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而教育

2023-05-21 00:25邢奇志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邢奇志,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教师,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邢奇志工作室主持人,荣获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杰出贡献奖等荣誉。在教学研究方面,荣获2020年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担任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福建、贵州、河南等省份的“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班讲师,主持省级重点课题。先后在《人民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江苏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出版教育专著《在路上——我的教育随想》《在手边——我的教育杂文》《玩出智慧:“微活動”让教育更有趣》。

【关键词】教育初心;教育梦想;叶圣陶教育思想;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6-0092-03

叶圣陶教育思想,犹如灯塔,照亮我的教育人生路。立初心,筑梦想,寻使命,我始终逐光而行。

一、初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刚刚参加工作,我对教育的全部理解就是教书,而教书技巧则搬自各种教育书籍。我的初心很简单:站稳讲台,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读大学时,近一半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案例都来自苏联教育家的实践,譬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我在这些教育经典中得到很多关于教育的实在而具体的解答,令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要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我从中受到启发,在班级里搭建“图书角”。从师生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水知道答案》,我所带的14个班级便有了14个“图书角”,几千册书铺就了我和学生的成长之路。

“减轻学生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因这句话开启了阅读实践,也确认了“文明精神,安宁心灵”的带班密钥:阅读。这里的阅读,不为求知识做学问,重在与有趣的灵魂相遇,所以深受学生喜欢。

虽然有了多年的教学经历,获得过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级教学能手等荣誉,但是我的心中时不时会涌出职业的倦怠感和空虚感,又不知道如何调整。偶然,翻阅叶圣陶的著作,有一段话映入我的眼帘:“随后我渐渐感到干这事业有些乐趣。全班孩子聚精会神地学功课,差不多连自身都忘了的时候,我乐。某几个孩子毫无拘束,跟我说些家里的情形或是所见所闻所想的时候,我乐。某个孩子回答问题,说得明白透彻,某个孩子联系演讲,讲得有条有理……这些时候我都乐。”这些文字犹如醍醐灌顶,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在寻找的是什么。

教育中的“我乐”,是师生间互相给予、互相成就的彼此辉映,而不是教育者的单向付出,这是我初次思考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为人生而教育”的内涵。它帮我发掘了自己尚未意识到的人生故事,延伸并拓展了我生命故事中被忽略的意义,使我的人生故事更贴近多元、复杂的真实经验,开启认知、行动和感觉的新的可能性,从而使我的人生叙事逐步从“单薄”迈向“厚实”。它给了我重新向上攀爬的方向与力量。

如果说,苏联教育家的思想为我立职业之身,那么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我立职业之魂——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价值观,亦是自己专业成长所围绕的中心。我确信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一条适合我的教育人生路。

二、梦想: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

从北方到南方,从高中到初中,我重新整理、重新定位、重新出发。当我来到叶圣陶的母校后,我有了一个教育梦: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

从踏进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叶圣陶母校)校园起,叶圣陶先生对于我,不再只是从文字里学习请教的教育大家,还是我教育教学旅程中的灯塔。在校园的圣陶厅、颉刚苑、伯祥园或石予楼前驻足,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叶圣陶先生在这里畅谈、高歌,庆幸自己能够与这样一位大家如此接近,那些醒人耳目的语句似乎成了先生耳提面命的反复叮咛。

在叶圣陶母校工作,叶圣陶的教育著作、文学作品、教育日记、传记等触手可及。《文心》《叶圣陶论创作》《叶圣陶童话》《叶圣陶日记》《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我一本接一本地畅读。“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先做学生的先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这些铿锵有力的句子铺满校园。我渐渐理解,教育是用来认识自我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阐扬。

工作在叶圣陶母校的便利是,学校构建了叶圣陶教育思想框架和实践体系。此框架体系由“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三要素构成,体现在德育管理、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三方面。我开展了新课程视域下的“教为不教下的三力课堂”实践;加入“讲学稿”设计组,参与“导学练”提炼撰写,尝试“微习惯课程”打造。最后,我将这些实践成果化,发表了5篇相关论文;主持了省规划课题、市前瞻性项目;等等。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让我焕发出新的职业生命力。

“阅读角”实践一经与“养成习惯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完成了“三边/三余阅读”课程构建,即“窗边/课余阅读”“床边/日余阅读”“桌边/周末阅读”。于我、于学生而言,阅读就是一种日常习惯,一种日常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我带的班级的教室,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有书。我规划共读书目,不规定共读时间、地点,与学生享受阅读本身的“我乐”。

可以看出,“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并不是简单模仿他的教育行为,照搬他的教育思想,而是将其思想进行时代的转化和阐扬。运用叶圣陶先生的哪一个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打通其思想与时代的关联,用当下的实践去重新审视和阐扬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近两年,我和同事们聚焦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顺应新课标,构建了“自能教育”课程、课堂、评价体系,落实叶圣陶先生倡导的“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自能”教育理想。我们将挖掘学习潜能、丰富学习路径、完善学习评价完整贯穿于课堂、课程、项目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使命:阐扬叶圣陶教育思想

不得不说,我的生活总是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一直在塑造着我的生活。2015年,因为我在研究、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上的突出表现,被聘为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为了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又走进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宝库。无论是单行小册《文心》,还是5卷《叶圣陶文集》,哪怕是一篇《如果我当老师》杂文,我越研究思想越活跃,越研究精神越敞亮,越研究越会说有意思的话,越研究越能写出有意义的文章……研究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打磨一面揭示我们思考方式、实践方式的镜子,让我们看清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真相、事实。

至于写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各类文章,不仅是分享研究的经验和结论,也是我对叶圣陶先生帮我引路的行动回应,更是确认身份的验证码。我的以“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为主题的教育专著《在路上——我的教育随想》《在手边——我的教育杂文》已出版,多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小学德育》等杂志上。同时,我为山东、安徽、浙江、福建、贵州、河南等地“国培计划”培训班作讲座,传播叶圣陶教育思想。

从继承叶圣陶教育思想到转化叶圣陶教育实践,从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到研究者的理论探微,每一步都是“跨界”的挑战。我倾尽全力地去迎接这些挑战,也交出部分答卷: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转化”“叶圣陶‘自能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极富空间视域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双减背景下学校‘自能教育体系构建”,在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伴随着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我在各级教育研讨会上作报告,是对完成使命的阶段性总结。

可以说,我是在学习、实践、阐扬叶圣陶教育思想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叶圣陶教育思想始终如灯塔,照亮我的整个人生路。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