,提炼北海民间曲艺育人资源加以有效运用,夯实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民间资源,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果。北海民间曲艺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相互并存、促进的关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加以传承与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资源,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素材的根本源泉,两者的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如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一样,北海民间曲艺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了一致性;它具有认识功能、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引领人民向善向美。基于此,地方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适当汲取北海民间曲艺的精神元素显得尤为必要,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三)创新北海民间曲艺表演剧目,保持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的时代性

民间曲艺属于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团结进步的要素,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想要确保民间曲艺在民间持续传承与传播,发挥它对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力,注入新鲜血液,创新民间曲艺表演剧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北海民间曲艺新剧目——《大爱守望》,采用了《老杨公》撑船调的音乐素材,保留了以民间曲艺说唱的表演形式,讲述老杨公棹船带着一班青年追梦人赴边远海岛——涠洲岛,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范徽丽园长跨海送教、海岛幼儿教育拓荒、倾力奉献的新时代教师精神之情景。在2022年11月13日—18日,“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第十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参加了曲艺类专场演出,熟悉的故事,熟悉的曲调,很快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收获一致的好评。这种新创编的剧目,不单丰富了传统曲艺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可以结合新时代,新风尚,把北海人民初心不改、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浸润于民间,也丰富了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载体。

四、结语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北海民间曲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来源于民间、民族的传统艺术,既具备良好的传承功能,同时还具备民族凝聚功能;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调节、引导的作用,也振奋了民族精神,对于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灏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7).

[2]韩昌梅.民族高校音乐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21(9).

[3]牛燕军.运用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4]张承林.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8(8).

[5]梁军,赵湘虹.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J].大连大学学报,2022(6).

[6]钟丽娟.浅谈合浦县“公馆木鱼”的艺术及审美特征[J].艺术大观,202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立项项目“北海民间曲艺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B345)。

作者简介:李家燕(1973—),女,广西北海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课程教学、民间曲艺。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