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去“阅读”

2023-10-18 09:17倪叶倩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阅读资源阅读模式阅读

摘 要:通过声音获得的信息更直接、更亲切,能让一些原本容易被浪费或闲置、碎片的时间,成为阅读的时空。用耳朵去“阅读”大自然的声音,收获大自然带来的最原生态的“阅读”感知。用耳朵去“阅读”身边的“声音”,从家人有趣生动的交流、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同伴新鲜即时的表达中,渐进式“阅读”。用耳朵去“阅读”经典的声音,将“听书”引进课堂,从“阅读”走向“悦读”。

关键词:听读;伴随式阅读;阅读资源;阅读模式

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用口耳相传的方式阅读,于是,就有了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这是最初用耳朵“阅读”的样态。[1]生活中,夏天大树下乘凉时,冬天的暖炉前,油灯旁,月光下,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在传诵。让声音撞击耳膜,成了感官中最理想的感觉……用耳朵去阅读,唤醒我们的言语感受力。

美国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指出,儿童对于母语的阅读能力,大约在14岁左右才能和听力达到相等的水平。在此之前,听力通常比阅读能力强,所以在小学阶段不能忽视用耳朵阅读的强大作用。对小学生而言,通过声音获得的信息更直接、更亲切,是一种伴随式阅读,能让一些原本容易被浪费或闲置、碎片的时间,成为阅读的时空。

一、 用耳朵去“阅读”大自然的声音

儿童喜欢冲进田间、河边、果园……在大自然里纵情撒欢。他们可以在大自然里自由阅读,去倾听大自然这本奇妙的书。

春天里河水流动的“哗哗”声、鸭鹅戏水的“嘎嘎”声,夏天里枝头知了的聒噪、塘边青蛙合奏的热情,秋天里落叶的窸窣、秋虫的呢喃,冬天里白雪“嘎吱”压枝的清脆,北风“簌簌”掠过田野的浪漫……都是四季里值得“阅读”的声音。

让学生仔细捕捉这些自然的声音,培养对自然之声的敏锐度,他们才有可能感受到“看见自己亲手种下的月季花完全展开”的惊喜,才有可能领会“‘叽的一声’飞到高柳下的燕子”的美好画面,才有可能发现雨后“咔咔”拔节的竹子的生机蓬勃……那是大自然带给学生最原生态的“阅读”感知,无疑是丰盈学生阅读认知、充盈学生阅读生命的最佳滋养品。

二、 用耳朵去“阅读”身边的“声音”

“听话也是阅读 ,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進大有帮助。”[2]身边的声音,大致有三种。

家人有趣生动的交流。地域、文化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都会造成语言表达的迥异。这些有趣却生动的语言是不可多得的阅读素材。“我爸爸经常说他老板是‘矮子肚里一团经’,意思是说他老板人矮却精明得很”“我是湖南人,我奶奶买东西总是贪便宜,爷爷总说她买的东西都是‘笸箩货’,意思是我奶奶买的都是些质量比较差的东西”“我们老乡都说我爸爸是‘耙耳朵’,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哈哈,就是怕老婆的意思。他们还说我妈妈可‘歪浑了’,就是说我妈妈很凶”……学生言谈中带有乡土气息的俚语,能让人直观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鲜活和趣味。还有上放学时与家人的道别声,听家人与邻里家长里短的唠嗑声,在菜市场与卖家讨价还价的声音……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声音记忆。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内隐学习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版本,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整体变长了,情节更为生动有趣,语言更富有韵味。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文章的“二度创造”,更能凸显长课文的独特优势,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而且,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信息的传递=7%的言语+38%的语音+55%的表情。教师有意识地在课文文采斐然处、教学重难点处、对比衬托处等驻足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视其人”的同时“悟其情”。[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听教师优质的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无疑是可选之径。

同伴新鲜即时的表达。儿童的生活阅历较成年人而言,无论是深度还是角度,都有较大差异。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喜欢与同伴交流对话,听他们倾诉言说。清晨到校后,听同伴的“十分钟新闻播报”;午间休闲,听同伴“说身边故事”;每月一次的课外阅读,与同伴投入“悦享文学沙龙”,听同伴畅所欲言、滔滔不绝……还有由阅读衍生出来的同伴复述、解说等。用耳朵“阅读”成为常态,学生在“听—说—听”的渐进式前进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三、 用耳朵去“阅读”经典的声音

“听”是对语言文字的输入过程。听读优秀的经典之作,能在提升学生语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

教材中选入的不少古典名著选段,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颇具人文魅力,深受学生喜欢。但因其中有些语言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朗读起来难免拗口,不容易理解,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基于大部分古典名著都有“有声”网站提供的听书App,此时,就可以打通“听课”与听书之间的联结,引入听书的形式,助力学生的阅读理解。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四篇课文涉及四大名著。引导学生感受名著语言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是本单元一个重要的阅读目标。教学中,教师尝试引入听书App提供的特殊形式——评书,以评书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接地气的口吻,让书中的情节通过声音“款款而来”: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辅以评书人丰富的手势和表情,名著情节顿时就有了画面感,为学生打开了听书的大门。例如,教学《景阳冈》,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 课文中最精彩的一段是武松打虎的情景。著名评书大师田连元先生对这段精彩打斗场面的演绎可谓出神入化,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

(师生共同聆听评书。)

师 评书和一般的课文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生 评书的人开口前要拍一下醒木,提醒听众要开讲了。

生 评书一开始会用上“话说——”,结束的时候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是为了吊起听众的胃口。

生 评书的人评书时会加上动作,声音也是抑扬顿挫,很能吸引听众的注意。

师 其实,课文中武松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时的场景也很有趣。听了田连元先生的评书,你们想不想选取一个情节,以评书的形式说一说?

生 想。

(学生入情入境地说演,时而相互交流,较好地感受到了传统艺术和古典名著的魅力。

师 课后,同学们可以登录喜马拉雅平台或者田连元评书网,听读他更多的精彩评书,深入了解《水浒传》更多的精彩故事。

教师将听书引进课堂, 使原本有些艰涩难懂的文字显露出独有的表达魅力,激发了学生阅(听)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了古典名著课文学习的实效。这样的言语实践,很好地巩固了听课的实效,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引发了学生阅(听)读整本书甚至一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找到了课内、课外阅读的契合点,发展了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此外,随着听书经济的發展,听书因其低价、便捷、轻松的特点,越来越受听众的喜爱。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好的有声网站听书,培养敏锐的听力和阅读力。如学习强国平台“听小喇叭”中就有丰富的听读资源可供学生学习:《笠翁对韵》《三字经》《陈亮叔叔读古诗》《凯叔讲故事》《童声抗“疫”》《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等,从儿歌、古诗到故事,从地理、历史到生活百科,内容丰富,即点即听,满足不同年段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他们在优质的声音、起伏的情绪中走向悦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蜻蜓FM、“有声”读书等平台,上传自己的音频故事、美文朗读、给电影片段配音等作品,持续感受文字的温度,从大量阅读走向悦读。

引导学生用耳朵去“阅读”,不是简单拓宽阅读形式,而是要为他们搭建更适合其年龄特征、满足其阅读诉求的阅读平台。用耳朵去“阅读”,将“看世界”和“读语言”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伴随式”阅读,在伙伴间“结伴式”阅读,在课堂里“给养式”阅读,由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激发他们的语言表现欲求,满足他们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和需求。

参考文献:

[1]莫言.用耳朵阅读[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26.

[2]张定远.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87.

[3]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沙永玲,等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56.

(倪叶倩,江苏省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校长。江阴市名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资源阅读模式阅读
挖掘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提升学生语言品析能力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高年级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