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3-08-21 22:43李慧赵海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混合式深度学习信息技术

李慧 赵海霞

摘 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材料的透彻理解的认识方法,可以创建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变为目前高等教育授课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从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和特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探索,并将线上、线下不同模式连接使合一起,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课堂授课形式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给研究者进一步探索给出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混合式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92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为了可以快速顺应社会的需要,开发学习者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的教育板块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从动手技能的培养来看,或者更深层创新性的教与学角度来看,都还需要依靠新的学习思路和方案支持。混合式的授课模式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知识框架,同时,现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与深度学习概念相吻合。

1 深度学习理论介绍

把学习分成两类:即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主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在实际的教学模式中,浅层和深度学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浅层学习的内容是基本的,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只需要机械性地记住,一般都是进行下一步深度或复杂学习的开始。在实际教学或工作中,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是需要由深度学习来解决的。在Bloom研究者的教育目标分类中,知识、领会、实践等领域都是从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的过程。国外知名研究者Eric J和LeAnn 指出,深度学习意味着获取新的知识或技巧是需要经过至少一次的学习和多层的探索与处理,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来改变他们的思维、行动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领会和实践所获取的知识与技巧。

2 混合式学习的主要观点

目前,由于“混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也存在不一致的定义。例如,把传统教学模式与在线视频学习不同学习环境混合一起的学习方式;把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不同学习方式混合一起的学习方式;把传统媒体资源与数字化媒体资源的不同学习资源混合一起的学习方式。所有的方式混合,力求集各家的优势,以其优势互补,达到学生的高效的学习。但是,过度笼统的概念往往会丢失“混合”的本质属性,也会丧失其现实的指导作用。国内知名教育研究者南先生认为混合学习理论应该作为进入新时代的主导理论,它的主要内容为将被动地接受式的学习方法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优点相结合,实现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补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不再单方面着重讲在线学习环境的作用,忽视线上授课效果,不再单方面着重讲以学为本,忽视以师为中心发挥的作用。而是要以“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双师型”教学理念,强调“以教为本与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重视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构建。

3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分析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课时为24学时,实验教学课时为10学时。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道路工程材料的基础性能和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要对道路工程材料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要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常见道路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与工程应用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工程实践中,对所使用的道路工程材料有更高的认识。

然而,在道路工程材料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为主的理论教学方式,大多数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相应的知识搜索与查阅深度学习的探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确保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

经过对一些高校课程设置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高等应用型人才院校的课程设计面广,而且在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设置上缺乏对本专业的针对性,使得学生无法抓住学习的要点。此外,一些高校没有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清晰的定位,造成了学生所学知识有深有浅的现象。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高校道路工程材料学科建设目标的弱化。

4.2 课程的理论教学现状

该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该课程的知识。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作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道路工程材料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多,因此,应课前预习。但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并不重视,仅仅是在课堂上提醒他们要做好准备,并且作业布置过多。

(2)该课程的授课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在更替中。

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相关的新知识和理论融入课堂中,导致了教學内容的落后。

(3)教室里的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在一些老师中,讲授式仍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由于道路工程材料课内容广泛,分布也广泛,单纯靠传授知识,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让他们觉得很无聊,很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同时很多老师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讨论,而不能让学生发挥。

另外,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在其上面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而且一些老师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改错、指导和并未真正做到位。

4.3 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

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讲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目前,道路工程材料的实验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讲述、学生机械式地根据教师的思维进行教学实践的阶段。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试验中不能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不详尽的分析。编写实验报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只会在报告中列出自己的实验过程,很少有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自己的实验做出自己的判断。

(3)考试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造性。当前,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评价主要是从出勤率、实验报告书写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的测试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认为自己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程序来做实验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样的测试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实验教学的形式多于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造性。

5 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构建建议

5.1 增设计算机类相关课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上,少部分学校将计算机融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中,就算有,也只是在大一的前半学期开设了一门C++等课程。短期的教学既不能使学生对专业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也不能使他们学会运用网络工具来解决交通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推动道路工程材料的教学改革,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对自己的课程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学校多开设有关道路工程材料的软件课程,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5.2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混合式教育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技术与环境的互通,创造有助于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互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体讲授过程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袖。利用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建立深厚的知识和发展思维提供空间与支持。

5.3 以问题为中心,导向深度学习

基于情景知识理论分解具体的学习任务,创建由浅入深的实际问题的情景,实现以问题为核心的授课。构建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框架,帮助与引导学生连接新旧知识。并且将重点与难点转化为问题,在知识应用阶段提供变题练习,使学生在知识整合与迁移运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最终掌握一门学习技能。以问题为驱动,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系列活动,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5.4 培养高阶能力,关注学习过程

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一个关键特征,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围绕这个关键特征,关注学生的互动性能力、创造性能力等高阶能力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教育中的高阶思维意味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直接相关,深度学习方法与高效率的学习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与方法,按照认知规律设计学习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并加强学习反思。

5.5 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每个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是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此,高校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优势的同时,也要主动发掘校外的各种资源。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强化校企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以亲自参加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来给学生上课,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际的操作过程、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实务内容;

6 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道路工程材料为例

6.1 课前知识获取

课前通过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将《道路工程材料》章节浅层的知识放置课前,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围绕每一章节知识点,通过雨课堂发放微课和课程PPT,并推荐相关视频以及相应的电影、纪录片等,同时依据上述材料提出思考题,根据学生的预习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更准确、高效地分析学生的情况,进而有目的性地调整教学方案设计,实现更有智能地教学。

6.2 课中知识反思

课中,教师创设情景引导问题,设计交互点,推动知识反思。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和讨论,解决学生在课程上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将重点以章节内容为中心,来设计出一系列有趣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充分沉浸其中,整合知识、内化知识点。

在此过程中,通过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安全、积极和包容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高度的期待给学生增加一些交流的机会、注重学生优点来建立的。支持和引导不同学习类型的同学进行不同的分组,以便更好地展现各自的优势和不同点;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互相尊重放入原则,拟定基体规定,不但创造一种向上的学习分为,而且可以作为评估团队协作能力的基础;同时,团队见着活动也会激发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果同学们都是积极的合作,那么他们会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也是深度学习的强大支撑。

6.3 课后知识具象化

通过此前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较全面掌握,但可能是表面理解,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上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搜索、查阅相关知识,巩固老师课上所讲内容,促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深度性,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老师将线上与线下工具相结合,由浅入深转化创设检验知識的真实场景。如道路工程材料中“沥青延度实验”章节进行课程讲解,通过观看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演示,了解实验操作全程,有了感观的认识;再通过实际实验操作、老师与学生就实验内容的交流,对知识进一步的巩固,让知识从感观到理论的升华。

6.4 巩固提升个性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定期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结合学生在课内外的表现,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不同的课程指导。在课后拓展任务环节,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目标,设计不同的授课活动内容。同时通过网络检索道路工程材料的各种版本,并将其知识内容转化为思维导图,互相学习探究,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结语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从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对学生深度学习成效的评估中可以看出,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加有目的性,以保证学生的思想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运用现代信息科技,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从而可以协助老师决定,哪种观念或技巧,要花较多的时间或延伸式的学习,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他们的基本知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网络相应的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的知识收集,并注意利用资源开发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探索与研究,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Eric Jensen,Le Ann Nickelsen,温暖译.深度学习的7种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12.

[2]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  12.

[3]姜涛,申斯乐,王亮,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有效性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8):114117.

[4]张建武,汪潇,李志新,等.新工科背景下《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内江科技,2020,41(11):149150.

[5]彭玉青,郭永芳,汪鹏,等.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和实施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9):5355.

猜你喜欢
混合式深度学习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工学类课程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