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023-08-29 06:00徐张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内容动作

徐张敏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典型代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良好精神和品质,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经验与智慧的具体化,成熟的武术招式不仅具有抵御外敌、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内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武术中蕴含的哲学、美学等深邃内涵,使其与教育的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基础。在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毅力。除此之外,武术的形式结合地理区域、文化区域以及个人思想等多方面要素,其内容与形式十分丰富,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武术教学概述

学习武术,推动武术在校园中传播,重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武术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校园中推广中华武术精神,为推动中国武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基础。中国武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武术精神更是博大精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武术的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精神面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需求,民间习武风气也在不断高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借助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推进的大趋势,将武术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既能够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又能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武术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武术运动所体现的精神与品质与全世界体育文化的精神是相通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武术教学,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者逐渐认识到武术的教育价值,并开始推动武术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但在当前的小学武术教学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小学武术教学质量,就需要详细了解武术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把握小学武术教学的核心要点,有针对性地形成小学武术教学质量提升措施,使武术教学成为推动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武术教学资源匮乏

结合当前已经开设武术课程的小学学校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资源匮乏是一项尤为突出的问题,在师资力量、校本教材和教学器材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明显。首先,一直以来受到教育资源分配的限制,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资源都明显短缺,而在武术教学开展的初期,这一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武术教学课程都是由体育教师先自学,再教给学生,虽然武术和其他运动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毕竟不是专业的武术教师,这就导致了武术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材对于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校本教材是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编纂的用于指导本校教学活动的教材。中华武术本身的内容比较丰富,要将其设计为系统性的课程,就需要形成科学的教学纲要。但根据当前诸多开展武术课程学校的教材设计情况来看,基于本校的校本设计还是比较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教材,无法实现武术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最后,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课程教学一样,需要专门的教学场地,一些武术课程可能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器材,如刀、枪、剑、棍等,武术场地和武术器材是整体性武术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武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保证武术场地和武术器材等硬件供应十分重要。但是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很多小学,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学,武术硬件资源的供应还是比较困难,这也对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对武术课程的重视不够

武术最早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我国的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其作为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对武术教學的兴趣都比较高。但从整体上看,对武术教学比较重视的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占比还是比较小。在我国小学课程设计中,学校管理层的认识和决策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校管理层对武术教学缺乏重视,武术教学的开展就很难得到保障。学校管理层的态度还会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看法,这会导致武术教学内容的缩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一些学校管理层对武术教学较为重视的学校中,这些学校在学生的武术教学成果、特色武术课程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武术教学提高重视程度的积极意义,在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前期阶段,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重要。

(三)武术教学标准化程度较低

武术运动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必然要走向标准化,这也是现阶段武术教学发展的重点工作。虽然武术运动进入我国教育体系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这段时间教学中,武术教育并没有形成以现代教育科学为基础的标准化教学体系。小学武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就必须要以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形成统一的武术教学方法和教学纲要,并能准确地分析武术学习给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如果课程内容缺乏标准化,就会导致教学内容变得混乱和随意,在小学生接受武术教学后,其改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测评,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武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展开。

(四)武术教学文化教育不足

武术教学应该包括技能教学和文化教学两个部分。在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中,武术技能教学能够强身健体,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这一文化认知养成的关键时期,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要。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代表,在长期的传承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武德为核心的武术文化内容能够与小学德育教育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但在当前大多数的小学武术教学活动中,武术教学都是以武术技能教学为主,对文化、理论部分的教学不够重视。这种简单地将武术技能作为武术本身的认识,会影响学生对武术的价值与作用的理解,也会阻碍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文化的传承。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武术教学活动中,文化教学的不足也是一项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缺乏学科理论支撑

基础教育事业以科学理论作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小学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明显的缺乏学科理论的支撑,这也是阻碍小学武术课程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因素。武术虽然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在武术运动走进校园,逐渐学科化的过程中,诸多教育者就一直在探索武术科学化的具体路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成为体育运动中的一项正式竞赛项目,相应的武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在一直加强。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学科学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既有一些地区武术学科本身就不受重视,也有武术教学的开展范围还是比较小,导致对小学武术教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投入不足。形成学科支撑的科学化武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应该作为现阶段小学武术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小学武术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武术教学包括技能教学和文化理论教学两部分,在武术文化理论教学中,既要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要融合现代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共鸣。中华武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将其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避免将武术文化理论过于复杂化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技能教学中,教师应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把握武术动作的精髓,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武术招式的拆解。如在拳法学习中,一些拳法体现拳的力量和速度,体现了刚勇的要求,而一些拳法则重视出拳的技巧和姿态,体现了对身体节奏的掌握。还有一些武术动作脱胎于特定的动物姿态和植物造型,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些动作的核心特质向學生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小学武术教学不能完全与竞技需求等同,对于其中一些容易对自身造成伤害的动作应该将其删除或简化,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教师也可以调整其顺序或进行简化。

(二)引进线上教学方式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学时有限,能够用于武术教学上的时间也比较少,对于一些复杂性较强的武术动作,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讲解透彻。同时,目前还广泛存在着武术器械、场地等硬件条件方面的不足,也对线下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武术教学中引入线上教学方式,将武术教学设计为一个个专题,包括拳、剑、棍等,结合线下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对武术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同时,在线上教学中,通过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武术动作进行更细致地分解,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学生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武术类型去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武术动作。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发挥线上教学资源的动作,将线上讲解与教材进行对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了解武术的历史故事,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德育渗透

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武德教育中德育价值的挖掘。在学生因为武术学习的困难或身体上的疲倦劳累而想要放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武术的故事,如闻鸡起舞等,激发学生的坚强意志。在学生不理解武术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李小龙的故事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在小学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品德和品质,将小学武术教育打造成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

(四)规范教学内容

武术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实现武术的价值和效果,就需要学生的动作达到标准,规范学生的方位路线和内外动作。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规范、正确的形体动作对学生展开指导。在武术教学中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其中一些身法、力道、眼神和神韵,单纯地依靠文字和语言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老师的动作。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示范,保证动作的连贯、流畅和到位,然后教师再对动作进行分解,尤其是对于难度较大、套路较复杂的武术动作,教师可以按照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完整示范的顺序反复进行,确保学生的动作达到标准要求。

(五)优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很多地区在师资力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教学时间也比较有限,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很明显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缺少专业的指导,学生的武术动作达不到既定的标准,不仅会降低武术学习的成效,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安排一到两个天赋较好、学习速度快并且动作标准的学生,教师可以花费较短的学习时间来确保这些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然后由这些学生指导、帮助其他组员进行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同一小组的成员也可以互相讨论,通过不断地互相纠正、互相鼓励,达到完全掌握的效果。

(六)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除了体育课堂,教师还可以将武术教学融入其他校园活动中去。如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武术表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武术比赛。在集中表演和比赛前,各个班级可以在课余时间自己组织进行练习。对于在学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班级,可以由体育老师带队报名参加更大型的比赛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比赛,和其他学校展开交流。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也可以邀请专门的武术教练和武术家来学校进行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武术宣传,加强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和认识,充分推动中国武术和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推广与传播。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融入武术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强健学生体魄的目标,同时以武术中蕴含的哲学、道德文化对学生形成精神上的熏陶。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武术教学的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具体发展状况展开教学,实现对中国武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内容动作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动作描写要具体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