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重拾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关怀

2023-08-29 15:11唐新宇郑新李继宇陆景春刘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双减体质

唐新宇 郑新 李继宇 陆景春 刘英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寄予厚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实现青少年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国民健康水平和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化的今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升入一所优质学校依然是保证竞争力的唯一标准,这无疑使儿童青少年学业负担加重,他们除了在工作日接受固定时间空间的学校教育,课后还需要参加各种学业提升班、冲刺班,缺乏时间进行运动锻炼、休养生息,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像营养不良和肥胖、近视、心理卫生问题等更是屡见不鲜。

鉴于此,本研究将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出发,探寻“双减”背景下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有效发展的客观条件,提出“双减”政策下适用于学校场域下,能高效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意见和建议。

一、“双减”政策重拾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关怀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受多种因素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学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时间不够。研究指出,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儿童青少年具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参加艺术活动等,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孩子的脑力发展,使儿童青少年有健康的体魄,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总之,“双减”减掉学生对作业的恐惧心理,减掉低质量、低效率的重复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生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一)学业负担重,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业成绩毋庸置疑是儿童青少年、家长、教师关注的焦点,导致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体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儿童青少年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校的考试以及家长对他们的监督等来自学校与家庭环境中的外部因素;其次,儿童青少年还要承受自己对于高分的渴望以及和同学之间基于考试分数的优良高低比较等来自心理的内部因素。因此,家长急切找各种补习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迫于升学压力给学生布置各种家庭作业希望提高成绩,但这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更多学习压力和作业量,学生没有可支配时间学习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参与体育锻炼,长期以来使得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在为文化课让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增加了身体、心理负担等。

(二)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据已有研究,由于家长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影响着对孩子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未从长远的角度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作打算,直接影响了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一直以来,大多数家长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良的标准,甚至于将其作为预见孩子未来是否具有前途的一種判断,这些无不显露出家长对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漠视。此外,父母对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低,不愿意支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过分担心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会受伤,担心体育锻炼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等,导致家长对于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持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也影响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存在抵触心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三)场地资源匮乏,缺少适宜锻炼场地

体育场地的匮乏是多数学校和其他社会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场地资源以及器材设备都是有限的,无法同时满足每个儿童青少年运动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脚步”,久而久之形成了懒惰意识,不参加任何运动,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区的场地建设以及设备也都是有限的,甚至有些小区没有建设运动场地,其中一些公共的运动场所未对外免费开放。对此,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对推进学校体育场所开放做出了实施的方案,在学校的体育场所首先保证本校师生的教学需要和日常活动需要基础上,优先向儿童青少年和社会组织开放,加强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有效地保障儿童青少年的人身安全,不断积极营造运动场所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的氛围,给儿童青少年一个安全美好又合适的运动场所,不仅培养了儿童青少年喜欢运动的习惯,更是加强了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三、“双减”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一)家长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培养

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家长不应该是旁观者、挑剔者,更不应该是放任者,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辅助老师进行教育教学,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想要让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得到有力促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得到良好提升,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并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无穷力量,其关键之一在于家长的体育观念。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增强锻炼意识,落实家庭体育监管,培养孩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优良习惯。

首先,家长在体育锻炼方面应身体力行做孩子的好榜样,率先养成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例如晨跑、打球、跳舞等,为孩子树立标杆,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如带孩子观看体育比赛、参与比赛等,直观感受体育竞技所带来的快乐。其次,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而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学生尚未认识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所以,要想让运动成为青少年的习惯,离不开家长的约束与鼓励。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与青少年共同制订科学的家庭运动计划、日常监督准则等,设立各自的运动目标和奖惩措施。每当青少年完成学校的家庭体育作业、达成运动小目标时,应及时给予口头鼓励,使其获得充分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从而使青少年对体育活动更加热爱,指引其自觉参与。在此过程中,良好的运动习惯被养成,亲子关系进一步改善,还能够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功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坚强和勇敢的意志品质。

(二)鼓励更多运动场所向学生免费开放

“双减”政策实施落地,各地为支持“双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推动全民健身,节假日学校运动场所对外开放,开放对象为周边居民、机关单位职员、学生家长及学生,为广大居民特别是学生锻炼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场所,并且政府鼓励各种营利性体育场所对学生进行票价优惠或者是免费服务等,促进儿童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节假日场所开放政策让学生、儿童青少年平时体育锻炼得到极大的便利,在“双减”政策下课余时间变多的学生们有安全锻炼的场所可去,自然就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双减”政策的提出,多彩課后延时服务,让“双减”政策落地生花,儿童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运动和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时相关的文件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自“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的作业量减少了,课外服务增多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提高了许多,同时也缓解了家长的许多焦虑。“双减”工作扎实推动,落实落地,能有效抓住孩子们的时间和兴趣,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培训内容和服务,各地方都关注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家长开始重视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培养,体育运动对孩子来说有利于身心发展,让孩子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一项技能。“双减”让儿童青少年有了锻炼身体的时间,有利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

(三)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健康发展

为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发文明确指出,坚持以学生为本,保证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采取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保障校内课后托管时间,减轻儿童青少年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分类明确作业质量,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聘请正规机构的优秀教练员、老师进入学校进行课外辅导,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业,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种类、校外培训机构必须非营利机构,营利性机构必须强行关闭,严禁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周末休息日及寒暑假日进行学科培训、补课。为学生赢得大量课余时间,儿童青少年就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喜欢的书籍,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自身体魄,发现自身的潜力,一来能保障课堂和课后的教学质量,二来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更加茁壮成长。

(四)建立课外体育锻炼制度

推进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键在于建立课外体育锻炼制度。首先,学校应在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不安排理论课教学,应安排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兴趣开设各类体育兴趣班,为学生掌握一项体能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周末和假期应安排一定运动量的体育锻炼,课内结合新课标要求教授学生各类体育运动技能,课外延续和拓展体育素养检测内容,督促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第三,建立课外体育锻炼评价机制,对于在课外体育锻炼表现好的同学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在课外体育锻炼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处罚”。

(五)提高学校和家庭对“双减”政策的认识

学生全面发展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也需要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关键在于提升学校和家庭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使学校和家长认识到评定一个孩子的标准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其有饱满的精神去学习,相辅相成,双向促进,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儿童青少年兴趣是教师和家长的任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家庭教育助力,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配合“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当前“双减”政策落实落地,为助力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引领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给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带来了机遇,也培养了儿童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解决了儿童青少年及学生家长的大部分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家长对于学业“内卷”的担心和“一心升学”的压力。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双减”政策将随着大众的群策群力会越来越规范化和程序化,国家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也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通道,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GZMUSK〔2021〕YB14)。】

(唐新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质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双减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