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

2023-08-21 20:54首兰兰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课

首兰兰

摘 要:劳动教育的实施关乎人才培养,关系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劳动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不够深入,其中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不足。本文将通过对劳动教育含义的阐释和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中劳动教育融入的现实分析,提出完善劳动教育在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方式,以促进贵州理工类高校劳动教育在思政课教育中的实效。

关键词:劳动教育;理工类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79

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极为重要。教育部先后出台了相关的劳动教育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引。重视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体现,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良好融合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有力保障。

1 劳动教育概念概述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刚要》)中明确指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劳动一词,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了劳动与人的关系和劳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人自身的成长变化离不开劳动,而世界历史则是通过劳动诞生的过程;辞海中对劳动一词的解释为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从以上对劳动的不同阐释中可以看到劳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劳动具体实现者人而言,如何做好对个体的劳动引导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关于劳动教育这个概念的阐释有不同定义,从教育领域来看,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对劳动教育的解释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和学会现代生产的基本技能,培养参加现代生产劳动的各种基本能力。在这一定义中体现出了显著的智育目标。在《教育大辞典》中劳动教育主要是指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从这一释义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四个教育目标。目前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在生活生产多维度加强学生的劳动引导,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让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得到双重磨炼,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品质。《纲要》还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2 劳动教育融入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思想引导的主阵地。新时代下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教学任务,不仅能够更好育人,也是思政课教学发展的良好契机。从劳动教育出发结合高校思政课现实基础来看,二者具有明显内在契合性,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培育有能力有担当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人才。为落实劳动教育,《纲要》中明确强调了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并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向。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现实的不足和劳动教育的融入,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是一次积极的转变,在二者的融合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加入具有课堂吸引力的丰富信息,促使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将劳动教育有序融入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来说是积极的。

2.2 提高贵州理工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实转变,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许多消极思想深深地影响着青年人,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对高校学生产生了思想上的误导,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同时在家庭环境中,家长重学习成绩轻劳动教育,导致青少年从小劳动意识淡薄;学校环境来看,我国高校过去在教育中存在劳动教育重视不够的现实,导致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而当下结合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指导文件,探索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融入现实,不仅是对本地特定类高校的思政课中劳动教育融入现状的分析,也是对共性问题的解决的客观需要。坚持以文件为指导,立足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基础,将劳动教育的目标落实,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转变学生劳动认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成为具有正确劳动认知的新时代大学生。

2.3 增强贵州理工类大学生成为中国梦坚定践行者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与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每个人中国人为之奋斗。理工类高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处于社会建设的一线,对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将劳动教育有序融入其中,是增强大学生成为中国梦践行者的有力支撑。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从思想上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的融入,使大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转变思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取的劳动观,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实践精神和尊重并热爱劳动的新时代青年人。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清晰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当代大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2.4 促进贵州理工类大学生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设想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之一,阐述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教育承载于劳动,同时教育服务于劳动。教育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一定标准规范引导,使其更好地进行劳动生产,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理论,劳动创造了今天的人类世界,并且在勞动中人自身也在被创造。因此,在今天的教育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反馈,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特殊群体,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系统地教育,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将劳动教育融入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使其逐步加深对劳动的认知,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锤炼自己,进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劳动教育融入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3.1 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内容不足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劳动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实际效果却有待提高,其中劳动教育在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中的融入存在不足。首先,从教材角度出发,在高校思政课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极为有限。主要在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践理论等方面有所涉及,但都没有从具体的专题和章节中直接体现劳动教育。因此,教材上劳动教育内容的缺乏是教师难以将劳动教育引入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思政课教学的独特性,在进行教学安排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从而对劳动教育的讲解和展开就受到明显限制,这也是劳动教育在思政课中融入不足的体现。出于以上原因很大程度上就使劳动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展现受到限制。因此,在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中劳动教育存在简单化的情况。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学生也存在对劳动教育的轻视和误解。

3.2 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有限

劳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教育的重要方面,自《意见》和《纲要》出台之后,高校就积极探索实现方式。但从目前来看,贵州理工类高校对劳动教育如何开展以及具体的实施规划存在不足。首先,针对性的师资较少,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及场地的使用上都缺乏对应的相关支持。也没有把劳动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几乎由其他课程的教师进行教学,同时对这一部分教师也极少采取对应的劳动教育的相关培训。这极大地限制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课程的顶层设计到中间课程规划再到具体的教学实践都存在对劳动教育政策和资源上的缺乏,使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体现为简单化、随意化,从而动力不足,必然导致劳动教育在融入思政课的效果不佳成为诸多高校劳动教育的共性问题。

3.3 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探索不够深入

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持续有效地进行教学探索,才能到教学目标。当前贵州理工类高校在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较为陈旧。例如,教授方式上,课堂理论的讲授为主,其他实践性质的活动也只主要是依托原有的活动形式展开,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在原有实践活动基础上开展的劳动教育也比较形式化,与指导文件中的目标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资源共享上,缺乏师资共享机制,以及劳动教育相关信息沟通的平台。教授方式上的陈旧主要在于没有相应的机制支撑,对于教师来说精力有限,授课任务重,在单独进行新的教学形式的开发和实践所承担的任务量太重。而劳动教育相关资源共享的缺失,阻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单纯靠一人一地的探索,成效极为有限。因此,建立劳动教育信息交互平台是推进劳动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任务。

3.4 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成果检测机制有待优化

《意见》提出要强化劳动教育评价,并把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贵州理工类高校多是以量化评价为主流方式,包括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结果、劳动次数等可量化的指标,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单独对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成果进行检测或评价的机制更是匮乏。由于劳动教育具有见效时间长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使其本身的检测难度和考核标准的制定就很难确定并顺利实施。其次,对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融入劳动教育以及教学效果等评价机制也不明确,综合以上因素,当下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成果检测机制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也难以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不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成效,也不利于检测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融入效果。

4 劳动教育融入贵州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劲探索

4.1 充分挖掘思政课教材与劳动教育的切合点

寻找和拓展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把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劳动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精准定位学习方向,培育学习兴趣、增强劳动技能、强化劳动维权意识与能力等多重目标。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实践理论,可围绕实践概念从理论上展开,其中涉及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劳动与社会进步等方面都是紧密切合点;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中对人生观的讲授可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定义,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基于劳动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可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是较为丰富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经历了革命、建设再到改革,今天我们的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回顾这一历程无不与劳动紧密相关,整体来看思政课中与劳动教育切合点是丰富的。

4.2 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

思政课的改革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需要,也是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推动力。首先,基于原有的实践基础上,展拓实践场所,增加实践保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其次,丰富实践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学习的特点,提供多样的实践方式,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鼓励学生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磨炼意志,体会劳动的价值,此外,依托校企合作,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以及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最后,有序开展劳动实践,创造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自己,深化理论认知、丰富实践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各种劳动技能。

4.3 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

理论课教学重点在于讲清楚内涵,结合劳动教育的需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良好的课堂效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课堂吸引力。首先,在课堂设计中依托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坚持因材施教,注重构建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框架。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精准抓住课程中劳动教育的要素,灵活运用教材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维度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堂的良性融合,对大学生教育来说具有重要价值,使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实践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坚定政治意识和、筑牢艰苦奋斗的思想,总体来看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引入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考维度。

4.4 完善思政课劳动教育的考评机制

科学的考评机制可以促进教学的不断完善,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引入劳动教育考评机制指标,创新思政课教学考评机制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合理的评定,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结合高校思政课课程目前考核评价特点,可增加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考察占比,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检验劳动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利用考评机制的特点,进行价值导向的评价设定,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考评机制,鼓励学生自觉自主的进行劳动理论的学习和劳动实践。最后,在关于人才培养的规划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明确其中细则,增强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使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在连续的劳动教育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认知,树立优良劳动品质,同时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的考评机制,使劳动教育在体制中得以保障,也是规范教育的现实需求,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009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3]吴玉剑,王习胜.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广西社会科学,2021,(09):18318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彭泽平,邹南芳.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5.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