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

2023-06-06 05:02孟璐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作文小学语文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发展。文章简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围绕素材积累、写作能力提升、写作实践等方面展开探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孟璐(1987—),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归根结底,原因有二:第一,学生知识面不广,阅历不足,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第二,学生虽然对事物存在独特的见解,但其人文素养与表达能力不足,无法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基于此,教师应提高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表达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创作、积极表达。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写作是部分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假话、假故事、假感想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原本应个性鲜明、才情飞扬的创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文字组合。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模板的束缚,激发其写作潜能,使学生转变写作态度。作文是人们借助文字表达情感的方式,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接触事物、认识世界。陶行知先生主张进行生活教育,叶圣陶先生也认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1]。可见,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写作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表达。综上所述,从对教育发展趋势、学生发展需求等的分析来看,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在分析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厚积薄发——多方面积累素材

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前提,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才能在写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而积累素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借助网络积累素材

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学生习惯了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搜集资料。虽然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但网络素材质量参差不齐,同一主题下重复的内容较多,即便是相同的信息,不同网站呈现的解读内容也存在差异。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不足,难以正确辨别这些内容。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素材,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摘抄记录,引导他们在写作时结合主题灵活运用[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的教学为例,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和积累素材,还应在网络上搜集与白鹭相关的知识点,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林清玄先生的《白鹭立雪》,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以及侯平章的《白鹭》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拓宽学习视野。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借助网络搜集与白鹭相关的诗词,并要求学生将诗词摘抄下来,标明诗句的出处。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积累素材的习惯,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在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足够多的素材后,教师再布置以“白鷺”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积累的素材应用在写作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2.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源泉,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将其整合后应用在写作中。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应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物,并捕捉事物的特征,使表达更具创意[3]。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其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使其对生活的细节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基于自身的直接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会积少成多,视野也会更加开阔,写出的作文内容自然就会更加丰富。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水泥道?梧桐叶子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的写作脉络,点明文章主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文本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秋雨后观察到的美景,表达了其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观察过水泥道?你眼中的水泥道是怎样的?文本中的水泥道与生活中的有何不同?”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产生探究兴趣。最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周的时间,让其观察雨后的早晨、上下学路上的人和物、放学时的校门口等多个场景,并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融合自己真实的感想写成日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多的生活化素材,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

(二)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借助课内阅读,开展仿写教学

仿写是作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指的是教师立足教材文本,在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梳理作者的创作思路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课内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侧重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思想情感和主旨,较少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即便设计了仿写任务,也多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仿写句子的题目为主,影响了仿写教学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多重视仿写教学,让学生通过仿写来掌握修辞手法的使用方式,锻炼其对文章布局的规划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以更优美的形式表达出来,促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提升[4]。需要注意的是,仿写并不是抄袭,更不是简单替换关键词,而是模仿他人的行文结构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仿写方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文本的第二自然段开展仿写教学。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在阅读后就会发现“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等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橘子、柿子你挤我碰”“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等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句结构,思考这样表达的妙处,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然后,教师布置仿写任务,要求学生基于“春天的风,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个句子进行仿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最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仿写成果,对于写作基础较差、语言积累不足的学生,运用由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先进行句子仿写训练,再进行段落仿写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仿写的方法。

2.促进课外阅读开展,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开阔视野的有效方法,学生可通过阅读进行积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而教材内的文本数量还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5]。对此,教师可以定期开设阅读课,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读物,帮助学生提升自己;还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上交读后感,以保证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让学生能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素材。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一文的教学为例,《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与学生常见的记叙文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还应为学生推荐其他说明文,让学生经过对比分析,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式,以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在课堂中讲解《琥珀》这篇课文后,教师应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为学生推荐《云彩带来的信息》这篇课外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后说一说感想。学生在阅读后,对比教材文本内容,就会发现《云彩带来的信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说明文也可以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和科学的说明。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云彩带来的信息》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的分别是什么天气,并深入分析该文语篇结构和写作特点,以促进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式的掌握。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收获,并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互动情况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经过阅读和讨论后写出的读后感,角度更加新颖,内容也更具真情实感。

(三)躬行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1.布置开放性的写作任务

教师应布置开放性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抒发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多为学生布置命题作文,“我的老师”“我的妈妈”“助人为乐”等命题作文屡见不鲜,缺乏新意。这导致写作在锻炼学生语言和思维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胡编乱造的情况。对此,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应尽量以开放性命题为主,只给学生明确主要方向,让学生自主决定体裁、内容。这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并积极主动地去写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 ”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布置半命题写作任务,让学生自主决定写作主题和内容。首先,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启发学生:“回想一下,你学会的哪一个本领,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成就感?”学生纷纷回忆自己的生活,说出弹古筝、滑雪、打篮球、包饺子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内容为学习体育类、文艺类、家务类等本领的照片,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观看图片后的感想,谈谈自己学会了某个本领后,为何有深刻的印象,进而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本领,又是如何克服困难学会的。由此,学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回忆起更多的学习过程和细节。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构思作文的大纲或思维导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2.重视日记、周记训练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教师应将写作训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利写日记和周记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锻炼文笔。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生写日记后,多放任不管,只定期检查日记本,导致部分学生敷衍对待,没有将所学内容灵活应用在写作中,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或校园活动后,将真实感想记录下来,在作文课中联系写作主题,有意識地将日记和周记内容迁移到作文中,借助真实的生活感悟来增强作文的阅读价值。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一课的教学为例,该习作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猜测的对象不确定。为降低写作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如家人、朋友、师长等,要求学生进行真实、准确的表达。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对日记的格式、篇幅和内容做详细的要求,避免学生出现口语化问题或编造虚假人物、事迹等情况,保证学生运用文字表达真实的情感。在学生完成日记后,教师再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对日记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使之成为一篇内容丰富完整的作文。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教师应认识到作文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多感悟,并将真情实感呈现在作文中。小学作文教学不可一蹴而就,作文教学应经历“积累—实践—提高”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解同奎.小学语文习作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东教育,2021(53):58.

张丽玉.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127-128.

王益平.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141-142.

邵淑巧.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A2):34-36.

姬宇飞.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51):52.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作文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