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诵读融入声乐表演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3-04-24 22:33吴淑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声乐表演实践教学小学语文

吴淑玲

摘 要:随着国家对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施,在我国现在的社会教育体系教学的大环境下, 经典诗词所具有的民族传承和民族文化、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结合小学生最喜爱的声乐表演,使经典诗词焕发生机,也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词;声乐表演;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025-03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标准(2022版)》中对古诗文教学要求展开研究。新课标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之一,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方面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新课标出台后,古诗文篇幅数量也大幅增加,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现状,对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诵读展开分析融入声乐表演的实践教学展开分析和研究。

1.经典诗词诵读的意义

(1)利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来说,教师要利用国学经典诵读,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朗读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很少教师会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很多教师觉得学生已经在课后着重对朗读方面的内容展开学习。到了小学阶段,这一方面的内容不应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反而应该为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学习节省时间。因此,在小学学校课程教学中,学生基本的朗读活动都是集中在早读中。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对小学生来说,还要接受朗读能力的培养工作,不然直接让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刚进入小学学生的习惯养成更是如此。通过朗读训练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的时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的提升与發展。

(2)结合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来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但是对小学学生来说,想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诵读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往往没有头绪,抓不住课文所要讲解内容的核心。因此,而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便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这一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诵读能力的发展。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语文朗读缺乏兴趣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中,便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从而实现学生朗读兴趣的形成。所谓的差异化教学,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与班级上的其他学生分离出来,单独针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如此,既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复习时间,也可以实现学生对整个课程复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员的知识点转化,进一步提升了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2)学习对朗读缺乏主体性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的时候,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并由此促使学生建立一定的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从而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教师所重视的。如此,学习者自然会产生对朗读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转化。

3.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诵读融入声乐表演

(1)仿古人开展诗词诵读

在小学语文的经典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可以从声乐表演的形式来展开,但是对语文课程来说,声乐表演只是一种介入方式,并不是最为主要的授课形式,更多的立足点应该体现在诵读上,声乐表演只是体现在烘托气氛,所以教师可以从模仿古人的语气态度角度入手,做好古诗词的诵读。对古诗词来说,本身就是古代文人的作品,其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古人的口吻来展开,更能体会其原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内容,从而也能达到更好的诵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模仿古人开展诗词诵读时,就要抓住这一点,声乐表演的配合下,让学生从抑扬顿挫的角度入手,认真地分析古诗词中的平仄,由此才能实现更好的诵读体验。

例如,《春夜喜雨》这首诗歌是由唐代诗人杜甫所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这一首古诗中,作者运用了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学生通过对古诗进行学习,要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享受大自然的愉悦心情。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来说,教师在给学生开展仿古人诗词诵读活动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古人的动作角度入手,用声乐来体现古诗的背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还原当时的情景。根据学生所了解的信息来看,古人在进行诗词诵读的时候,摇头晃脑是并不可少的,而且手中一定会握着书本会卷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是如何进行诵读工作的。其次,在实际的诵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就要让学生一边模仿古人的诵读动作,一边开展古诗词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并找到古人诵读的状态,逐步调整,从而形成更好的诵读感受。

(2)带动情感进行诵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针对经典诗词的教学,教师在展开诵读时,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情感意识落实诵读活动。虽然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古诗词诵读都希能够通过声乐表演的形式展开,而声乐表演的立足点是在于表演,学生想要将古诗词表演好就要理解古诗词。当中的情感不到位,表演自然也就不到位,而在诵读中也是如此。对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呢。针对这一方面应该要从学生本身的情感入手,让学生自己绘制古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边绘制一边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了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诵读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作者主要是为他的好友惠崇德同名画所题的诗。对这一首古诗来说,他是作者在汴京为好友所绘制的图画所提的诗。在这一幅画中,展现的是春江的晚景也是作者在诗词中也有很多图画内容的展现。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要能感受到当时初春的景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画面感。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可以从声乐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播放背景音乐《渔舟晚唱》的古筝曲,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感。对这首古诗而言,实际上是题在图画上的一首诗,根据诗的内容进行相应图画的复刻并不难,所以教师在具体授课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板和水彩笔。根据自己对诗歌中内容的讲解,尝试将情境的内容展现出来。根据这样的朗读、绘画和声乐结合的教学设计活动来看,学生不仅能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词中的内容,而且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绘画内容进行诵读,配合学生的表情,也能达到表演的效果,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3)利用音频展开诵读

为了更好地落实小学生古诗文的诵读工作,教师可以从音频的角度入手。通过音频的示范性作用让学生达到一个更好的诵读训练。古诗词并不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常见到和接触的内容,所以在诵读的工作中学生自己会出现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教师的配套教学工具中都会有相应的音频资料,让教师在授课中给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的形式掌握古诗词最为基本的诵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但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配套教学工具中诵读音频会比较正式,也是比较传统的诵读方式,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低。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音频诵读效果,教师要立足在传统教学诵读音频的基础上,引入网络的诵读音频进来,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引发学生对正统音频的认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例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篇课文是属于古诗文体,在这首古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的学习感受到朋友的关怀和共勉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朋友的情感以及对友情的重视。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网上搜一些相关的音频资料作为学生教学的补充,为什么要开展这一工作呢?因为学校所提供的配套音频都是比较正规传统的诵读方式,小学生听这种较为板正的内容,不一定能形成朗读兴趣。教师通过网络的形式能找到更多不同的诵读方式,而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对比。比如,先播放网络的诵读音频,然后在给学生播放正统的诵读音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正统诵读音频会更能展现出古诗词背后的韵味,从而提高学生对正统音频的认同以及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

(4)利用视频展开诵读

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文诵读活动来说,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教育效果,可以从视频的角度入手做好相应的诵读活动。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来看,视觉上的变化和音像更能引发学生的认同,从而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所以在古诗词诵读工作中教师引入视频作为媒介,能够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认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知识的分析与思考,以此推动学生古诗词诵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授《咸阳城东楼》时,针对这一篇古诗词诵读活动来说,主要是给学生展现的是咸阳城东楼的模拟景象内容,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介绍这一景物景象的相關视频,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视频图片的变化开展图文的诵读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诵读的体验,也能给到学生更多诵读的画面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效果。而教师在播放《咸阳城东楼》的视频时可以配合一些背景声乐,还可以尝试从背景资料的角度入手,有助于学生对《咸阳城东楼》有更立体的直观认识。

(5)改编歌曲进行诵读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针对古诗词诵读工作,尤其是经典的古诗词,教师想要实现好相应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诵读的效果,就可以从改编歌曲的角度出发,以此形成声乐表演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上的发展。对古诗词来说,因为有一定的韵律性,所以是能够被改编成为歌曲进行诵读的。而通过歌曲诵读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学习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由此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形成,推动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

以《咏柳》这首古诗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同时能够让学生懂得作者在古诗词中拟人写法,并将其加以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之中,由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这首古诗来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诵读形式,通过改编歌曲的方式做好古诗词的诵读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改编的歌曲,通过大家的共同投入和分析,最终定下合适的歌曲。然后教师在对其进行重新填词,将古诗词内容填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顺利开展诵读工作。此外,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教师还要先带领学生过一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曲调,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4.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经典古诗词教学工作依旧是教学的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教师想要引导他们掌握好古诗词的诵读工作,单纯让学生“读”是行不通的,还要教师从实际的角度入手,形成声乐表演的方式,以此推动学生的诵读体验,感受古诗词内涵,由此实现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本次的探索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主要是从仿古人诵读、情感诵读、音频诵读、视频诵读和改编歌曲诵读的角度入手给学生做好朗读工作。通过这些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诵读效果,由此让学生认同古诗词的诵读活动,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望辉.利用经典诗词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4).

[2]钱菊香.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名师在线,2021(13).

猜你喜欢
声乐表演实践教学小学语文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