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联合护理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09-26 01:10高琴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腹部手术护理干预

高琴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干预中应用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 2023年4月医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手术形式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于术后实施西医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后1d、3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及术后康复阶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血清胃泌素高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术后予以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风险,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手术;中西医治疗;护理干预;肠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9--04

在妇产科疾病中,腹部手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切口位置在腹部,因此难免会对位于腹部的胃肠系统产生影响,加之手术器械的刺激、术后引流、麻醉剂应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术后多出现肠功能障碍的情况[1]。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肠蠕动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临床出现腹胀、排便障碍、排气障碍等症状。肠功能紊乱的出现,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关键原因,也是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干预[2]。在西医方面,多通过静脉补液、胃肠动力药物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予以术后治疗,以达到改善其肠功能的目的,提高患者舒适程度,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但是西药单独应用有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影响患者依从性[3]。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中医逐渐被应用至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治疗中。中医认为,术后肠功能的紊乱是术后长时间卧床、麻醉及手术操作刺激的综合作用,导致患者胃肠运化传导失司,引起腑气不通、肠道气机失衡,从而导致肠功能障碍,引起排便障碍、腹胀等症状[4]。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良好,结合护理干预工作,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探讨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干预中应用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月- 2023年4月医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手术形式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20~60岁,平均43.42±4.26岁;手术形式: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32例。观察组年龄19~60岁,平均43.87±4.16岁,手术形式:开腹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31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本人与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1)纳入标准:符合腹部手术指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临床资料及此次就诊资料完善;对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无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可与医护人员沟通。

(2)排除标准:对本项目所使用方法不耐受者;机体脏器功能障碍者;患免疫性疾病者,如红斑狼疮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研究过程可能危害医护人员健康者,如HI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出血倾向者;恶性肿瘤,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研究中途转院、死亡,或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者。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于术后实施西医治疗+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西医治疗:术后常规补液,将营养液以静脉输注形式给予患者,同时予以抗感染药物。

(2)常规护理:以沙袋压迫术口止血,加强心电监护,做好引流管保护,避免弯折、堵塞;施以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排便;术后去枕平卧,有呕吐情况者将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6h后可调整体位为半卧位。

1.2.2  观察组  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中医治疗:术后以小承气汤对患者进行治疗,组方为55g大黄,36g枳实,27.5g厚朴,煎煮至20ml,2次/d。术后6~8h行针灸治疗,选大肠穴、足三里,留针30min,2次/d。

(2)情志护理: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情况,强调治疗效果的积极面,避免患者担忧、焦虑;麻醉效果退去后,在室内播放轻柔音乐,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教会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减压法,鼓励患者倾诉负面情绪并耐心倾听;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不可刺激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3)腹部按摩:手术结束8h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予以患者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按摩,注意避开术后、控制力度,5~10min/次,2次/d,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即可停止。

(4)早期活动:首先予以健康教育,强调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鼓励、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无法下床活动者,定时协助其翻身,予以拍背,指导患者于床上展开肌肉活动。

(5)饮食护理:手术结束后6h内禁食禁水,6h后少量饮水,可进食流质食物,而后过度至半流质食品,促进患者肠道蠕动,加快肛门排气。术后禁食易产气食品,保持少食多餐。

(6)疼痛护理:术后24h内,尽快拔除尿管、引流管,如果患者可耐受疼痛,则通过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方法进行镇痛,如果患者疼痛严重,无法耐受,则在咨询医生后,遵医嘱予以药物镇痛;除此之外,还可予以患者化瘀类中药。

(7)并发症预防:帮助患者按摩下肢,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按摩三阴穴、足三里、丰隆穴等,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定时翻身、擦洗身体,避免压疮;通过腹部热敷、湿敷薄荷油,避免便秘;以耳穴压豆、睡前温水泡脚,避免睡眠障碍。

1.3  观察指标

(1)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

(2)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于术后1d、3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

(3)不良反应:康复阶段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腹胀、恶心呕吐、肠梗阻。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檢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

术后1d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血清胃泌素高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康复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妇产科常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刺激腹腔脏器、麻醉、术中牵拉等因素,患者术后多会出现肠功能障碍[5]。该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会造成患者出现腹胀、便秘、肠梗阻、呕吐等不适情况,另一方面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疗及干预[6]。

既往临床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多通过西医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展开术后干预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但患者在术后抵抗力差,免疫力低,西医干预易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患者依从性及舒适度[7]。且常规护理仅注重疾病本身,对患者肠功能、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中医认为术后肠功能障碍属于“痞满”“肠痹”范畴,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多存在气血两虚、正气受损、中焦失运、气机不畅等情况,加之胃肠积热,易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中医认为,对此类患者应以润肠通便、降逆消胀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予以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3d胃泌素高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小承气汤有着调和化食、荡涤肠胃、安和五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达到促进肠胃蠕动,增加胃黏膜下血流量的目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情志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依从性;腹部按摩可缓解胀气、促进胃肠排空、刺激胃肠系统;饮食护理有利于纠正机体营养状态,从而综合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予以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4  参考文献

[1] 卢玥.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妇产科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53-56.

[2] 邢娟.小承气汤加减对妇科腹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3,2(5):109-111.

[3] 党颖,柏妮娜.妇产科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中西医治疗和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595-1597.

[4] 陈先俊,吕荣伟.自拟理气通腑方治疗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6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5):807-808.

[5] 王芳芳,王梅.红藤汤加减灌肠联合苯酰甲硝唑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盆腔黏连发生率、血液流变学与炎症指标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5):1047-1050.

[6] 董海英.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3,38(3):558-560.

[7] 彭丽艳,高珊,尹树旺,等.瓜蒌宽肠胶囊联合西沙必利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5):134-136.

[2023-05-22收稿]

作者单位:745200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中西医治疗腹部手术护理干预
脓毒血症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法
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