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29 06:00马淑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心理学阅读教学

马淑芳

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的关注点也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果转移到了学习过程,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致力于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于上个世纪末期提出,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强调对人类美德的探索,提倡积极面对生活。积极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致力于挖掘积极人格,使人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担负着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目标为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获得有益的启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积极心理学,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积极的心理。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人类在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这些体验进行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目标。处于积极的情绪体验,人们可以获得正向的情绪价值,进而激发出接近性行为或者行为倾向。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感官愉悦,指的是在满足本能需要之后人们产生的愉悦感受。比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产生愉悦的感受。第二种是心理享受,指的是在满足精神层面需要之后人们产生的心理体验,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情绪体验。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经过课外和课内的积累之后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享受感。当前,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心理层面的享受,通过挖掘人的潜能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之后,学生的内在实现和外在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积极情绪体验唤醒,将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使他们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课堂状态。

(二)积极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潜能,这会对人们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对六大美德进行研究的同时,积极心理学还提出了二十四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的形成不仅与个体内在的思想有关,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外界引导加上自身感悟的情况下,个体可以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这对于他们长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其中社会生活体验是形成积极人格特质的重要因素,在真实的体验中,人们会形成相应的人格品质。这启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验,通过引导的形式使他们将文章内容与自身的社会生活体验进行联系,在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探究的基础上塑造健全人格。与此同时,归因方式也会对人格特质的形成产生影响,这启示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正确归因,使他们形成乐观的风格,培养积极的思维,抑制消极情绪,健康快乐成长。

(三)积极的组织系统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组织系统包含了国家、社会等系统;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则包含了社区、学校、家庭等系统。通过构建组织系统,人类可以产生归属感,培育积极力量、形成积极品质。积极的组织系统强调环境的影响力。在积极的环境下,个体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和心理,能够形成比较健康和健全的人格特质,人生态度也会相应地发生转变。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涉及了学校、班级等多个组织系统,这些系统的营造会对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堂上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感受。这不仅可以使阅读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积极品质,语文阅读教学也会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重要的目标,致力于使他们在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感悟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積极心理学融入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积极的情感、品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美德教育,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将语文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因素、价值观因素等充分挖掘出来,以此作为载体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使他们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阅读动力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再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仍然不够关注,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文章,很少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完成课文的学习之后机械化地进行积累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消。在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情感体验、人格特质以及组织系统等角度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出来,使他们更加积极和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阅读感受更加关注,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增强他们的阅读动力,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自主提高能力,在深刻感受阅读乐趣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并在课外主动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展阅读视野。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中包含了积极的组织系统,主张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激发个人的积极心理体验。在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特定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和形成感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探究等多样化的方法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并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整,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教师会在阅读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挑选适合的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基于最近发展区接收学习内容,建立阅读的信心。同时,教师还会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充分发挥出来,将阅读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以此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启迪,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规范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和健康的态度,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寻找教育元素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会将教材作为依托,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在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关注其中与情感和心理有关的教育元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发挥自身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多维度解读,进而在其中找到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进行提炼之后融入课堂学习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情感来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感受,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情感熏陶,在对文本内容深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自身情感进行调节。

比如在学习《春》这篇散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作者描写了春景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对春日美景进行描绘的。在完成文本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使学生探究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在进行学习和赏析的过程中获得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这都是教材所传递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元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反复朗读,感受内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因素,感悟作者对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向同伴分享句子的精妙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感染,产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

(二)正确定位目标,体验学习快乐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设定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这会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引。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尤其是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目标的设定,将关注点从学生的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

一方面,要重视对目标的过程阐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使他们将过程作为导向来获得喜悦感和满足感。比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旨,体会母爱的伟大之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我”和母亲在面对人生困难时的态度和想法进行对比,以此来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我”内心的愧疚和自责。通过这种形式的目标,学生可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使后续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划分,促进三维目标的相互融合,更好地实现在情感层面的目标。这要求教师在目标设定的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各个目标之间形成合理的层级梯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进而更好地达成目标。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时候,教师在融合积极心理学的情况下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第一,关注文本细节,从细节描写出发探究人们受骗的原因;第二,思考骗子能够成功的原因;第三,從皇帝的经历出发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在分层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同时可以构建起层次突出、结构完善的教学整体。

(三)实施情感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主动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使阅读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对情感因素进行渗透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感染和影响他们。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探究和自我思考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比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实施情感教学,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邓稼先先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使他们对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基本的了解,明确邓稼先在我国核物理领域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分析邓稼先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组织他们对邓院士的优良精神和高贵品质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对人物形象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将邓稼先作为学习榜样。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教材中寻找教育元素,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在课堂活动中实施情感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心理学阅读教学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