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3-03-23 12:34翟东斌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略读课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翟东斌

摘  要:三年级是略读课文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重视略读课文教学,应用适宜的策略实施略读课文教学,借此使学生走进略读课文中,做到读有所得,提高阅读效果。基于此,文章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的略读课文为例,探究实施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略读课文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针对阅读教学设置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基本上都有一篇略读课文,约占整册教材课文数量的三分之一。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主题一致,被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旨在引导学生迁移精读所得,自主探寻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借此提高阅读能力。然而,在当前的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忽视略读课文的设置意图,或将略读课文“束之高阁”,排挤在阅读教学之外;或直接将其作为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不仅要重视略读课文,还要应用适宜的策略实施略读课文教学,实现其设置意图,促使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下面以教材三年级的略读课文为例,探究实施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特点,制订教学目标

与精读课文教学相比,略读课文教学具有字、词要求不多,不过分深入探究文本内容的特点。如此特点,为教师指明了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方向。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略读课文特点的具体彰显。因此,在厘清略读课文教学特点后,教师可以以此为立足点,确定教学要点,制订教学目标,提高略读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时,在精读课文时,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文字内容转化成了具体画面,获取了阅读方法,为阅读略读课文做好了准备。教师紧扣略读课文特点和学生阅读所得,确定教学要点为:认读生字,粗略理解文本大意。对此,教师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阅读文本内容,想象画面;(2)认识10个生字,如“录”“凡”“距”等;读准多音字“蚂”;(3)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本大意,与他人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昆虫备忘录》的教学,使学生迁移已有经验,做到读有所得,达成预期目标,提高略读课文教学效果。

二、立足文本,精心选择资源

教师精心选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多样探究,建构认知。文本内容既是教师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选择多媒体资源的依据。因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内容,精心选择多媒体资源。

1. 选择多媒体资源,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是多媒体资源的特点之一。具体来说,五彩缤纷的屏幕是多媒体的“形”,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是多媒体的“神”。应用多媒体资源实施略读课文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现文本内容,做到形神兼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辅助学生建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内容,选择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实现形神兼备。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时,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在现有认知局限下,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地图的样子及地图上的河流的样子,“蜿蜒的河流”是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应用多媒体搜集蜿蜒的河流的图片。在课堂上,当学生读到这一句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蜿蜒的河流是什么样子的?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将视线集中在“蜿蜒”二字上,同时产生疑问:蜿蜒是什么样子?教师把握时机,应用多媒体呈现课前搜集的图片。在视觉作用下,学生脑海中浮现了弯弯曲曲的河流,加深了对“蜿蜒”及“蜿蜒的河流”建构直观的认知。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就此进行总结。

形神兼备的多媒体资源,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略读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还可以使学生建构直观认知,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有利于提高略读课文的阅读效果。

2. 选择多媒体资源,适当拓展

多媒体资源具有拓展性。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略读课文内容展现的信息有限。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具体内容选择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借此延伸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凸显了張择端绘画的精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与插图,使其建构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力争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此时,教师介绍:《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绘制了各色人物、牲畜、房屋、桥梁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很多学生感叹张择端画技高超,绘画精细。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清明上河图》,并布置任务:大家看一看,说一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受到任务的驱动,学生将视线集中在每个人物身上,通过细心观察,有所发现,积极表达,如“小商贩正挑着担子,边走边吆喝”“有一个人侧躺在船上,观赏河边的美丽风景,很是悠闲自得”。在学生描述时,教师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凸显相关人物,使每名学生都能直观地建构认知。在学生描述后,教师发问:我们能看到这么的多人,还能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这说明了张择端把人物刻画得尤为……此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精细。教师就此进行板书,并利用如此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其他内容。

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资源,可以适当拓展文本内容,促使学生开阔视野。在拓展内容的作用下,学生发挥自主性,逐步地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建构良好认知,便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依据学情,及时点拨讲解

教师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引导者,点拨讲解是教师教学引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学生是略读课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通过精读课,学生获取了阅读方法,积累了阅读经验,可以自主阅读略读课文。在学生自读时,教师要留心关注,了解学情,由此进行点拨讲解,促使其增强认知,提高阅读效果。

1. 点拨讲解重点内容

略读课的教学重点是:应用精读课经验,自主解决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虽然储备了阅读经验,但是因为缺乏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自主地解决阅读问题,影响了略读学习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回顾、迁移已有经验,自主阅读。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教材三年级上册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丰富的想象,同时具备了复述课文的能力。在《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照“种子变成树—树变成手推车—手推车变成椅子—椅子变成木地板—木地板变成树”的顺序,描述了一粒种子的曲折历程。此历程充满想象,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忽视想象,机械诵读。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为什么大树想要变成手推车?受到如此点拨,学生踊跃动脑,在脑海中描绘画面,联想到多种原因。依据学生表述的原因,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其增强认知。与此同时,部分学生汲取、迁移阅读经验,诵读其他段落,并自发地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手推车想要变成椅子?”“为什么椅子想要变成木地板?”等。在这些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不断发挥想象力,由此串联起整篇课文,建构整体认知。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如此点拨讲解,为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促使学生积极想象,逐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也因此做到学以致用,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

2. 点拨讲解难点内容

在学习略读课文时,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到知识。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导致学生未能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出现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对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以难点内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讲解,促使学生突破难点的桎梏。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比较课文内容之间的异同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之一,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如表1所示的表格,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其指明比较方向。

[比较内容 《总也倒不了的

老屋》 《胡萝卜先生的

长胡子》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这篇课文中,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变化? 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进行预测的? ][表1  课文内容异同比较]

在表1的辅助下,学生阅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同时回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对两篇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在学生填写表1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介绍两篇课文的异同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与自己发现的异同点作比较,发现差异之处,由此踊跃表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碰撞思维,一次次地复述课文内容,最终达成统一认知,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两篇课文的异同之处。

如此点拨讲解,使学生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很多学生因此将知识融会贯通,建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认知水平和阅读水平。

四、依托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略读课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抓手。简单地说,教师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元评价,如即时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促使其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1. 实施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应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活动。即时性评价可以使师生在了解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推进课堂教学发展。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善用即时性评价。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引导:“有一天,胡萝卜先生急急忙忙地刮胡子。因为近视,没有发现自己漏刮了一根胡子。他一边吃果酱面包一边赶路。果酱沾到了胡子上。此时,胡子飞快地一点儿一点儿长起来了。一阵风吹过,他的胡子被吹到了身后。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此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想,如“风太大了,长胡子拉着胡萝卜先生向后倒退。”“胡子沾到了嘴巴上,胡萝卜先生吃不了面包了。”教师及时地进行口头赞赏,并继续引导:“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大家读一读課文。”

由此可见,实施即时性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激励,而且可以推动课堂教学发展,一举两得。

2. 实施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利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并就此进行评价的活动。同样,诊断性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因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选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诊断性评价。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朗读、想象,了解了诗句内容,感受了秋天的美好。于是,教师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练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提出要求:“一转眼到了九月份,我们迎来了秋天。大家听到了秋天的声音吗?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大家尝试写一写。”在此要求的作用下,学生回忆生活场景,同时迁移阅读所得,自主书写,如“听听,秋的声音,秋风吟唱,呜呜,是和冬爷爷打招呼的声音”。在学生展示之际,教师细心倾听,发现优秀作品就此进行赞赏,借此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读写欲望。

总之,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紧扣特点,制订教学目标;立足文本,精心选择资源;依据学情,及时点拨讲解;依托过程,实施多元评价。借此使学生走进略读课文中,发挥自主性,积极阅读,掌握阅读内容,学习阅读方法,储备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由此提高略读课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缓. 略读有道: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J]. 求知导刊,2021(30).

[2]顾永霞. 让小学语文教学在“略读”中更精彩[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4).

猜你喜欢
略读课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