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2023-04-11 03:54金纯怡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金纯怡

摘 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設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库的科学路径。通过本文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应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寻找一体化切入点,丰富相关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打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实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3-0221-03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找到一体化教学的切入点,并从基础教育阶段做好相关准备。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这一切入点,分析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建设宏观要求下,如何通过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为一体化建设工作做好保障、打好基础。同时,促使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

1.一体化建设背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

(1)为优化教师教学思路提供参考方向

教师教学思路优化是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更好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对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为了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更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思维特征实现教学整体思路的创新与优化。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为保障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实现有效联动。教师可通过观察、分析系统性的教材,对进入初中阶段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方向、切入点进行充分的把握,以便在小学启蒙阶段,通过应用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衔接提供便利。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意味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和整体教学思路会随着时间变化和调整,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对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产生新的体会和感知,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

(2)为精准调用辅助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从本质上与初中阶段的部分课程内容具有内在联系。初中思政教育工作落实中的一些基础观点、基本原理与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匹配性,若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组织落实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在调用辅助资源时获得更加充裕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结合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发展方向。教师在调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时,尽可能选择与初中相关知识相贴近的素材资源,这不仅能够保证素材资源调用时获得充裕的选择空间,也有利于学生从主观上形成一种思维逻辑联系紧密的实际感受。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另外,教师在调用辅助资源时,若能精准定位方向,形成系列化的辅助资源,则对获得更加精准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也具备促进作用。

(3)有利于提升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思维发散性

思维发散性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当一体化建设模式推进并落实后,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路,为一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学习建议,引导这部分学生适当通过发散思维,将小学阶段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逐步拓展和提升为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路体系相近的相关内容。教师只要把握住拓展与提升力度,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相关拓展知识,就有利于一部分学生通过拓展学习,形成更高层次的思想认知,获得更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思维拓展的过程也是激发其思维灵活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考探索习惯的有效方法。

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体化建设对小学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1)要求教师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思路

虽然小学和初中教学阶段存在差异,但教学内容必然会存在多方面内在联系。因此,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明确一体化建设目标后,要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对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宏观目标以及知识结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以宏观教育为视角,落实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配套系统结构,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作为教学组织规划目标进行确立。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有效调整。在教学组织思路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灵活完善教学思路,结合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观反馈适当地对进程中的教学思路和流程进行调整。例如,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引导中,教师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学习生活,从思想认知、学习态度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并且向学生强调这种基础认知对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来说,进入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难度会逐步增加。只有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摆正个人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态度,才能最终获得良好实践教学效果。这种立足于具体课程对学生思维状态、思想观念进行教育引导的方式,更能体现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价值,也是教师从实际出发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科学路径。具体的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出一些层次化问题:①我们怎样成为学习的主人?②你能说说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吗?③你的学习习惯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分析,鼓励学生逐步从理论学习过渡到自身生活实践,自主约束个人的不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最终为初中阶段难度更高、实践性更强的课程教学组织落实奠定思想认知基础。

(2)要求教师寻找科学方法与学生达成有效沟通

一体化教学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视角、教学方法应用,都需要进行细节或整体结构调整。因此,对小学生来讲,教学中的沟通交流方式就尤为重要。教师虽然要以初中阶段教学目标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和宏观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进行定位,但小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小学生看待事物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具备年龄特征。因此,教师应当本着一体化教育引导的目标,适当转变小学阶段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尽可能通过小学阶段生活化、生动性更强的教育引导,使学生首先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不仅能够为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沟通时,教师还可辅助应用一些先进教学工具,促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地接触和理解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例如,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同学相伴”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应当适当转换个人的角色,以小学生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朋友的意义,尽可能在教学引导中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友情和同学伙伴关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议性的引导方式告知学生如何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状态,如何处理好友情这种关系。因为进入初中阶段,这部分能力会影响学生在个人认知及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状态。从课程教学内容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知,到了初中阶段除了要引导学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理解友情,还要增加一部分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交友的知识。可见,进入初中阶段,这部分课程更加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另外,交友的平台也从现实社会发展到了网络空间。因此,更需要教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从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角度感受和体会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3.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1)寻找一体化教育建设切入点

一体化教学建设切入点主要是指,教师应当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从小学教育角度入手,将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分析,促使一体化教育建设工作落实获得切实成效。另外,教学切入点的合理选择,能够从本质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教育引导过程中,可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宏观角度出发,以学生思想引领教育为目标,选择课程教育切入点,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发展,为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做好一定的准备。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宏观的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认知上的引导,用常规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将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拉近到与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认知相关的层次和侧重点上。为进一步促进一体化教学素材资源的融合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可立足于低碳生活中的小事,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这一目标列为小学生应当长期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以及从小学到初中的知识积累,学生会对这部分课程教学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和实践感受。教师也可在教学时引入一定的案例,将案例层次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方式进行设置,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小事与环境保护大事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有利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进一步依托小学知识持续做好环境保护实践。

(2)丰富相关课程教学组织模式

丰富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应当积极通过多种不同类型教学方式的融合应用以及先进辅助工具的匹配支持,为丰富课堂教学有限的整体过程奠定基础。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丰富的组织形式和先进的教学工具能够优化他们的实践学习体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目标也能更好实现。从一体化教育工作建设完善的角度上来说,丰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本身就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尝试,必然能够为获得更好的基础环节教育效果提供帮助,这会进一步促进高层次难度更大的课程教学顺利推进落实。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模式的丰富,需结合具体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更为宏观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角度设定课程教学目标,在具体课程教学时,引入具有本土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民间艺术,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所见所闻,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介绍,将道德與法治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共同讨论的实践活动。必要时,教师还可将一些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民间艺术实践活动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剪纸、绘画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都可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内容模块进行有效引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适当融入传统文化视角的相关理论和内容,提升课程教学的内涵层次,最终为文化自信树立、立德树人宏观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引导时,教师可借鉴翻转课堂与微课视频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前期引导阶段以视频资料为基础,引导学生观看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视频资料或纪录片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组织交流够沟通的有效平台。

(3)提升教学实践丰富性

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组织主题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学习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长期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字发展历史以及文字在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表示方式等资料进行前期收集。通过组织与文字表达有关的诗歌朗诵大会或书法展示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转变为主题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活动组织落实的过程中,渗透一些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中华文明教育的内容,用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对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在一体化教育背景下,教师也可从思想教育宏观的方向出发,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字发展中蕴含的思想发展逻辑和结构,适当实现教学层次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当积极落实一体化建设背景,将中小学思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看待,并且积极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基本形式和内容内涵,为实现一体化教育引导目标起到促进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彦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2(32).

[2]胡丽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亚太教育,2022(16).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