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理的学习负担”

2023-06-07 00:18吴非
关键词:减负

吴非

摘要: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理的学习负担”,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自主学习,应当是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部分。只有学生能理智地拒绝“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减负”才会成为一种可能。“减负”的主要阻力,在萧墙之内,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人都要主动寻求改变。

关键词:减负;学习负担;教育规律

对于“减负”减至什么程度为“合理”,如何判断这个“合理”是否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有利,怎样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等等,很难有相对客观的、统一的标准。2008年一次交流会上,某省代表介绍他们的“减负”措施。有位教研员说,他读高中的女儿第一次轻松地说“我这个星期每晚10点半就能睡了”。他在转述这些话时,热泪盈眶,很多与会者也激动不已。回到南京,我向很多老师转述他的发言。大家认为,一名高二学生晚上10点半能入睡,“的确算不错了”。毕竟没有相关的法规,负担处于不可量化状态,教师未必能理解并执行规定。可是,如果教师能尊重基本的教学规律,应当知道“合理”的大致位置。当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到连教师本人也感到吃不消的时候,学生学的效能有限,教师的教也是失败的。

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理的学习负担”,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自主学习,应当是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部分。只有学生能理智地拒绝“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减负”才会成为一种可能。小学生可能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如果高中生仍然缺乏这种意识,被动地在重压下学习,便可能丧失最好的学习时机。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习有可能是低效率的,学生无法在规定的年段获得应有的发展。学习,不可能不形成负担。没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缺少必要的检测,学生也就很难判断自己的学力。只是,教育教学需要的是“合理的学习负担”。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了解知识能力的要求,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检测“合格”,转入下一阶段学习。

那么,“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如何形成的?不理清源头,则无法讨论“合理”。

因为学习的目的被扭曲,学习的难度被夸大了。学习被曲解为竞赛与争抢,为了追求“更快、更准、更强”,要通过淘汰去竞争优质教育,最终进入社会“高层”。因此,配合教育考试的一系列看似合理的社会解释,意在让学生从小就明白:他今天放弃自由的玩耍,是为了未来能在阳光下的沙滩悠闲地看海,而不用汗流浃背地辛苦劳作。所以,自古以来的“吃得苦中苦”,目的是“做人上人”。

在“过重的学习负担”中,学校和教师起了什么作用,要不要负责任,同样是寻找出路時要做的反思。校长和教师应当有基本的教育常识,比学生更能理解过重的学业负担对学习品质的伤害,否则便没有资格谈“立德树人”。

即使在疫情期间,一些家长和教师担心的还是“课业落下了怎么补回来”。看到学生在家上了几个星期网课,想到几个星期来只能看到网传作业,学校也唯恐学生竞争力下降,疫情缓解返校,立即安排校内测验,再参加统测,以摸清本校在区县中的位置。学生在疫情期间想念老师和同学,渴望自由呼吸的空间。可是,学校用来迎接他们的是一套套冷冰冰的试卷,教师仍然安排了成堆的作业,班主任仍然关心的是年级排名。面对这样的反差,学生会怎样思考生命的价值?

因为疫情原因,一段时期以来,学生脱离学校的管理模式,学习负担相对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些改变,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始反思中小学教学,也有些比较积极的思考。一部分家长开始关注社会,关注生命,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了。因为学生在家学习,有较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家长看到孩子网课的状态,目睹教学过程,对学习负担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有了新的认识。部分学生在脱离教师控制的情况下开始自主学习,他们能不按指定的要求或顺序完成学习,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能以个人习惯决定空余时间的安排,能在指定的阅读书目之外读感兴趣的书,能通过家中的资源自行探索,等等。这样“会学习”的学生,几乎每个教学班都有。他们在别人认为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能从容地学习并以之为乐。学校是否能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经验,来反思“合理负担”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迷信“狠抓”,习惯性地剥夺孩子一切课外时间,生怕孩子放松,在学习竞争中输掉机会。疫情期间,一家人关在家里三五个星期,家长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终日与手机相伴,孩子看在眼中,口出怨言。于是,家长不得不思考自身的“教育示范”。这类现象,也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教师谈到,居家网课期间,“课堂”时间短了,学生可利用的时间多了,从学生的学习汇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没有发现一些教师担心的学习力衰退的问题,倒是发现他们能思考一些比较严肃的问题,懂得关心社会,关注人生。这很可能与“静下来”有关,而在“紧张的学习”中很难获得这种机会。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节奏,如果把学习时间安排得过满,教师和学生都将无暇整理个人的思考。没有学会思考,所谓的学习便无意义,也无价值。无休止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测验,让学生疲于奔命,也就无法形成应有的能力素养。违反规律的教育,是对生命的浪费。

试想,小学中低年级不安排家庭作业,学生是不是真的会荒废时间?生活就是教育,社会也是学校,到处都有可学的知识,到处都有学习的榜样。除非他们生活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时代,生活在没有学习意识的人群当中,耳濡目染,养成了不良习惯。如果是这样,“狠抓”也没用。

小学高年级有适当的课外学习活动任务,如查找收集资料,了解某方面的基本知识,初步探究某个问题,等等。对此,学生不汇报,学校不检查不评比,可不可以?事实上,自主探究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教师没有相关安排,也会有一些学生受好奇心驱使,自觉地去学,而且不会以之为“负担”。

同样,中学阶段,学习负担合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可以做更多的尝试。

对学生而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底子”,也就这么几年;尊重规律,遵守常识,接受理性的、有智慧的教育,为一生的学习奠基,时不我待。而在基础学习阶段给学生灌输生存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在重压下争抢,往往只能造就平庸。教育“立人”,不要只想着“成才”。学生会成年,会走向老年,那时,他们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他们真的会把“一日三练”“三天一考”当作幸福的事吗?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

不合理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厌学乃至弃学。儿童的求知欲是怎样被毁灭的?他们为什么失去了对世界、对自然的好奇心?教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从根源上分析研究,不仅要反思社会面的教育状态,也要从自身的学习观察查找原因;不能认为这是社会问题,与己无关。

为数很多的成年人没有学习意识,可能因为他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好奇心和想象力已经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浇灭,当一名小学生不能自由地探究有趣的问题,不得不机械重复地做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习题时,他会把这类练习视为负担和枷锁,甚至会诅咒重压下的学习,即使他在竞争中获得优胜。由于时间与空间被挤占,探究意愿受到限制,他的学习趣味会逐渐丧失,导致他“站不稳”。

“过重的负担必然导致浮浅”,这句话是1952年爱因斯坦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的,是教育常识。谈“减负”的时间也不短了,不明白还要费多少口舌,才能说清这个常识。“减负”的主要阻力,在萧墙之内,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人都要主动寻求改变。

猜你喜欢
减负
辽宁鞍山为“减负”规范作业布置
由减负看农村的家庭教育
如何重视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减轻初中语文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考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