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究

2023-09-27 00:15方学平
教育观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标现象语文

方学平

(中山市小榄中学,广东中山,528415)

伴随着学习任务群概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出现,语文教育界对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探讨并不多,实施策略探究也较少。然而,设置“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是开创性的教学改革,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对其教学探究是广大一线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内涵

新课标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意图作了阐述,即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对当代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升文化自信。[1]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剖析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文化是人们所缔造的各种文明的总和。教师选择的文化现象既要有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也要有利于学生责任和规则意识的逐渐形成。文化熏陶是教育的主要方式。[2]无论哪类学校,都应该以文化熏陶的方式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教师选用的文化现象是否合理,影响其能否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

第二,当代即当前时代。教师应该把焦点放在当下,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当代文化现象倾向于一种信息文化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代人的生存方式。[3]教师选择的文化现象必须具有可参与性,应该是最近发生的文化现象,即具有当下性。由此可见,文化现象发生在当下是学生参与的先决条件。

第三,“参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实践性,即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教师应当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选择、剖析和评价当代文化现象,进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4]

第四,新课标并未对学习任务群进行准确的定义,只是描述了一些可以操作的方式。目前学术界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对学习任务群的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5]笔者认为,学习任务群指新课标列举的18个不同的内容系统。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围绕着特定的任务,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特征可作如下表述:第一,学生受到各种当下的先进文化的影响;第二,学生以课程为载体,以实践为路径开展学习;第三,学生对先进文化进行了剖析、评价和传播;第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特点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创造性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这给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情况最为特殊,挑战性最强。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时代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了解什么是当代主流文化,思考将哪些当代文化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目光聚集到当下的社会文化现象上,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当代文化的参与性,决定了“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必须具备时代性的特点。[6]

在教学方式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介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应当准确有效地运用这些便利条件,合理高效地进行教学。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网络互动是学生参与当代文化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从未来社会的趋势看,借助大数据分析“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将会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践性

对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新课标给出了教学提示。首先,教师主要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推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的语文学习活动要具备实践性的特点,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人生经验和浓厚的人文关怀。[6]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组建各种社团,通过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化。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各种文化资源,运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实践性是“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属性。

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即在“做中学”。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应该将活动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因此,安排什么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实践活动,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性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体现在时间维度上。“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教学既包含课堂教学,又包含课后交流;既包含线上活动,又包含线下活动。[7]教师应构建起一体化的综合语文学习范式,让学生在融会贯通的整体中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这种开放的活动形式有利于语文教学向文化意义探究方向迈进,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时间维度上的束缚。

此外,“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内容维度上。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关注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广泛涉猎,不断地透视各类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刻内涵,拓宽语文教学的边界,最终打造出一个以语文为主体的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价值

新课标出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全新概念,这无疑是教育工作者要着重研究的内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横跨普通高中语文的所有教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做出改变

当前,仍有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不能主动选择教学内容,也不愿质疑教学内容。学生只能在教师指定的方式下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虽然层出叠现的教学理论部分地影响了语文教师,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很难满足时代的要求。

新课标认为,“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满足感更有意义。“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侧重于学习过程,这将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作出改变。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教学,而不是传播知识。[7]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获得感。

(二)促使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做出调整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既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适合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学习的需求。新课标多次提到要建设语文学习共同体,提倡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参与当代文化生活。[8]由此可知,通过学习共同体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是实施该任务群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参与当代文化,能够获取较多的课程体验。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创设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即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多元对话,共享成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以活动为载体,“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基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特殊形式,学生身处任务情境之中,这些情境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在反思中获得进步。

(三)促使语文学科教学在本质上的回归

语文学科的核心属性是工具性,这决定了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发现语文规律,形成对语文的认识:一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现语文的规律,形成对语文的认识;二是学习先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语文规律,形成对语文的认识。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理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较少通过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现规律形成认识。“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要求将社会实践活动放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范畴之内,这将重塑学生对语文学习空间的认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迈向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9]学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获取语文的知识,是语文学科教学在本质上的回归。

四、实施策略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涉及的语文教材众多(普通高中教材、职业中学教材,初级中学教材等),可选择的教学内容众多(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社区文化等),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取舍,构建出合理的实施策略,从而最大化任务群的教学效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文化进行自觉提炼

只有对当代文化进行深度关注,自觉提炼,才能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当代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学生要具备对当代文化进行自觉提炼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当代文化由于缺少岁月的沉淀,大部分学生很难判断内容好坏与价值大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物质层面的桎梏,进入文化的核心层面。

引导学生参与当代文化的作用就是探究社会变革的实质,驱除浮躁和焦虑的心理,挣脱商业束缚,提炼文化的时代特质。[10]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化进行自觉提炼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归纳思维是提炼的首要方式,归纳思维的培养以分类对比思维训练为主要途径,分类对比思维是归纳思维的基础思维。通过训练分类对比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学生对当代文化进行自觉提炼的过程,就是学生训练分类对比思维的过程。

【教学实录】

师:广州一中学为解决学生周末放学出行难题,特地租下大巴车,将学生送到地铁站口。学校提倡男生发扬绅士风度,主动将座位让给女生。提倡“绅士教育”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生1:从现实着眼,处于高中阶段的女生,身高、体力、平衡度等各方面普遍不及男生,让座之举彰显关爱与尊重。从文化角度,无论是中国儒家强调君子之德,还是西方国家推崇绅士风度,二者在重视彬彬有礼、待人谦和方面如出一辙。

师:提倡“绅士教育”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生2:与享受优待相比,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男女平等的观念,不能让女孩认为男性礼让是理所当然的。一时享受礼让或可缓解身体疲惫,带来温暖舒适之感,但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仅靠他人礼让与保护,甚至恃宠而骄产生“我弱我有理”的心理,只会让不适者无生存之地,最终在滚滚浪潮中被淘汰。

广州一中学“绅士教育”引热议的实质是传统美德的传承问题和男女平等的观念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自觉提炼的时候,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设置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分类对比思维。通过分类对比思维的运用,学生可以提炼出观点:社会公民不能只做一个文化的消费者,更要做一名富有逻辑思维的当代提炼者。

(二)对当代文化进行语文穿透

参与当代文化生活不是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以语文的视角阐述文化现象的深刻内涵,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学生对当代文化进行语文穿透的两种方式。[11]通过这两种方式,学生可以探究当代文化现象的本质属性,发掘文化身后蕴含的深刻哲理。一般而言,文化现象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语言文字,通过字斟句酌的方式,学生可以领悟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蕴。在语言文字、文化现象、深刻意蕴的逐层铺开中,学生踏入语文的深幽之处,就预示着踏入了文化的深幽之处。

当代文化参与也可以用非语文的视角来完成,但这种的视角和语文课程的宗旨不一致,很难将文化现象的深刻内涵呈现出来。对当代文化进行语文穿透的最佳方式是字斟句酌。如果没有字斟句酌的能力,学生对当代文化的认识很可能会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无法觉察文化背后的深刻哲理。字斟句酌必须以分析概念和尊重事实为基础,分析概念和尊重事实可以比较的方式展示。

【教学实录】

师:今天,自称为“狗”的流行用语却流行起来,比如“创业狗”“上班狗”“单身狗”“学生狗”等。请选择其中一个流行用语,分析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心理。

生1:“创业狗”体现了创业人士面临前路的迷茫和风险,表达了永不服输的心理特征。

生2:“上班狗”有着诸多辛酸与无奈,体现了打工人士自我解嘲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他们对生存状况的不满。

生3:“单身狗”感到孤独和寂寞,反映出单身人士在这个大秀恩爱的世界受到了发自灵魂的打击。

生4:“高中狗”感到惶恐和不安,反映出高中学生则要面对激烈竞争时的精神状态。

师:这些新词,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部分民众价值观的迷茫,以及对现实的质疑和嘲讽,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尚能接受自称为“狗”的人认为,自称为“狗”是放低姿势,是一种生存态度,是对自己心理上的安慰。不能接受自称为“狗”的人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恶俗的表现,侮辱了人格,也侮辱了整个群体,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曾经,用狗比人一般是不礼貌的行为,以告诫那些具有不良行径的人。今天,用狗比自己,是用自我讥讽的方式释放社会压力的一种途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字斟句酌的能力,从而对当代文化进行语文穿透,以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通过对当代文化进行语文穿透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传统词汇的意义更为丰富。究其原因,传统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而网络新词使用的时间较短。

(三)对当代文化进行直面反思

对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提升自己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在不同观念、不同人生观、不同利益的作用下,不同的人往往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对当代文化进行直面反思,有利于突破固有观念,进而提升思想境界。

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在直面当代文化现象时,往往会受到固有观念和社会舆情的影响,进而仅在态度层面对当代文化现象作出优劣的简单判断,不能从本质层面进行剖析。透过文化现象探究其本质,既要分析文化现象独有的特点,又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背景和影响是反思的根本性任务,二者要用递进逻辑进行展示。

【教学实录】

师: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作者对网上一些署名为“莫言”的文章进行了批判,指出并不是自己的文章。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名人名言”虽然是伪造的,并且多次揭穿,但仍然层出不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阐述。

生1:从生存状况的角度看,现代生活的压力很大,人们需要一些“正能量”的事物来缓解压力,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生2: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大众对权威具有崇拜心理,对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家的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生3:从国民素质的角度看,国民素质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一部分人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名人名言”多次被揭穿的社会现象的剖析,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直面反思,深入分析其存在的理由,学生要通过直面反思,找出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文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内涵进行分析,发掘其蕴含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发现“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对教师、学生和学术研究均具有创设价值。通过对当代文化进行自觉提炼、语文穿透和直面反思策略,促进任务群的教学效果最大化。总而言之,任务群的分析和实践还有待更加深入地研究。

猜你喜欢
新课标现象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