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策分析探讨

2023-04-24 13:07赖一棉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实践教学小学语文

赖一棉

摘 要:本文主要从乡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策分析进行阐述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标准增添了对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出全新的要求,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但是应明确的就是一味依靠语文课堂阅读远远不够,应促进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阅读需求量,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016-03

在教学中应明确的就是,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透明的教学讲解,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运用课外的辅助阅读材料,让整体的阅读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丰富阅读学习的知识面。依照当前学生自身的情况,应进行积极指导,并且对问题及时介入,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阅读量与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本文对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衔接教学,从而提升小学阅读的水平,适应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1.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书籍推荐并不科学

在当前“双减”政策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时间提升之后阅读量提升也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的教学开展期间,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只对学生推荐必读科目,这并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难以促进学生阅读需求的全面发展。

(2)学生阅读能力低,兴趣不高

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语文思想的发展,从而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所忽视,只懂得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了对学生基础行为能力的养成。此外,因为教师只注重对词句内容分析,并没有注重挖掘文章中有价值的人文思想内涵,由此导致学生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在当前教学中小学语文应促进课外阅读的落实,注重课外阅读,通过有效的教学对策让学生更为喜欢课外阅读,让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得到丰富,促进学生视野的有效拓展。

(3)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与针对

因为教学经常受到错误习惯以及思维的阻挠与制约,由此课外阅读受到了部分乡村家长的反对,并且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边角料”。不仅如此,因为受到自身阅历与见识等水平的局限,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候好坏不分,一味地进行阅读,还有的因为课外阅读过宽而产生困惑,不知道应从哪出发,由此说明了课外阅读缺少指导性。

2.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的重要性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是主要的内容,课外阅读的引用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语文材料知识更加了解,确保学生可以从多种形式出来,进而认识语文知识,丰富语文教学的写作,提升学生感知能力。合理运用课外阅读的教材可以拓展学生广阔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有关科学、历史、自然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保证学生可以对不同的事物有全新的认识,找到文章背后蕴含的价值,提升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文件中,对阅读教学有着全新的要求,应格外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真正实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教学目标。为此,国内学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比较多,其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文献,李怀源在研究中对整本书阅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以发展自己的语言,拓宽自己的视野,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在论文研究中,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综合性阅读方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未来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以系统化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针对课外阅读的《小鹿斑比》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促进教学的全面总结,促进合理化发展;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加强对整本书的认识,提高教师整本书设计能力,才能保证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教学效果;认为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从教师和学校两方面入手,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和阅读后的评价,学校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环境。如今,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并且阅读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丰富知识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例如,中央电视台会播放《朗读者》,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在闲暇时间观看,进而拓展全新的阅读形式。在这档节目中,蕴含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并且这些内容也得到了当下大众群体的青睐。依照小学语文的写作层面来看,学生在观看的期间可以提升知识储备量,合理梳理其中的故事线。此外,如今的学生还存在“提笔忘字”或者“难以下笔”的情况,但通过这一教學可以更好解决,进而让学生丰富储备,避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始终照本宣科。

3.乡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策分析

(1)积极运用多样化阅读形式

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死板的学习,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探索,进而促进积累,所以说这一过程十分烦琐,并不是可以通过短时间实现的。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喜欢上一个作者,由此就会寻找相关的阅读作品;还有的学生会针对某一个故事的背景探索其他的书籍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熟悉所学习的书籍内容,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感。但教师也同样需要注意,应不断创新,整改多样化的形式,保障学生知识学习的热情,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升阅读质量与水平。例如,教学《开国大典》的期间,因为学生处于和平发展的年代,难以感受到炮火连天的生活,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了解。所以说,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有关新中国成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彰显开国大典的实际意义。

(2)构建课外读物的阅读环境,促进知识积累

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可以全面激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散发的魅力,从增加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将思维落实在课外阅读中,促进写作材料与素材的积累。由此可见,教师要运用恰当、适宜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科学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期间,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宜文本的问题:“为什么文章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文章所需要完成的是怎样手术?那么手术台与阵地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探索答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而相互交流,创建适宜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综合掌握之后对文章进行分析。学生在阅读中究可以掌握之后的故事,进而教师在进行的引导,进行最后的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还知道哪些有关白求恩的故事?”提升学生兴趣,构建恰当的氛围,促进积累,使自身的写作经验更加丰富。

(3)尝试让学生多阅读

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联系,可以从字里行间的文字中进行分析,从而从多角度出发看待事物,方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优化写作水平,避免学生无话可写,让学生有话可说,促进思想的表达,为学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由此,需要在教学中促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进而结合文本教材的内容,尝试阅读类似的书籍,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认知。此外,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还要给予相关的指导,只有通过教师的扶持,学生才可以提升兴趣,积极学习,投入阅读当中。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与整合的研究,在“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中,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注重适当延伸,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策略研究”中,提出了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融合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探讨”中,通过分析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改进策略;在让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比翼双飞”中,提出现阶段语文教材的文章数量有限,想要拓宽学生视野,需要让学生进行海量的阅读。因此,只要出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教师都应该鼓励并推荐学生阅读:在“论小学阅读教学与课外网络阅读有效对接”中,分析了网络阅读的方法,认为课外网络阅读可以带给学生更鲜活生动的视听效果,比传统的纸质阅读有明显的优势,丰富了课内外阅读的路径。

(4)紧抓课堂,进行学生阅读技巧指导

如今,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对阅读能力科学培养,只有教师科学开展教学,才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掌握阅读的技巧。首先,摘抄关键句子。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期为学生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引导学生,尝试让学生找到重点的句子或者锻炼,综合分析,明确关键知识点,合理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进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能力,优化学习水平。但教师需要明确,对学生的句子摘抄不仅是在书本中,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的课外读物,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认知得到丰富,从而提升学生的积累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其次,撰写读后感。学生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解读与感悟之后,会因此产生审美情感,尤其是相关名家名篇,审美情感会更加强烈。此外,让学生撰写读后感,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提升的目的。最后,写作指导。语文的学习不仅进行阅读,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教学中的关键。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科学引导,不仅要掌握阅读的技巧,还要让学生写作,让学生观察其他文章,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明确布局结构与句型,由此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5)开展教学,促进教学导学

在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课程教学中逐渐呈现了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教学中,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教学中往往存在阻力,最大的阻力就是学生自身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缺少自控意识,并且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因素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设计适宜文本的教学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习知识,让学生合理运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前行。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促进知识整合成为整体,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期间可以进行总结,找到契合点,为教学铺垫准备工作,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课前教学内容预习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自主成立学习研讨小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创建适宜文本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散发的魅力,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优化教学质量,与当下所倡導的“双减”政策契合。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确定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自主研究;促进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优化知识学习的兴趣。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素质教学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难免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限制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由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依照实际的教学情况赋予课内外阅读教学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教学的全面延伸与拓展,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内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转变成为自身的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倩.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0).

[2]徐宝梁.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探索[J].新课程,2021(40).

[3]郑琪.寻课内外阅读契合点,搭儿童有效阅读天梯——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课外语文,2021(18).

[4]黄春金.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1(07).

[5]王娟.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灵——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

[6]恰力扎·亚胡尼什.得于课内 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0(34).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实践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