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培育核心素养

2023-06-04 02:01樊祥志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实践研究初中地理

樊祥志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环境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先针对课本中的知识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围绕课本展开,实现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过程建设。如何引导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上高效学习,是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当充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111-04

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师构建课堂时没有清晰地概括出课本知识的要点,不能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混淆不清,学生也无法系统性地掌握所学知识,甚至也无法对不同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分类学习。对此,教师先分析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对哪些知识进行深层次教学,再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让学生完全融入地理学习的状态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1.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划分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地理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对这一学科还很茫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很多教学环节对学生而言将会是无趣且无效的。教师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合理划分,在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中,对初中地理的知识拥有不同的劃分方法,但是可以将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世界环境、世界地域知识,中国环境、中国地域知识这四个模块。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合理划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脉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开展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清晰程度。首先,世界环境是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以及地质因素等的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介绍。其次,世界地域知识从世界各个国家角度出发,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启发性地对中国的国界进行思考。再次,中国的自然环境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这一典型的地理自然环境是重要学习内容。但是就目前的学习情况而言,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未完全,只能够了解家乡的相关地理知识,而忽略了对中国整体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程度,不利于通过整体的地理知识学习了解初中地理的相关知识,也影响了个人的综合地理学习素养。由于初中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较为重要,如果学生无法借助地理学习形成整体的地理学习印象,也难以真正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知识,无法突破个人的初中地理学习障碍,从而阻碍了个人的学习进步。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便是对相关地理人文和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初中地理这一学科不仅涉及了专业的地理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一些风土人情的知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品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的知识,还要渗透知识的教学,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到了地理知识的机械背诵,而忽略了背后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学习习惯,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素养的综合发展。如果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一些自然地理环境知识,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也可以说是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失败。最后,中国地域知识涉及中国多个省份及地区,需要结合具体的数据、地图等为学生做好铺垫,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应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融入学习过程中,在世界地理的相应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无法融入学习状态中,但是对中国基本自然情况的教学,教师需要严格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入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课堂融入度,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2.初中地理生本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初中地理的世界人口等众多方面以及国家的相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具体地了解教师需要教学的国家中的地理知识点。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更要有大局观,向同学们了解世界地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讲述各大洲之间的地理知识,更可以渗透一些不同大洲地区特色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更多世界地理的知识。在不同地区特色风土人情的讲解中,学生可以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地理之间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世界观,可谓一举两得。首先,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等知识是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对此,教师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有效融入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为学生接下来的地理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多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创建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其次,不同国家地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比较碎片化、枯燥。这是由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引入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学生会发现这些文化内容与自身的文化不同,导致很难理解该部分知识,无法迅速投入学习状态中。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能够融入课堂环境中,将世界地域中的相应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区分和记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再次,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对我国的基本地质环境进行介绍。基本地质环境的介绍其实就是让教师能够简要地介绍我国的基本自然地理环境的情况,让学生从植被、物种丰富度、自然景观等多种角度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最后,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全身心融入学习状态中,会导致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失败。而对我国人口等基本国情的教学来讲,这也是属于教师对基本国情的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思考,才能够有效保障学生融入课堂状态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比如东北、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众多地区进行细致的教学,并且应当让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地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喜爱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帮助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3.初中地理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1)科目结合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科目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地理中的相应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地理课堂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的同时,学到更多科目的知识点。在世界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为学生教学不同区域的地理。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认识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知识,教师就可以运用科目结合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在不同的区域中有哪些历史故事,教师在讲解历史故事的過程中,就能够让学生简要地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只有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深刻地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变化,才能够让学生对地理中的相应知识点产生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融入学习状态中。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聆听,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就会导致教师的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实现,从而阻碍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可能会与中国人口相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合理划分,才能够为学生构建起相应知识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世界环境的相应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介绍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著名的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而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历经坎坷,具有故事性。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历史故事,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历程。魏格纳由一幅世界地图展开想象,从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似来寻根溯源。与此同时,讲解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史,也就是在讲述世界地理环境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对基本的世界地理环境的形成就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是否掌握的对应检查,可以出示对应的初中地理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了解了这一课基础的初中地理知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此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这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由此推动学生在多种问题回答的方式下,思考对应的初中地理学习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地理学习效率。这样就能够充分保障学生对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产生相应的认识。教师对该内容进行了讲解后,也能够保障学生对教师需要讲解的世界地理环境产生基本的认识,保障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学习状态中。教师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合理划分,才能够为学生构建相应知识点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的学习实践中。

(2)微课视频的融入

在初中地理的世界人口等众多方面以及国家的相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普及相应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具体地融入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中,才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教师在进行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会导致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对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这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相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微课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在备课的时候就准备好需要展示的微课视频,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展示教学,这样的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微课视频的方法,为学生讲解关于“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相关知识点。微课视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这些国家中的故事性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环境中。对此,教师就往往需要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跟随教师一起融入地理自然环境中,让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学习,才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如果学生的思想无法跟随教师的脚步不断想象,让学生自主观看课本理解知识,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无法理解某些自然景观,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展示各个国家的发展现状,从地形地貌、工业、文化、经济、外交等多方入手简要介绍。通过微课视频,学生能够高效了解到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以及难点,从而更科学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专注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中的趣味性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阶段中。

(3)趣味课堂的开展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融入学习状态中,会导致个人的初中地理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在讲解我国各大区域的相应知识时,可以合理地利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保障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基本地质环境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产生对我国国家地理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农作物分布情况”为学生普及关于我国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以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思考:“我国是一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同学们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教师可以出示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回答,比如农民会回答农业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吃的、穿的、用的,民以食为天;工人认为很多工厂的原材料来自农业,也有很多产品销往了农村,如小麦是面粉厂的原料、玉米是饲料厂和淀粉厂的原料、棉花是纺织厂的原料,以及大麦可以做啤酒、大豆可以榨油。教师再为学生呈现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思考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种植业、林业、渔业这三种产业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接着教师可以采取“抢答竞赛”游戏互动形式,带动学生积极互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基本区域形成认识,让学生对西北、东北、华东、华中等重要的地理区域产生基本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趣味课堂的教学方法,通过我国的某一大事件为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展开相应知识的联想,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趣味的学习过程融入。首先,教师可以借助PPT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农作物图片,学生抢答,要求回答出图片中的农作物名称以及一般种植的地区,教师可以以第一张图片为例,进行抢答示范。图片中呈现了中国大多数的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马铃薯等,学生在抢答过程中,也会由于良好的表现而增强自信心。在“抢答竞赛”活动中,学生一扫沉闷,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教师、同学愉快地沟通和交流。借助此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不同地区常种植的农作物,这样就能让学生通过趣味化的元素进行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

(4)小组探究的设计

在学习我国的地理环境知识时,可能由于有些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轻视的心理。对此,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那些对地理环境了解颇深的学生与那些对地理环境不太了解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合理的探究,从而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课程时,本章内容设计围绕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最基本特征等,从而回答“在哪里?”“那里怎么样?”等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可能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中,若以此情况继续发展,就会导致学生错失学习基本国情的良好时机。那么教师就要让学生先了解我国的地理基本环境,让学生对我国的省份有所了解并清楚每一个省份的位置,这样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有效保障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讲,评价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难度,和其之前学过的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有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不同省份的具体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感兴趣的省份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然后,教师运用小组探究的方式,设置合作探究问题,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思索探究。教师可以要求合作小组以“总结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格局”为任务,进行讨论、互动、总结、归纳,要求每个小组总结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名称、铁路干线沿线城市名称及走向,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知识掌握水平。学生在这一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环境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对世界以及中国地理产生最基本的认知是教师的教学使命。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应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融入学习过程中,在世界地理的相应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无法融入学习状态中,对此,教师要严格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入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课堂融入度,让学生通过趣味化的元素进行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雨晨,全汝逸,廖雨婷,等.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革命纪念地研学课程开發与设计——以江西省怀玉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22).

[2]张翠.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以人教版七上“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为例[J].地理教育,2022(S1).

[3]何浩平,刘波,张佳昕,等.基于比较教学法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03).

[4]肖明光.真实情境落实立德树人六个维度彰显学科价值——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2).

[5]王召建.基于情境教学理念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20).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实践研究初中地理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