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2023-08-29 06:00叶海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篇听力教学法

叶海亚

小学生活泼好动,故事不仅是他们了解周边事物的重要渠道,还是他们学习英语的良好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故事教学法,运用故事中的情感要素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高效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引入故事教学,优化教学流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优化课程导入

由于汉语的思维与英语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们初步接触抽象化的英文表达时,难免会产生抗拒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重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预估学情,设计教学目标,铺设教学内容。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生的视角、生活经验与教师截然不同,这也导致他们无法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的方式,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学习需求。

以译林小学英语My family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图片“What a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doing?”结合这一问题,学生们一边观察图片,一边尝试性地用短句表达图片中发生的故事。“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having dinner together.”随后教师继续引导:人物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他们可能会聊些什么?根据适当的生生互动,学生们普遍认为,图片中的人物应该是一家人,他们正在聊有关春节的话题,因为图片的背景有许多节日元素。这时,教师引出本单元的主题词 family。接下来,学生将从语篇理解、口语表达中了解、学习各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述。当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再拿出课程导入阶段的图片,并邀请学生们构思可能出现的聊天内容。

将故事融入课程导入环节,旨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点出发,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引入需要切合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明晰学生的兴趣所在,还要将教材内容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快速调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新知学习中。

(二)优化课程讲解,提高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由于学生们缺乏基本的英语思维,所以,当他们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常常会不知该如何下手。此外,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如何提升他们英语思维品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点;如何让他们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程讲解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还可以依托角色扮演等形式,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带领他们渐入佳境。

以译林小学英语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学习了Story time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演绎“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个童话故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活动开始前,提出了三个问题,即:How many characters are involved in the story? What are the characters of a king, a tailor and a citizen? How to represent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结合上述引导,学生们一边体会故事内涵,一边按照人物特点拟定台词以及表演方式。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各学习小组需要将最终的表演成果以视频的方式上传至指定邮箱。随后,教师筛选质量高、有创意的视频,并将其纳入微课的设计。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与看法。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喜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吸收、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带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此过程中,还会提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间的互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二、重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一)分析故事情节,优化听力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听力教学作为与阅读教学并重的教学板块,旨在锻炼学生的英语发音与思维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听力不重要”的想法。然而,从实际的听力教学内容来看,故事化的听力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融入听力练习。通过重复材料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与此同时,针对材料中出现的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复述大致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将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发散思维,完成故事的分析。

以译林小学英语A healthy diet为例,在讲解Story time之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语篇的音频“How many protagonists are involved in the article? What are their good habits?”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们一边理解音频大意,一边寻找相应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求他们不能用笔记录具体的答案。在后续的听力材料分析中,教师在PPT中展示了一张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学生相继总结两个主人公的好习惯。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先选择几名学情较差的学生,再根据问题的难度,逐步选择学情较好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学生们能够了解故事的大致走向,并从中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听力教学提供了更多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善于运用听力材料,教师除了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法,分解听力材料,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复述故事内容,促进观点表达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语篇内容时,更加关注其中的词汇、句型以及语法,而忽略了语篇蕴含的情感以及观点。为了避免传统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在讲解完某一语篇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区别于背诵课文,学生需要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以更精炼的语言、更清晰的逻辑,讲述文章内容。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展开差异性的引导。针对学优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回答,并防止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心理;针对学困生,教师要耐心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以译林小学英语Cinderella为例,“What is the story told?”由于学生在前期的课程讲解中,已学习过相关的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整篇文章,所以,教师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复述Story time的内容。考虑到个体差异性,教师首先选择一名学情较差的学生,并鼓励他尝试性地聊聊自己印象中的Cinderella。随后,教师发现,受词汇量的限制,该生在复述故事情节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且从句型的使用来看,该生使用的句子全都是简单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边记录下学生表述,一边邀请一名中等生进行适当的修改。在此过程中,中等生能够将原表述中的词汇、句型错误改正过来。最后,学优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合。经过一系列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们逐渐还原了Cinderella所有的故事情节。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分享欲,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情以及他们的情感诉求,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让学生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

三、设计多元活动,促进师生互动

(一)拓展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很多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生动、有趣的对话,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复述对话的基本内容,也可以拓展教材内容展开多元的知识探索。通过适当地辩论、演讲以及短剧表演等方式,学生们能够在分享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加深语篇故事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设计者等角色,构建适当的情境。比如,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并引导学生们将词、句、语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以译林小学英语Our animal friend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设计情景对话。“If you visited a zoo with a friend, how would you ask him about his favorite animal?”针对这一要求,学生们尝试性地将实际生活与专业知识连接起来。比如有的学生提问: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这时他的搭档突然忘记大象的英文表述。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后续的成果汇报中,学生们逐渐脱离课本内容,自行设计对话内容。在生生互动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卡顿”,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利用多元的表达方式,完善自己的答案,并且在后续的师生互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语感需要不断培养,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以及倦怠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构建适当的教学情境,设计多元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尽自己所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确保他们的独立表达。

(二)结合英语绘本,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英语绘本,引导他们进行故事的创作。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英语绘本涌入市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可以将动画版的绘本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复述故事内容,回顾故事情节,还可以让他们针对故事的走向以及发展,进行续写。经过一系列的绘本创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以译林小学英语How much?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视频配音活动。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学生可以选择视频配音或原创台词两种形式。经过初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想要挑战“原创台词”这一任务。随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剪辑后的短视频。由于大部分的场景均取自影视剧作品,所以,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在理解视频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台词。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词汇量不是很丰富,所以,各学习小组既可以挑战英语台词的设计,又可以拟定中文台词。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相继分享自己的成果。区别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教师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展开学生互评,让学生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使用情况,还依托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问。

故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故事化的表达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意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们摆脱重复背诵、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设计多元的教学任务,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既能了解真实学情,又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旨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依托故事化的表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积极性。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英语学习简单化,即:英语学习仅包含词汇、句型、语法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面对抽象的学习内容,教师会引入故事教学法等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从多元的故事内容中获取基本教材知识,实现词汇、句型的灵活应用,又能在有序地引导中实现故事的创新、拓展。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教学法的引入,需要配合整体的教学节奏,如果教师过于追求故事的新穎程度,可能会降低授课效率进而影响师生互动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语篇听力教学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