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辨的高中语文作文提升策略

2023-03-21 00:40粟颖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辨性作文教学

粟颖

【摘 要】关系型作文侧重考查高中生思辨性思维的品质。为帮助学生减少对该类作文的畏难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思辨性思维融入作文的各个部分,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以思辨性思维涉及的分析、推理、判断这三个主要思维活动为抓手,从作文框架的构建、论据的分析、结论的推导三个层面让思辨性思维贯穿作文,让学生在概念思辨、内容分析、句式多变上有新的突破,推动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助力二元关系型作文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关系型作文;思辨性;作文教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这种重视不但体现在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上,还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的教学要求上。相较于其他思维,思辨性思维涉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要求做出的分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说理准确、明白有力。由此可见,思辨性思维的运用最能体现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品质能很好地促使其思辨性作文质量提升。

一、思辨性作文教学现状

“思辨”即思考与辨析。思辨性思维主要涉及分析、推理、判断等复杂的思维活动,它不是某个具体、单一的思维,多涉及两者甚至多者的比较、推理、判断;它也不是单向思维,思考中要多方比较、综合分析,通过推理和判断才能得出结论。当今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就是思辨性,考生在正确审题立意后,只有思辨性地分析出既“一致”又“背离”的辩证关系并将其形成文字,才能使作文具有穿透纸背的思维力量。但是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不会运用辩证法,而是抓住问题的某一侧面极力夸大或缩小,最终得出片面的、绝对的结论。[1]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议论文的写作时,往往会向学生强调作文的思辨性品质,甚至开设专题课程专门教学以思辨性为主要特征的“思辨性作文”。

但是,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思辨性作文时还是存在一定误区。比如重视关系型作文的审题训练,而忽略了将思辨性思维融入作文的其他部分,对学生运用思辨性思维的指导也有所欠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但辩证思维不足,缺乏多维思考的能力,而是以单一的、直接的线性思维为主,因此许多学生对这类写作存在畏难心理。此时,教师的责任就是努力突破这一难点,提升学生作文的思辨性思维。

二、思辨性思维提升的理论依据

1.高中课标提供的培养标准

高中课标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2]4。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更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2]18-19。高中课标为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所提出的这些要求,都为教师的思辨性作文指导提供了参照标准。

2.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独立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通过学习、模仿和努力能获得的潜力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3]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作文提升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启发教师在二元关系型作文的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有效的策略,推动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议论文写作方法,在作文框架构建、论据分析和结论推导等方面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的思辨训练,使之在概念思辨、内容分析、句式变化上有新的突破,从而增强作文的思辨性。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供的可能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总结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在11岁以上。该阶段的特点是: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间的关系;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4]根据该理论,高中学生已处于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看待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其思考已经具备一定的深度。教师应抓住契机,通过有效的策略加以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二元关系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指向思辨性思维的作文提升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高中生正处于思辨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发展抽象思维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以高中课标为参照标准,向着学生的最近發展区推进。比如以思辨性思维涉及的分析、推理、判断这三个主要思维活动为抓手,从作文框架的构建、论据的分析、结论的推导三个层面进行提高。二元关系型作文,也称为二元关系类话题作文,是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型。这种命题以联合词组的形式出现,二者之间可以构成多种判断。附上一定的条件,能够建立起因果、取舍、并列、条件等多种关系,具有很强的思辨性。[5]因此,提升学生二元关系型作文的写作能力,能让学生在概念思辨、内容分析、句式多变上有新的突破,加强学生作文的思辨属性。

1.以正确的判断助力框架构建

作文的框架体现了学生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具体表达。在二元关系型作文的写作中,作文的框架能明确表达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教师观察学生的作文框架就可以大致看出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水平。

“判断”指断定某些事物是否存在或有无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事实判断,即事实是什么;第二种是是非判断,即对还是不对;第三种是价值判断,即这件事重要不重要;第四种是道德判断,即是否符合普遍道德规范。学生的判断力将以“选择”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正确的判断离不开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判断的对象是概念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指的是作文需要辨析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在提示语中出现,或是通过提炼命题给出的材料得出。由于概念间关系的判断偏向于事物有无某种属性,因此这种判断属于事实判断。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构建作文框架时应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概念思辨性思维为前提,具体来说就是学生构建的框架应该能看出其中的事实判断是正确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如何依照这四种关系构建写作框架可见图1。

这张概念思辨性思维导图适用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可以帮助其对概念的关系进行判断,然后构建出最佳的写作框架。第一步,找到本次写作的概念,提炼出关键词。第二步,对比四种关系(对立统一/是非取舍/并非绝对/并列共存)逐一预设,选定概念间的关系。第三步,就确定的关系找到其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最后一步,构建写作框架。

在完成第二步时,学生可以参考下方的句式预设(见表1)进行判断。比如,对于“自由与规则”这一概念,它适用于“没有A就没有B/没有B就没有A/需要A下的B”的句式预设,因此可以判断其关系类型为对立统一。那么,它的关系内涵就应该是“是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依照这一关系内涵,写作框架的建立就十分明确了。第一个“是什么”和“没有A就没有B”可以套入为“没有规则的自由是肆无忌惮”。同理,第二个“是什么”和“没有B就没有A”套入后可以得到框架“没有自由的规则是墨守成规”。最后以同样的操作得出框架中的结论“我们需要规则下的自由”。如此一来,一个充分体现了思辨性思维的写作框架就此完成。按照同样的方式还可以构建“卷与躺平”“继承与创新”“虚拟与现实”等二元关系概念的作文框架。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学生要通过预设来一个个比较四种关系,由此选择出最恰当的概念关系。然后结合关系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初步构建出包含概念思辨关系的框架。以“继承与创新”为例,通过逐一对比关系内涵得出“不利于/不利于/怎么做”的关系内涵(此处的“不利于”对应的是“为什么”,即在并列共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只选其一,因为择A不利于B,择B不利于A),进而构建“只继承而从不创新,会失去活力与生机(不利于创造)/只创新而不继承,就会缺少内涵与厚重(不利于继承)/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怎么做)”的写作框架。

如上所示,依照这一模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判断概念间的关系,建立合乎逻辑、论述完整的写作框架。它可以防止学生在写作中只谈A不谈B,或是写作偏题等情况的发生。但这仅是学生思辨性写作的第一步,离创作出优秀的二元關系型作文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在表达上再下功夫。

2.以严谨的分析加强论据逻辑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简单的几个部分,然后找出几个部分之间的本质属性和彼此关系。学生可采用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等方式认识事物,从而辩证地看待事物。但在实际情况下,多数学生缺乏多维思考的能力,思维容易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故而对事物的认识和对道理的论证难以到达“及里”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论证过程逐渐脱离概念,一味地空喊口号,缺乏对关键概念的阐释。如以“继承与创新”为概念的作文,某学生这样写道:“他一边带货,一边教英语。众人被这种创意奇特的带货方式吸引了。这种新颖的引流方法,让众多网友对他产生兴趣,而这种带货方式也成为他的独特风格。因此如果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就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这个论证过程没有具体说明主播带货中继承和创新的是什么,更没有抓住继承和创新的本质,只是泛泛而谈,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明显还停留在表层。其论述看似强调了继承和创新两个概念,实则没有写出二者的辩证关系。

严谨的论证逻辑除了要呈现概念,更要将概念涉及的事物具体表述,深挖概念内涵,以思辨性思维进行分析。如图2论据思辨性思维简图所示,学生应将A与B的特点具体化,并且在A和B之间添加动词以构建AB间的关系,这里的动词最好选用概念中包含的动词。如“宋继承了唐代宫廷画的技法和审美,在此基础上对作画工具和技法进行创新,使得宋代的绘画描摹得更精细、笔触更细腻、形象更惟妙惟肖”的论述就写得不错。句中对继承方面有了具体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宋画继承了唐画的特点。这依靠的就是将“继承”与“创新”两个概念作动词使用。像这类对概念的灵活运用,使A与B的关系更具思辨性,防止论据与观点相脱离,体现出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除了作文的框架,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也能表现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品质。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作文的论据和论点关系是否紧密,概念是否有具体化的表达,论证逻辑是否体现出思辨性。

3.以多变的句式深化结论思辨性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具体到作文中,推断部分就是指给出论据与得出结论前的部分,这部分的论述应起到勾连论据和结论的作用。由于议论文写作中语言形式的运用与思辨能力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6],因此句子间的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能在微观层面透露出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假设法、因果分析法、归纳法等方式都能帮助学生从论据顺利地推导出结论,深化其结论的思辨性思维。

在推断时,学生应该采用多变的句式,可设问,可假设,也可归纳。具体来说,可以参照下方的推断句式类型表(见表2)深化自己结论的思辨性思维。比如,学生在写“继承与创新”这一概念时,给出的论据是“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若使用假设法可以套用“假如……那么……”的句式。此时便可以给出这样的推断:“假如河南卫视没有把本地优秀的中原文化继承好,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创新,那么还会有《唐宫夜宴》那样惊艳众人的节目吗?”

借助表2的启发,学生以假设法、因果分析法、归纳法中的多种句式得出推断,其观点得到深化。同时,多样的句式和对事物的合理推导,更为作文增添不少光彩。

对一个人来说,思辨性思维不一定先天就有;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7]。想要让学生在二元关系型作文中体现出较强的思辨性思维,应该提升其思辨能力,判断出概念间属于何种关系,以便建立合理的作文框架。论述应该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以严谨的、具体的分析强化论据逻辑。然后以多变的句式反复论证,深化结论的思辨性思维。作文框架直接展示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水平,论据的分析、结论的推导虽不能决定文章的思路,但如果能让思辨性思维巧妙地贯穿其中,学生的作文就能以其无处不在的思辨性思维征服阅卷老师。因为优秀的二元关系型作文应处处体现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而不应局限于审题和构思。可见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要关注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参考文献:

[1]姚友容,程必荣.化难为易,写出思辨性作文[J].中学语文,2020(5):26-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何朝东.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应[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46.

[4]宋铁莉,陆雪莲.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5]时鹏寿.条分缕析明立意 精雕细刻巧表达:二元关系类话题作文写作指要[J].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7(5):24-25.

[6]陈永艳.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评《高中作文·哲学思辨与议论文写作二十课》[J].语文建设,2020(15):81.

[7]纪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辨性思维训练[J].语文建设,2017(6):42-44.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思辨性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