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8-21 11:36周佳宁徐文彬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周佳宁 徐文彬

摘 要:国际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设定教学目标以后,深入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入方法,形成教学设计,而后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形成教学目标以及对后续内容的循环改进。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设定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提供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贡献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75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与创新的产物,也是专业课提升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国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知识点涉及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交易、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国际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利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经贸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蕴含较多的德育空间和资源,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来,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深化教学课程改革。

1 国际经济学课程特点和思政目标的设立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一脉相承,其研究的是稀缺资源如何在世界范围的选择和配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1)交叉性。课程主要涵盖两部分内容,即以微观为基础的国际贸易部分和以宏观为基础的国际金融部分。(2)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具有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能够与实际的热点问题进行结合分析,使理论联系实际。(3)灵活性。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可以随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进行调整更新。

根据课程特点,通过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设立如下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拓宽学生国际视野,讲好中国经济故事,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由于国际经济学包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大部分,其先修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这门课的思政建设,应该总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中国微观经济学、中国金融学等中国特色经济学、金融学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政治经济学紧密相连。结合国际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列出每章节对应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3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三维结构要素,也就是说课程思政的融入并不是单一向度的作业,不仅局限于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上的融入和引导,还关乎同学之间的互相促进以及自我学习的积累和沉淀。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像立体三角形一样具有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形成具有稳定性和正向影响力的闭环。如图1所示,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师维、同学维和自身维。

图1 教学方案三维结构要素

(1)教师维。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道者,在课堂模式中扮演着指导者、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在开展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之后,选择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中的热点问题,引入思政元素,如在国际贸易理论的课程内容中,选取热点新闻:2022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官网上发布一份声明宣布恢复对352项中国商品的关税豁免,以此为切入点进而引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指明我们国家坚信这些贸易理论,也是按照贸易理论来进行自由贸易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以实际行动恪守着互利共赢的贸易观合作观,美国挑起贸易战,对它自身是没有好处的,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教师维的设计侧重在于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紧密结合,在授课中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2)同学维。

如何发挥同辈学习的激励作用,是同学维设计的重点。在教师的讲授之后,适当引入辩论式课堂模式,国际经济学涉及内容广泛,存在着许多“可辩”主题,比如比较优势是否是真的优势,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等。通过针对知识点内容开展的辩论活动,将思政元素嵌入其中,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間自由结组后选择辩论所持观点,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在与对手的交锋中,形成思辨思维,拓展对某一知识点的新的认知。辩论式课堂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输赢,而在于同学之间的互相促进,将老师的课堂讲授与同学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趣味性,进行个性化学习。

(3)自身维。

最重要的学习维度就是通自身维,在老师的讲授和同学之间的辩论后,将专业内容吸收内化,对思政元素达到共鸣,提升学生的自学力,这其中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深厚的个体沉淀。在老师讲授后,询问每个学生是否存在问题,在同学之间辩论开始前,老师随时准备对学生给予辩论内容指导,学生自己需要围绕选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文献阅读等工作,通过识别分析,理解和思考专业问题,提炼出支撑己方立场的观点。当同学辩论结束后,思想的激烈碰撞会让自己给自己一个审慎的时间,重新面对自己的观点,重新检查自己的辩论语言组织,重新安顿自己的认知。将从教师那里习得的知识,从与同学相互参照中收获的思考,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内化成自己独立的学习精神和自学力。

4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分为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

(1)教师自评。

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是否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课程进度、思政元素是否结合到专业知识当中,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互动参与度如何、重点和难点是否讲述清楚、教学资源的选取使用能否有效支撑教学内容、授课逻辑是否清楚,语言是否清晰,语速是否得当。

(2)学生评价。

通过线上评价的方式,学生匿名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如下:①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作风正派,在授课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或思想引领。②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③授课认真,课后耐心答疑,认真批改作业。④概念原理方法表达清楚,条理性强,讲授熟练,重点突出。⑤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充足,注意联系实际,举例恰当,有助于理解。⑥普通话授課,表达流畅;用语规范。⑦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演示、示范等,利于加深知识点的掌握。⑧教学有启发性,注意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⑨按时上、下课,有效或积极进行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秩序好。⑩激发了对此课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大收获。

5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国际经济学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研究的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避免走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能存在的误区。

5.1 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有机结合,不能本末倒置,生搬硬套

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专业知识为本,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弱化了对课程中专业知识内容的讲授,专业知识的讲解应以课程大纲为依据,从章节知识点中挖掘可能存在的思政元素,专业课的思政建设与思政课不同,要有机融入,润物无声,如果只是为了思政而生搬硬套,很难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专业课程的学时一般比较有限,在有限的课时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政元素成为专业课堂的点睛之笔,而不是抢占专业课堂,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内容应发挥善与美,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方面,促进专业课程在价值引领上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增加专业课程的吸引力。

5.2 课程思政育人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急功近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这不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课程。“八个统一”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既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也不是孤立的一项活动,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项环节、各个方面,充分挖掘隐性元素,发挥隐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建设好课程思政是一项持续改进的长远事业,需要与思政课程、校园思政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共铸“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应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避免急功近利。

5.3 教师自身的修养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育人先育己

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育才由育师始,自己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教师既要做学问之师,又要做品行之师,这其中即蕴含着立德这一重要要求。立德是课程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所要实现的正是寓德于课,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之人。

6 结语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突发疫情的推动影响下,优质的教学资源、一些好课金课越来越容易通过线上网络获得,传统的线下课堂模式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能在挑战中寻得机遇,或许只有那些单靠信息技术不足以完成的教育环节才有生存希望,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为该课程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三维结构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方案,通过教师维,同学维和自身维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更容易达到思政建设效果的共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博恩,金春华.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成长,2022,(3):1214.

[2]张思文,赵迪.国际贸易课程思政内生素材挖掘与落实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7):4951.

[3]王洪庆,曹亚军.“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9):69.

[4]卢晨.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以《国际经济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7):164165.

[5]李猛,贺俊艳,董哲昱,等.基于OBE理念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01):738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