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沉浸式阅读素养的提升

2023-08-29 06:00陈立静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陈立静

小学语文沉浸式阅读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上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沉浸式阅读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沉浸式阅读模式的构思与创设,运用沉浸式阅读模式来强化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小学生自主实现沉浸阅读,助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积淀并发展个人的阅读品质,进而达成语文学科阅读素养提升目标。本文就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小学生沉浸式阅读进行深层次探析,旨在帮助语文教师落实沉浸式阅读理念,全面提升和发展小学生的沉浸阅读素养。

阅读方式的探究与创新是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关键,通过沉浸阅读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品质已成为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核心点。沉浸式阅读能够自发调动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动性,激发小学生阅读的主观感知能力,从而丰富和提升其阅读素养。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出发积极思考必要的教育教学策略,注重沉浸式阅读活动的模式创新与理念优化,帮助小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强化阅读感知,在不断实践中发展个人的阅读品质。

一、革新阅读指导理念,体现沉浸式阅读价值

沉浸式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备受关注,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全新的阅读指导思想,体现了一定的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

(一)顺应了时代发展

信息科技与人文素养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人们的大量阅读,在阅读中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能够准确分辨信息、掌握信息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个人阅读素养的培养对于促进其未来成长至关重要。通过沉浸式阅读理念的实现能够让小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参与阅读的机会,帮助小学生发展其阅读素养。传统阅读教学中只关注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及阅读量的增加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阅读教学发展的目标。沉浸式阅读教学体现了对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顺应阅读时代发展趋势,注重加强对学生沉浸阅读感知能力、文本本真理解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训练,助力小学生阅读实践与綜合运用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践行教改发展要求

在我国素养教育改革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逐渐深入落实,但是教育领域实践中应试教育行为依旧存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沉浸式阅读教学能够更加充分践行素养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更加体现了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角色。沉浸式阅读教学结束了传统概念中的阅读思维模式,让学生实实在在走进阅读实践中去,丰富其阅读体验,收获阅读乐趣,逐步丰富和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及体验价值。同时通过沉浸式阅读模式开发充分践行了教改要求,在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小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综合素养发展。实现小学语文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深层次提升能够为小学生阅读素养形成创造条件,助推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系统发展。

二、优化语文阅读内容,明确沉浸式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课本出发积极思考课文中适合沉浸式阅读的文本内容,同时结合沉浸式阅读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活动,以活动为手段促进沉浸式阅读效果的稳步提升。

(一)实现普通文本阅读向专题阅读的合理转变

沉浸式阅读需要建立在明确的阅读目标之上开展的。教师在组织落实沉浸式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沉浸式阅读目标的设计,通过实现普通文本阅读向专题阅读的转变来具体化沉浸式阅读目标,进而显著提升阅读效果。沉浸式阅读需要注重文本感知与内化的技能融合,阅读过程中要对阅读技巧的培养,阅读情感的交融与阅读价值的运用等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阅读目标导向引领阅读活动的开展,以此来激活小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真阅读的潜能,了解阅读课文之后的内涵和情感,实现专题阅读目标。

在《狼牙山五壮士》沉浸式阅读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沉浸式阅读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目标实现专题阅读和自主学习。就文本感知与理解运用目标的设定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庙”“崎岖”的准确认读、书写,让小学生能够明确课文层次的划分,准确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语感、语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真实感受;在阅读体验与阅读方法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关键片段来感受革命战士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惊人壮举;在感知领悟与阅读价值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中讨论五壮士的感人事迹,从而在阅读行为中实践了爱国及信仰教育,帮助学生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伟大品质。通过沉浸式阅读不同维度教学目标的设定来实现文本阅读向专题阅读的转变,让不同特色的文本得到多维解读,帮助小学生感受阅读作品是魅力和文学价值,最终达成沉浸式阅读目标。

(二)实现沉浸式阅读目标与阅读活动的深度融合

利用沉浸式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来体现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现,让学生能够“沉浸”在丰富、生动的阅读氛围之中,以求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系统提升的育人理念。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每篇文章能够应用到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善于从普通文本中挖掘专题阅读内容,将普通文本阅读转化为专题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中,从而在自由、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实现个人阅读素养的巩固提升。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文本中情感体验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为沉浸式阅读开展提供易于理解的好素材,达到事半功倍的沉浸阅读效果。

教师在组织《祖父的园子》这篇记叙性抒情文章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沉浸式阅读目标与阅读活动的深度融合,为达成沉浸阅读目标做足准备。通过沉浸式阅读模式的开展引导小学生感受文章中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和画面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主要体现的是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师要通过必要的阅读实践策略来帮助小学生感受这种情感,进而达成阅读实践目标。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回忆自己的多彩童年。通过讲述、对话、表演等方式充分触发学生的记忆。利用这种边阅读、边回忆、边感知的方式让小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本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叙事手法,最终达成沉浸阅读的预设目标。

三、创新阅读教学新模式,构建沉浸式互动新空间

沉浸式阅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备受关注的焦点。教师要积极打造沉浸式阅读互动新空间,凸显学生沉浸式阅读的主体效果,逐步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系统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品味及效率。

(一)以表演导读,丰富沉浸体验

剧本杀、课本剧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广泛应用在课堂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促进阅读的方式已经发展成为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任务组织落实阅读活动,进而达到丰富小学生沉浸式阅读体验的目标,为其构建沉浸式阅读环境,实现沉浸式阅读。在落实阅读活动实践任务中,教师要善于将单纯的课本阅读转为实践式阅读,让阅读形式更加灵活丰富有趣,带给学生良好阅读体验与互动。待学生掌握课本故事情节与角色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剧本杀或者课本剧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顺利实现沉浸式阅读体验与文本感知的目的。

在组织《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对整个寓言故事情节进行整体了解。待学生基本掌握寓言故事情节之后让学生通过剧本杀或者课本剧的形式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沉浸式的表演,让学生获得丰富表演体验和文本感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哲理。利用沉浸式表演形式能够让小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上,进而准确掌握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达成沉浸式阅读的实践目标。

(二)以提问促阅读,鼓励沉浸阅读

以提问促阅读也是组织沉浸式阅读的常见形式之一。教师要落实好小學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作为问题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着的角色,为学生打造生动的沉浸式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学习的乐趣,体现良好的沉浸阅读效果。教师要增加多维度立体阅读训练,通过对教材阅读分享、对优质阅读材料的专业解析、对国内外古今经典书目、课例进行典型剖析等多维途径促进小学生提问导读的实现。鼓励小学生从人文、历史、科技、自然等维度进行阅读,打造沉浸式阅读新模式,让沉浸式阅读成果最大化、最优化。

教师在组织《望洞庭》和《望天门山》古诗对比阅读时,教师就可以“以提问促阅读”的方式将阅读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进而达成沉浸阅读目标。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望天门山》中颈联和尾联中两岸青山和孤帆一片的对仗特点是什么?”“能否更换为一片孤帆”等等。这样就可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最终实现沉浸式阅读,发展其个人沉浸阅读素养。

四、改革阅读评价机制,鼓励沉浸式阅读分享

沉浸式阅读教学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沉浸在语文环境中来活动,体现学生沉浸行为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扮演好阅读者角色,教师则发挥出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实现语言品质、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阅读评价机制的改革,发展学生语言感知和运用的能力。

(一)改革反馈机制,巩固沉浸式阅读成果

阅读反馈机制能够有效检测小学生阅读成效。教师要善于借助多种阅读反馈方式来检验沉浸式阅读实施效果,帮助学生实现深度感知,巩固阅读成果。教师要善于借助课堂训练或者小程序等手段促进训练学生沉浸式阅读素养发展,尤其将检验重点放在对阅读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对阅读文本文化的客观分析和深度感知上,进而为小学生沉浸式阅读素养提升创造条件。

教师在开展沉浸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活动中,就可以利用多种阅读反馈方式来检验小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沉浸式阅读开展效果。教师可以将“为什么老屋不会倒”的问题抛给学生,以此来检验学生沉浸式阅读情况。有的学生指出老屋善良才不会倒;有的学生指出老屋有所牵挂才不会倒;有的学生指出由于老屋每天都有小动物陪伴才不会倒。通过这种反馈,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小学生沉浸式阅读开展情况。通过沉浸式阅读,让学生探究阅读感知能力得到锻炼,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发沉浸式阅读思考

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当代先进的阅读教育理念,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高效。沉浸式阅读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小学生获得沉浸式思考的机会,从而优化小学生思想品质,锻炼个人良好的阅读素养。教师要注重体现阅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质,不断提升沉浸式阅读实施效果,促进小学生学会沉浸式思考,提升其个人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在组织沉浸式阅读《父爱之舟》阅读活动中,一定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感设计阅读活动。在沉浸式阅读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来触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小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感受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变化,进而深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小学语文学科教改的深层次发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系统训练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攻坚目标。在沉浸式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明确沉浸式阅读教育目标的渗透和融合,通过优化阅读内容、创新阅读模式、改革阅读反馈机制等途径推动沉浸式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沉浸阅读热情,让学生在优质阅读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