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设”初期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优化研究

2023-08-21 11:28陈银萍刘红石伟民袁华贵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转设管理现状

陈银萍 刘红 石伟民 袁华贵

摘 要: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中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这些专项资金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X学校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为案例,根据目前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X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X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55

0 引言

财政专项资金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引进人才、加强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持续增长,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诸多问题,如预算管理不规范、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监管不到位等,处于转设过渡期的高校此种情况尤为突出,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形成了阻碍。要想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益,就要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不同阶段、不同角度出发,找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优化管理办法,以达到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财政专项资金的概念及管理

1.1 财政专项资金的概念

本文所指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由中央及自治区财政下达,为实现事业发展目标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和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使用,主要用途包括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资助补助、基本建设、大型修缮等方面项目支出。

1.2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概念

本文所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指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单位相关制度,从资金预算编报、资金执行到监督管理,强调人人参与管理及执行监督,从而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 X学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现状

2.1 X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X学校原是普通高校与社会组织联合办学的独立本科学校,社会组织为学校的举办者和全额投资者。为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出台独立学院转设的相关政策,提倡独立学院转设,并希望尽早完成转设工作。在大背景下,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倾力相助下,X学校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X学校把转设作为新的起点,坚持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定位,全面贯彻党的财政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懈努力。但X学校处于转设后的初创期,办学基础十分薄弱,人员紧缺,经费来源有限,资金较为紧张。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对X学校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研究如何优化提升X学校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2 X学校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基本情况

目前,X学校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央专项”),主要用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实践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支出;二是学生资助补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学生奖助学金、伙食补助等支出;三是教改科研专项资金,主要为科研教改的课题研究、教学质量提升等支出。

图1 X学校2020-2022年教育专项资金总额及占比(单位:万元/%)

2020-2022年,X学校有超过一半的专项资金为学生资助补助项目,中央专项资金占比接近总量的一半,而教改科研专项资金仅占3%。

图2 X学校2020-2022年教育专项资金变动情况

近三年来,随着X学校的成功转设,三类财政专项资金都呈增长趋势,其中教改科研专项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率超过150%,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推进高校教育发展工作的扶持力度,及学校对教改科研的重视程度。

3 X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无健全制度,预算管理不规范

X学校处于转设后的初期,2021年开始推进依法办学治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化大学制度体系。在此之前,X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都不够健全,其中财务管理上有些借鉴公办高校,但是由于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没有财政拨款,实际核算延续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或政府会计制度,预算管理、经费审批等财务制度缺失,缺少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导致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

3.2 无编报经验,预算编制不科学

2021年才纳入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X学校的人员特别是财务部门人员对预算管理体系没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对于预算编报及管理毫无经验,致使预算编制缺乏可行性、合理性及科学性。编制的预算很难满足X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需求,导致预算编报与实际执行之前的偏差很大。

3.3 无高效组织,预算执行进度缓慢

截至2022年7月31日,按照自治区财政序时进度要求,财政专项资金序时进度须达到58%,X学校资金执行进度32%,落后序时进度26个百分点,资金执行进度缓慢。X学校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不科学首先就导致预算执行很难达到预期;缺乏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又影響了预算的执行进度;更主要的是X学校人员整体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统筹组织管理,致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持续推进预算执行的进度。

3.4 无足够专业人员,预算监管不到位

受原来独立学院性质的影响,X学校缺乏懂高校财务管理、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专业人员。现在X学校提出要“精简行政、扩充教学”,各单位行政人员都极其短缺,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人员更是如此。X学校原来日常工作主要是资金收支管理,不涉及政府预算管理,核算差别很大。现有财务部门人员不仅短缺,人员整体也偏年轻化,存在政府会计制度核算和预算管理经验不足、财务基础不扎实等突出问题;现有审计人员也同样存在以上问题,无专业审计人员,无相关审计监督经验,无法独立承担X学校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总之,X学校现有人员预算的管理水平,无法满足转设后越来越严格的财务审计预算管理要求。

3.5 无健全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缺失

转设初期,X学校财务部门等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相关专业理论,还未形成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管理还处于摸索探索、初期建设的阶段,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改善形成良好的指引。X学校有时在项目执行完毕后,接到财政和上级主管单位的通知,要求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评级,会临时由财务部门牵头,草率布置绩效评价任务,再由财务部门对有限的数据指标进行主观分析,形成内容完整但缺乏真实性的绩效评估报告,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绩效评价工作很不利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的整体优化。

4 X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制定预算编制方法。

一是制定相关管理办法。X学校应以依法办学治校为契机,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项目库管理、审计监督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预算和专项资金的管理职责、申报调整、绩效监督管理等。

二是制定预算编制方法,推进流程再造。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引入项目库管理,坚持“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的原则,将学校基本支出以外的项目支出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由发规处、后勤、教务、学工等部门归口管理,分别统筹中央专项、基建、学生资助补助等项目审核入库工作,提前研究谋划、常态化储备预算项目,预算资金从项目库预算储备项目中挑选安排,未入库项目一律不予安排,切实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资金执行力。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和角度去认识、落实教育专项资金的意义,围绕X学校教育事业大局,统一组织部署,统筹协调专项资金的支出进度。

一是建立通報制度。财务部门每半个月向分管领导汇报财政专项资金到位及执行情况,建立分管领导定期向党委汇报,领导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落实的工作制度。

二是召开专题会议。由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财政专项资金执行情况,梳理难点风险点,领导班子高位督促指导,定期反馈总结,形成推进资金执行的工作闭环。

三是设资金专管员。财务部门安排专人紧盯专项资金执行进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台账,对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定期编制、反馈、通报资金支出进度表,做好资金执行与财务监管的有效对接。

(3)多部门联动,加快资金执行进度。财政专项资金涉及多部门,推进资金执行进度,需要多部门联动。加强资金归口管理,建立专项资金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相关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畅通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共享项目推进进度情况,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学生资助补助等资金执行进度。

一是中央专项资金。由规划处负责统筹各相关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采取“两个同步”方式,即采购意向和项目核心参数拦标价论证以及校级层面提报会议审议同时进行,确保及时完成项目实施和结项工作。

二是科研教改专项资金。由科研处负责科研专项,教务处负责教改及教育职业提升专项资金,持续加强宣传督导,提高课题项目负责人经费报销意识,与财务部门对接定期公布课题执行进度,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研究进度合理报销经费,对经费报销比例与研究进度严重不符的项目负责人及二级学院进行通报。

三是学生奖助学专项资金。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科学统筹资金执行,为确保达到序时进度,针对奖助学金项目,由学工部负责,拟定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即四月及十月,完成学生资助补助困难认定工作,合理落实各个项目的执行进度。

(4)加强学习,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领导层面要重视。X学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应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积极支持财务工作的开展,增强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高位推动,统筹协调专项资金的预算编报及执行监督。

二是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学习。X学校转设后,专项资金的拨款越来越多,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部门人员应顺应学校发展要求,不断学习,通过参加校内外专业培训、向兄弟高校交流学习等手段提升业务能力及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为学校专项资金的管理提供保障。

三是专项资金执行人员要加强培训。X学校财务部门应面向校内加强专业知识和财务系统培训,提升资金执行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预算编报的业务能力,规范预算执行的行为,明确执行部门使用专项资金的职责、程序,降低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一步强化学校财务及专项资金的安全,促进学校财经工作的健康发展。

(5)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督及绩效评价体系。加快资金支付进度,要在严格执行、规范使用的前提下进行,自觉遵守财经工作纪律,牢守底线。根据周通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财务、审计、纪检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内外部审计,针对存在的问题跟踪落实整改措施及成效,督促各个专项资金合规执行,落实闭环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学校审计作用,对专项资金各项目的使用实施独立、客观的审计,提高审计质量;针对重大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机制,实现全程管理,从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编报、到资金执行,严防挤占挪用、违规列支等情况出现。

二是引入外部审计。X学校每年年末会进行财务年审,但是从未进行或迎接过外部资金专项审计。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审计部门应同时引入外部第三方审计,将学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列入常规工作并定期开展审计,确保学校资金的使用受到外部的有力监督。

三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X学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绩效评价均由财务部门负责,绩效评价也流于形式。建议X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小组,由学校主要及分管领导、财务、审计部门人员及相关执行部门人员组成,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成果进行绩效评价。X学校绩效评价小组应结合学校实际,选用效益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向,选取正确的评价指标,准确评估资金的使用效果。最后要针对学校绩效评价结果,设置明确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奖惩机制,做到人人参与,不断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主动性,落实绩效评价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苏喆.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的财务工作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9799.

[2]侯丽.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9):4647.

[3]杨黆.关于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1(28):9798.

[4]崔力. 学校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优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0.

[5]张倩.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务管理研究,2021(01):6669.

猜你喜欢
财政专项资金转设管理现状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加快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的思考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革的思考
塑胶跑道中TDI的检测方法及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