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理论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挑战与应对

2023-08-03 04:00李赐平彭艳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道德品质

李赐平 彭艳

[摘 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始终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角度看,当前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关怀目的的单一与功利、关怀付出的单向片面、关怀环境的缺乏等问题,以致师生关系的发展偏离了既有轨道。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关怀、需要、师生关系特征的论述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基于关怀理论对关怀关系建立过程的有关论述,为构建新时代的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提升教师关怀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回应关怀,家庭协助培养关怀,创设关怀型学校教育环境。

[关键词]诺丁斯关怀理论;和谐师生关系;关怀关系;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4-0049-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4.008

一、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师生关系的作用研究大有潜力

当代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即在于学生的自我中心、师生关系的漠然,这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造成重大阻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思想以关怀作为核心,将关怀本质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关怀关系的建立,指出关怀关系建立的关键在于主体双方共同致力于关怀的互动性,即当关怀者做出关怀行为,被关怀者积极回应时,这种关怀关系才得以真正建立[1。以此而论,只有师生处于“关系”中时才能建立关怀2

当前,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把关怀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期对我国师生关系的优化产生有益的影响。赵雪霞从师生关系和教师德育能力两方面对关心型教师的素质进行了阐述[3;侯晶晶与朱小蔓从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概念、特点、方法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诺丁斯的关怀思想,深化了诺丁斯关怀理论的研究[4;郝文武根据师生关系的主体间性特点,提出了建构师生主体间性关系的原则,即自我确认、指导学习、研究性教学、人文关怀、独特共在和全面发展原则5;苏静从教师关怀素养出发,提出了教师关怀素养的实现途径6;徐恩秀从关怀伦理学对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师生关怀3个角度出发,强调建立理想的关怀关系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7。总的来看,研究者在以诺丁斯关怀理论为基础来探讨师生关系方面,主要集中于介绍理论成果,分析理论中有关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借鉴方法,并提出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策略,而根据关怀理论研究学生关怀品德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方面的论述还不够充分。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德育成为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首位,着力凸显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重要性。因此,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考察影响师生关系的多方主体因素,培育学生的关怀品质,有助于使得教学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人,为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提供可行思路。

二、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价值意蕴

诺丁斯关怀理论对于当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关怀伦理学以关怀关系作为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与学生从传统模式的师生交往关系中解脱出来,契合了新时期德育为先的时代号召。

(一)关怀理论下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学校场域中,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制约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密切的人际关系,更是深刻的教育关系。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以关怀理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教育领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关怀型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基础,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形成相互关怀、互相体谅的人际交往关系,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意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能够缓解课堂冲突,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的理解与信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关怀,需要教师真正体悟学生的内心诉求。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看到学生多方面的进步,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这不仅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会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关怀理论下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諾丁斯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在部分教师的心中有一把衡量学生优劣的尺子,并以学生的课业表现和学习成绩为衡量指标。由此,教师对待优生及后进生的方式选择上也会有所差异。在对待优生时,教师会选择以更宽容的方式去面对他们的错误,对他们的要求也以学习成绩的稳定为主。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很可能以急于求成的态度给他们布置更多的作业,侵占他们的课余时间,企图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理想目标。然而,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来看,教师的这些做法都忽视了学生的被关怀情感,致使教育陷入功利化,无益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符合教育中以人为本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是需要被关怀的存在,教师在教育中面对的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群群充满个性与差异性的学生。教师只有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之上施以关怀,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关怀。在这一点上,关怀理论中的相关观点及实践经验为解决当前忽视教育人文性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关怀理论下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推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基于智育引领之下以培养有智慧的学生为教育目标方面,当前我国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然而在培育学生道德品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奠基阶段,此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均未成熟和完善。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引路人,除教会他们基本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外,更应当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怀理论认为学生作为被关怀的对象,在积极接受教师的关怀后还要做到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关怀,这就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的关怀品质。然而纵观现实,当前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不懂感恩、不会关怀他人的不良现象,缺乏关怀他人的道德品质,这既与学生自身所处家庭环境有关,更与学校缺乏培养学生关怀品质的意识以及教师轻视道德教育的态度有关,最终导致了德育任务的搁浅、学校教育体系的不完整。所以,从关怀思想着手,能够为培育学生关怀品德、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重要帮助。

三、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的表现与根源

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师生间信任感的增进来说都发挥着积极的教育影响。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目前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困境。

(一)教師对学生的关怀目的较为单一与功利

传统教学以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单一的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要授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学生努力吸收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大多仅体现在学习成绩方面。另外,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过分关注导致教师形成了追求高分的倾向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追求“业绩达标”、评职称等功利化目的,往往选择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学生,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冷漠的态度应付与学生的交往,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够关怀学生了,且到了身心俱疲的程度。当自己的这种“关怀”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时,部分教师则会选择放弃关注学生,导致师生间隔阂的产生。诚然,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做到了对学生的关怀,但是这种关怀没有与学生自身发生真实互动,可以说该种关怀是偏移的关怀、带有功利性的关怀。无论是师生关怀还是人际交往互动,其核心都在于情感的沟通,只有处于情感下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

(二)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付出明显单向片面

诺丁斯强调关怀关系中关怀主体双方的双向互动。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成为关怀者或被关怀者,都可以做出关怀与回应关怀,关怀的对象不具备唯一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发生真实互动的、积极有效的一种关系[8。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授课方式的影响下,学校教学仍然是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位置。久而久之,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淡漠甚至对立。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学生有足够的关心,但从学生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他们很少甚至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并且他们自身也几乎没有关心教师的意识与行为,缺乏应有的关怀能力。这种单向的关怀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并不少见。从影响因素来看,一方面主要在于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彼此之间处于既陌生又熟悉的关系状态,学生这边则是缺乏主动回应关怀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立场不同,教师认为自己做到了成人意义上对学生的关怀,而学生所需要的则是情感上的关注。最终,这种单向关怀下的师生关系易导致师生间的误解与不信任,出现信任危机[9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受限于关怀环境的缺乏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筑除了受到教师及学生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潜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其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较大。从出生起,我们就生活在家庭中,并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影响。父母作为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的细节等都在时时刻刻对我们产生影响。学生在家庭中感受着关怀并逐渐成长起来,当他们在生活中感到缺乏关怀时则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反过来看,在家庭里,孩子很容易得到父母的关怀,但是这时如果父母缺乏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回应关怀、表现出一定的感恩行为,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只会索取关怀而不会做出关怀行为的品行。在学生进入学校开始与教师打交道时,便只会接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怀,最终阻碍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其次,校园缺乏关怀环境。受功利主义及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学校更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自身品质的关注则显得不足。在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下,学生的成绩就等于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有关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师生间的关系等是学校所不看重的。最后,社会大环境中缺乏关怀氛围。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竞争压力的增加,人与人之间在相处时似乎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以冷漠和疏远对待绝大部分人与事物。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及学生的关怀品质和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以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路径选择

根据关怀理论,师生间关怀关系的建立既需要教师以宽容、理解、尊重的态度关怀学生,也需要被关怀学生做出积极回应,最终促使关怀关系的真正建构。

(一)提升教师的关怀能力与素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

教师关怀素养关系到教育能否成为一种富有人性魅力的、充满温情的活动10,是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教师应当齐头并进地推进“教书”与“育人”两项事业,在促进学生学业成绩进步的同时,担负起培育学生良好品德发展的重要责任。

首先,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牢记素质教育的应有使命。观念指导行为,对教师来说,应摒弃分数决定一切的错误观念,学会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会从不同方面评价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的成长进步。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从理论层面认识师生关系的本质并学会以科学方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来说,教师通过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参加专题研讨会等途径真正理解师生关系;学习并借鉴优秀教师的师生相处模式,从中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师生关怀方式,积极实践关怀,及时与学生沟通,改进关怀方法。再次,尊重与信任学生,秉持包容式的关怀方式。诺丁斯认为,“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信任的关系,相互认可、相互理解肯定,才能建立起之间的关心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是交往的主体,都是人格独立的存在,因此教师要学会将学生视为平等主体,做到尊重差异、信任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不要急于批评他们,而是要给予他们为自己申诉的时间,在了解清楚情况后,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关怀素养。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被誉为名师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特征,比如幽默、健谈、文化底蕴深厚等,这些都是他们在与学生交往时的有力法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自身所拥有的扎实学识与教育情怀,做到敏锐觉察学生的关怀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积极、密切的交往唤醒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进而影响学生的关怀品德,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最终促使师生间亲密友爱关怀关系的形成。

(二)帮助学生学会回应关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环节

关怀关系的互动性决定了学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学生对教师关怀的回应,那么关怀关系就名存实亡[11。为此,学生具备回应关怀的意识与能力,养成必备的关怀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树立关怀榜样。以榜样作为道德教育的方法是诺丁斯关怀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诺丁斯看来,教师在帮助学生发展关怀能力时,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并做出自发的、非刻意的关怀行为12,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关怀他人的意识。教师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处于主要关怀者的位置,因此,只有当教师自身看重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从而注重调整自己的关怀行为时,才能于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关怀。

第二,建立积极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诺丁斯的表述中,认可使得学生产生力量感,进而产生积极的道德追求,而认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需要通过评价来实现。因此,为增加学生关怀行为出现的概率,教师必须根据相关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基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外,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持续性的关怀关系,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当看到他们一段时间内的进步,以积极的话语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提出表扬,给予学生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评价13,促使学生关怀能力的发展。

第三,提供真实的实践关怀的机会。在成功地树立榜样、积极地评价学生之后,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关怀的机会,帮助巩固关怀行为的发生。在这一点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广泛的生活情境中去实践和体验关怀。学生在关怀对象的选择上,第一步可能会选择帮助教师做一些细微的事情,如擦黑板、整理讲台等等,当这些行为出现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他们以激发他们关怀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回应关怀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经常开展小组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探访养老院老人等等,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感受及回应关怀。

(三)家庭协助培养关怀形成教育合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推力

诺丁斯将关怀分为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提出自然关怀理应从家庭开始培育,并将创建关怀关系视为教育和家庭的基本使命之一。孩子在家庭中如果充分体验到關怀,那么他就很可能发展出一种关怀的道德取向。

由此看来,和谐师生关系的培育不仅依靠教师的关怀能力及学生关怀意识的形成,更需要家庭帮助建立关怀品质,并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家长应当树立关怀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理应多关注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关注孩子的兴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当在生活情境中创建关怀的教育氛围以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出自己对人、对事的关怀。其次,家长要学会运用关怀教育的方法。随着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引导者,不仅要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积极向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怀周围的人。最后,家长要认可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帮助他们形成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让孩子在良好家庭教育的浸润中成为一个乐观积极、懂得感恩的人。

(四)创设关怀型学校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外部支撑

学校首先应当成为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为帮助构建和谐型的师生关系,学校有责任使得校园成为关心的场所14。一方面,学校要从教育目标入手,根据关怀教育理论及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从宏观上帮助教师及学生体会相互关怀的重要意义,并协调学校其他教育目标为关怀教育服务[15,在相互协作中做到相辅相成,最终促使各个教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学校要改善现有评价体系,引进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在实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之下,部分学校并未按照其办学理念中为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而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及教师的唯一标准。久而久之,由于学校所施加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及学生都苦不堪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为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必须从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科学的评价方式,将关怀纳入学校评价体系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与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使得教育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

[2]吴丹,刘芳.论诺丁斯关怀视角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性关怀[J].现代教育科学,2017(03):39-42.

[3]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03):25-28.

[4]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 (03):36-43.

[5]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5-21.

[6]苏静.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6(06):42-47.

[7]徐恩秀.论诺丁斯关怀伦理学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108-110.

[8]杨晓萍,徐雪.关心型师幼关系的错位与复归——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J].教育评论,2017(02):8-11.

[9]黎瓊锋,周凤霞.关心理论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34):32-35.

[10]栾阿诗,吴志成,刘迪.关怀伦理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困境及重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11):67-70.

[11]郭芳.教师作为关心者——奈尔·诺丁斯教师哲学思想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2):24-29.

[12]陈思坤.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人本价值[J].教育学术月刊,2010(04):19-21,59.

[13]李战成,刘大革.基于关怀教育理论的师生关系构建[J].中小学德育,2018(12):25-26.

[14]唐道秀.诺丁斯视野中的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2(09):33-35.

[15]何艺,檀传宝.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J].伦理学研究,2004(01):81-84.

(责任编辑:刘丽)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o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n the Context of Caring Theory

LI Ciping,PENG Ya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 Human beings are the sum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are always in a complex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and its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ddings' caring theory,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school education such as the single and utilitarian purpose of caring,the unidirectional nature of caring and the lack of a caring environment,which have cause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to deviate from the established track.Nodding's theory of car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ing,need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new era,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eachers' caring skills,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spond to caring,assist families in fostering caring,and create caring school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Noddings' caring theory;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ring relationship; moral quality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道德品质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网络流行歌曲对农村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好奇”的代价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漫谈班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本三学生教学活动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