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3-04-20 19:07王霞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王霞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在教学里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进而确保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实际的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实践方法很难再促进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需要形成学习思维,数学教学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问题化教学”满足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需要,同时契合学生猎奇心理和思维规律,教师实施问题化教学,能够使数学课堂满溢思考和探索的因子,调动学生情感和深度探索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化“问题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从数学课程各教学环节入手开辟问题化教学的实施路径,精心为学生设计奇趣、新颖的导学问题,搭配课内外教学资源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展开有效思考,吸纳完整的数学知识经验,从而彰显问题化教学实施效用。下面笔者就对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展开刍议。

1改善落后的教学现状

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如果持续使用以往的老模式进行教学,则很容易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巨大阻碍。需要顺应当前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快速提升。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特别是课堂角色的转变,更是对落后的教学模式的革新。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下,一位老师、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就是对课堂的诠释。老师很难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老师教学的用意。一整节课程教师耗费了很多心思,但是学生却没有从课堂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且,现在的教材将知识进行了串联,每个单元的知识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如果学生某个环节没有学习明白,不仅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也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产生影响。但是,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下,对现有的教学弊端能够进行有效革除。在课堂上,教师作为问题的创设者,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指路人,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相探讨问题,对同一种问题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学习思维方法的应用,在课堂角色转变的背后,是对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善。

2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1新知讲授问题化,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新知讲授是学生领会数学知识技能的环节。在新时期的自主学习视域下,教师应该在新知讲授环节运用问题化教学,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根据数学要点知识为学生编制信息化微课件,把学生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发布出来,组织学生以同伴群组为结构,跟随课件指引开展新知学习和探究,逐一解决学习任务和问题,从而落实新知讲授目标,提高学生数学合作、自学等能力。具体教学策略如下:第一,精心编制问题化教学课件。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内容和问题化教学需要,使用信息化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落实新知自学课件的编制工作。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编制自学课件可以采用PPT,在PPT首页插入和概念知识有关的主题图和短视频。这些素材可以是教材图片,也可以是互联网资源库中的Flash动画、AVI格式视频等,意在直观展现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在PPT课件的文本页,教师可以添加数学概念的知识结构图或表格———知识结构图用树状、圆圈、桥形等思维导图呈现;表格内容包括与新课概念相关且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定理或公式。这样,基于问题化教学的自学课件就编制完成。第二,展示课件,发布问题形式的新知自学任务。在这一步,教师先在投屏工具上播放编辑好的自学课件,待学生熟悉后追加问题形式的新知自学任务:同学们,观看课件后大家有什么收获和发现?结合课件中的知识思维导图,你能正确解答教材例题吗?对照课件中的概念、公式、定理表格,你能分析新课概念知识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吗?通过问题任务的铺设,学生能够对新知自学目标了然于心。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5—6人为一组,带着问题任务展开新知自学活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考课件给出的材料,先合作完成例题解答任务,再比较、探究新课概念和旧知识的关联,最后自主分享、核对自学成果。然后,教师对存在歧义的结果进行精讲,促进学生对自学问题形成统一认知,从而达成问题化教学在数学新知讲授环节的有效运用。

2.2提升问题的趣味性

在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或者是家长对学生进行督促式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不仅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还极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现象。但是,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下,老师设计更加有趣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学习。特别是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融入趣味性元素,打破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也是很有意思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将一些能提高學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加入其中,使问题富有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

2.3课堂检测问题化,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

课堂检测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深度,锻炼学生迁移运用能力。传统的练习题检测方式无法带给学生新鲜感,教师应在创新课堂检测方式时引入问题化教学,根据考查和检测目标为学生设计生活拓展、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教材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探究解决课堂检测问题,促使学生增强实践意识,逐渐养成数学知识迁移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运用“问题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探索欲,促进数学课堂双边互动,还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流程全力推进新课导入、新知讲授、点拨指导、课堂检测、归纳总结五个环节的问题化教学,将具有趣味性的导学问题全面贯穿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数学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难点和迁移运用,活化学生综合思维,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从而彰显问题化教学的实践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莉.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12):43.

[2] 徐陶然.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问题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2(2):48.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