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下幼师美术创作兴趣的培养研究

2023-03-01 15:16康晓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案例分析创新教育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幼师美术创作个性表现的元素,结合教学实际给出以美术教学功能为跳板、以生活为依托,参考教师的差别性,关注幼师创作兴趣的培养与创作经验的积累、引导幼师掌握、使用美术学科语言完成自由表达等策略,加强幼师创作的积极性与个性化。

【关键词】创新教育;幼师美术创作;案例分析;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196—03

一、幼师美术素养略谈

数据表明,学术圈对幼师美术素养的阐述很少,大部分基于幼师专业技能的要求而论述幼师的美术素质所囊括的内容。有专家把幼师美术素养界定为:幼师在兼备教师职业操守与健全人格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有关课程,储备既定的美术理论与学前教育理论,构成正确的美术态度与价值理念,并且形成美术能力与美术教学 能力。有专家指出,幼师美术素质包括美术态度、美术理论、审美能力、美术理念、美术教学能力五大方面。幼师的艺术素质能够被分解成四大维度——艺术专业理论、艺术表达能力、艺术鉴赏水平与艺术教育水平。

二、课题研究环境

(一)个性在教师美术创编中的意义

个性是说个体独有的特征或行为趋势的统一性。个性是个体区分于其余人的特别性,社会的斑斓驳杂,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个性差异导致的。保证这种差别就是确保社会的复杂性,多元而自我的个性亦为社會创新的驱动力,缺乏个性,没有个性表达的平台,就谈不上创新教育。艺术创作核心就是创新,个性在幼师美术创作中的价值一览无遗。

(二)现状

在每周仅有两堂的美术课中,幼师既要把握造型能力,也要掌握专业有关的手工制作、环境设计等技巧。创作课教学内容较少,现在的师生比大约是1:50,所以形成了在创作课上教师以教授学生创编来取代创作,或只对题目与要求进行分析——例如,以自发、研究等看似时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自我美术创作,导致的结果自然是放任成风,学生找到一部分课外绘本来完成“创作”,形成抄袭风潮,更形成了一部分以动漫为主的图片加文字的画作,本班的画作会诞生很多类似的漫画图像,在表述各种对象上也很单一,缺乏体验与个性。

三、教师美术创编个性的体现

比如,简笔画创编练习形成的固定思路限制了学生对绘画对象的独有体验与创新感,动漫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提及创作大部分学生均会将绘图主角画成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这也导致画作出现很多动漫符号,影响学生独立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这对幼师的美术创作兴趣也是不小的打击,对创新自己的作品缺乏兴趣。

最终,是课堂创作教学中存在的几类误导模式。例如将效仿当成创作的其中一种模式,以封闭性的创作为主,不在乎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长期下去眼中的美术作品都是另一个人的,创作的火花会“熄灭”,突显个性的希望被抹杀,仅是机器人般的拷贝。因为课程不多、教学刚需强烈等原由,让美术教师对学生启用实务教学模式,美术幼师创作方面的问题被忽视,也逐渐忽视了个体的感觉,这会让幼师的作品技术性元素过多,其作品很难在辅导幼儿的阶段得到专家或同行的认同。而如何方可高效带动幼师的创作兴趣呢?

四、加强幼师美术创作兴趣的策略

(一)以美术教育与本身体验为主进行创作

(1)感受本身,容许与鼓励个人思想的保存与自我表达共存,容许自己从不同视觉切入看待问题,看重创作的心路历程与体验。例如,美术幼师在“学校树木的装饰剪贴画创作”中的做法。装饰画的树木被纳入素材的比例极大,参考文献很多,自然也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画法,要体现个性化画法,应从观察与灵感入手,这对美术幼师的创作灵感启发与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很关键。

根据自身的需求,美术幼师创作阶段要自发体验生活中的美的一面,保证兴趣与教学积极性。唯有如此,创作才能够完成,形成循环不息、由量到质的转变,让体验升华,个性表达能力提高。比如:对幼二级学生“学校树木的装饰剪贴画创作”中的创作作业。这位同学选择了俯视的视角来表达。美术幼师通过对图画的审查,应鼓励这位同学尝试表达本身所感觉到的。学生成功地使用了剪贴的技巧表达了校园花园中的假槟榔树,奇妙、新颖地表述了自身的体会。然而,美术教室察觉在树干方面的表述虽然极为繁复、虚实呼应,但是只有一株树的树干有繁茂的体验感。所以,美术幼师指出了其中的缺陷,通过修正后将画作名定为——《我爱校园—树》,而且夺得大赛殊荣,荣获设计类头等奖。这不但是学生的殊荣,也是幼师美术创作的源泉,是幼师灵感的来源以及对自身创作能力的演绎。(见图1)

又例如,一名学生提及:学校的树,她最喜欢的是通向琴房两边的树,晚自习时在琴房练琴后,偏爱抬首仰望树干鉴赏月光,每棵树会拖曳着“窈窕”的树影,蜿蜒的路面充满诗情画意。所以,树冠位置的树叶在其心里是稀疏而秩序井然的,进行创编后是心满意足的。这对幼师创作的启发是——成年人大都已被生活压力消磨了灵感,但是看到如此空灵而具有美感的画作,幼师灵感会被重新点燃,从而演变成对美术创作的热情;通过自己学生的画作来填补自己作品所欠缺的部分,这是对自身创作的一种关照。(见图2)

创作个性化表现的共同驱动力均是在幼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中得以体现的,是从观察中获得的。因此,需要在创作时遵照学生的心理,容许与鼓励学生保留质疑的权利,第一步就应保证幼师美术创作中的个性的丰满度,为个性化表现提供契机。

(2)在导与学的阶段,幼师要自由表达。学生绘画映射了其意识,其画作不单纯是将某类具体目标映射到图画上,而是其思维模式、情感体验、个性品德,与技能、心理、生理等生命元素渲染出的结果。这对美术幼师而言其实也是相同的道理。学是为了明确本身所学内容独到的科学性;导也是在分析中发现本身所需,之后对学生回馈的发现进行褒奖、帮助与调整,让学生满怀自信地在脑海中将这部分发现埋藏心底。在此阶段,美术幼师要最大程度地容许学生自由表达,方可在本身的创作中寻求到平衡点,才会出现好的过程,方可在情感饱满的状态中完成自己的创作。如此,学生方可在一个融洽氛围的环境中,与美术幼师分享学习见闻等。比如,图3的学生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初期想表达的是满溢的树木上夺目的光,然后使用蓝橙的色调上色,从而察觉小圆点让树冠变得漂亮又丰满,因此其一面画光,一面又将其作为装饰,心满意足地进行了创作。自然,这幅图画并不能界定为佳作,然而当美术幼师瞧见闪动与欢愉的双眼时,对自己的创作也开始萌生完成的强烈意愿。从图3能够看到,学生的视野相比于教师或其余行业人员可能都更开阔;其乐意表述的是弥漫在树冠上的夺目的光——兴趣点是独一无二的。而美术幼师最大程度地容许学生自由表达,尽管表达上会有偏颇,但是只要适度引导,学生会带给幼师强大的灵感与创作的源动力。

(3)美术幼师创作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美术幼师创作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搜集题材并加工润色,对学生美术学习而言,这是教学行为执行的关键策略,其让围绕学习问题的思考更有价值、更富效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对美术幼师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的养分,传递了个体的感觉,幼师的画作才能体现出独到之处,也避免了一些美术幼师创作的千篇一律的情况。

(二)美术课堂教学带动美术幼师创作,真正在创作中体现个性

依照学科情况,教师要依照教育需要,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基础美术知识中发觉美术的发展规律,又能够知行合一,将感情与思维反馈给幼师,让幼师的创作融合自己与学生的思想结晶与精神世界中的发光点,发现生活美感。教学内容层面,要积极建立适合师生的美术学科体系,构成让学生体验丰富、知识与实操并举的由浅入深的教学系统,科学使用教学模式,建设高效的课堂,让学生掌握、使用美术学科本体语言完成自由表达。而这也是幼师需要做到的,在授课阶段,幼师通过让学生掌握自我个性表现的要点,在自己的作品中掺加学生的创新性的内容,这也是个性表现技巧提升的要素之一。例如图3的学生,其使用一组蓝橙的比较色来表达散落树干上耀眼的光。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了“色彩基础对比运用”的课程,逐渐形成鉴赏美的能力,而且学生的美术语言也会变得更为丰富,让学生自由表述、有效完成绘画任务。

(三)问题与反思

以个性表达为中心的美术绘画,可以通过教学试验促成。在试验阶段,应遵照学生的个性,量体裁衣,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全面发展。实验的效率能够通过评价模式来佐证。这部分内容都可以由美术幼师完成,美术幼师在其创作中也应关注其是不是表达了充分的能力并且个性化怎样;创作模式是不是多元化;自己的画作是不是有强烈的生活烙印与年代感,其创新观念与能力是否明显提高。这样,通过考评学生与自我反思,让教师看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本身的努力方向,并且能够自省本身的教学模式与画作创作方式有没有进步。所以,评价的对象不应仅针对学生,对幼师也可以判断、发展、鼓励, 分析自身的创作目标与创作技能有没有达到标准水平或超过标准水平。其实,试验的流程是持续求知的流程,是对知识的践行,不同教师都有差异化的体验或感受,同样内容也会导致不同结果。因此,试验时必须留意。

(1)在进行美术创作阶段,幼师要设法决定该表达什么内容。在此情况下,幼师引导自己找准问题的突破点。应培养自身自主参与创作活动的自信,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热爱、质疑、乐于探索、不懈求索的积极心态,所以要在自己内心埋下创意表达的种子。

(2)美术幼师在创作阶段搜集到的素材通常缺少分析,会感到无所适从。美术幼师要善于引导内心世界,找到并解读相关资料,让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3)因为缺乏经验,在创作时通常会连番受阻,有可能会对情绪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意兴阑珊。此时,可以看看学生们的畫作,想象一下学生在画画时的奇思妙想与画画时的渴望表情,这对重新唤起自己绘画的灵感而言效果极为明显。当然,学生也会出现如教师一般的情绪,但是幼儿很快就会缓和这样的情绪,幼师也要学会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心态阳光,画作才会有不一样的魅力。并且,对自身不应设定标准或限制,这样也是不利于创作的。美术幼师也可以搜集一部分幼儿的美术画作,将其装订成册,让自身在幼儿的画作中寻求灵感,让自身的画作体现出个性,在童趣中找到未来绘画的方向。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美术创作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并且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并非几张画作就可以形成。就好比对学生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打磨才能画出佳作。幼师更是如此,作为成年人,也许内心没有学生纯粹,但是对绘画的热爱想必也是不遑多让的,加强对艺术画作的鉴赏与评价能力,多进行美术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幼师从全方面打磨自身,让自己的画作体现出个性与艺术价值,这才是目前幼师美术创作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佳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幼师美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以蓝印花布为例[J].黑龙江纺织,2022(4).

[2]樊莉.内地西藏幼师生美育实施的对策研究——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8).

[3]刘文芳.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幼教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运城幼师高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4]吴小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手工技能课的效用研究——以幼师美术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

[5]苏柳青.浅论引领幼师提升美术素养的有效策略——基于幼儿园教师美术素养水平与美术欣赏的现状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1(7).

[6]樊莉.内地西藏幼师生美育实施的对策研究——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2021(22).

[7]李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以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列[J].新一代,2021(19).

作者简介:康晓红(1994—),女,山西吕梁人, 硕士,教师,助理级,研究方向为幼师美术创新探索。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案例分析创新教育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