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24 13:27王瑞丽
求知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策略阅读教学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以建构知识框架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自被引入各科教学以来,就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整合碎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文章从实践经验出发,分析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王瑞丽(1982—),女,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北关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为思考而教”的要求,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式和阅读技巧指导方面应与时俱进,不能按部就班。思维导图既可作为教学工具,又可作为思维工具,具有可视化的属性,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分析

思维导图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其能根据内部逻辑关系将词汇、句式、情感线索等碎片化信息高效重组,可以说思维导图是从细节出发,实现了文字、语言乃至文化的高效传播。思维导图由逻辑模块组成,有利于学习者依据某种逻辑或思维线索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通过箭头、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表达,让固化、静止的知识变得生动,使学习者对某一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故事的起承转合形成更深刻的认知。思维导图能通过图片、模型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这一阶段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往往短小精悍,因而思维导图能够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其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的情况下,思维导图可以在辨别修辞手法、梳理文本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等方面为他们搭建学习支架。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导图能梳理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式,增加课堂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1.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不全面、不准确

通过调查以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笔者发现部分教师认为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概括性的结构图,并不清楚思维导图有多少种类型,他们比较熟悉阅读教学中常用到的树状图、圆圈图,但对于多重流程图、桥型图等类型的思维导图却一知半解。此外,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构成要素的认识也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发挥文字、数字、颜色、线条、符码等思维导图要素的教学价值。

2.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指导水平不足

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指导方面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适用文本范围不明确。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思维导图仅适用于记叙文教学,而在教学中较少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议论文、诗歌等其他文本类型的教学中。这限制了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二是未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的自主性。部分教师仅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没有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缺乏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实践经验。三是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未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和点评,缺乏对学生思维导图技巧的教授。

(二)学生层面

1.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不足

首先,学生接触到的思维导图类型过少。一些学生只认识圆圈图和树状图,对其他类型的思维导图,如双重气泡图、流程图等缺乏了解。其次,学生对思维导图构成要素的认识不全面,认为思维导图仅由中心图、关键词和结构布局构成,忽略了其他构成要素,如颜色、线条等的重要性。

2.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效率有待提高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效率问题主要体现在绘图速度较慢上。在笔者的调查中,半数以上学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需要一个小时,有些甚至需要更長时间。部分学生尽管能成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但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还停留在套用教师模板的层面上,未能发挥思维导图应有的功能。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普遍性问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关键词提炼不够准确,无法正确梳理关键词的层级结构;逻辑结构混乱,部分作品虽然美观,但线条和颜色的使用不恰当,导致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不明确;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作品质量差异明显。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

1.加强对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的掌握,确保能够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可视化的课堂教学和简化知识传递过程。教师应持续学习思维导图理论知识,提升思维导图绘制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同时,在日常教学资料搜集和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行动指南或写作指南[2]。需要注意的是,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遵循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原则,确保思维导图信息准确、逻辑严密、重点突出、简洁凝练、个性鲜明,可以加入简笔画、符号等元素,优化个人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总结及反思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很重要。教师应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评价、反思、总结环节,以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信息整合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可在阅读课上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表现,形成一整套学习数据。课后,运用思维导图从学习态度、个人能力、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等方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全面、合理、多元的评价,同时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基于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补充或删减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内容,实现对教学设计的优化。

(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

1.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识

语文教学不是师生之间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自主建构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为保证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高效应用,要解决学生学习意识上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转变角色,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养成在自主阅读、亲身经历和语言表达中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呈现阅读内容和记录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过程[3]。其次,指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教授他们如何将模糊的认知梳理成文字框架。最后,教会学生在短时间内用思维导图将想法和观点整理成写作提纲的方法,以提升他们的读写结合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建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管理

思维导图是一种易学易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只需找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清晰的思路,即可用思维导图搭建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知识框架。首先,学生在做阅读笔记时,应提炼关键词,用符号、简笔画等代替较长的句子或场景,并对有着复杂层级结构的内容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面对课堂上的内容,要牢记“三记三不记”原则,即“能听懂的不记,书上有的不记,自己已经掌握的不记”以及“听不明白的要记,有难度的要记,经典的部分要记”。等到阅读课上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复盘,即将阅读文本制成思维导图,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制成一张张独立的思维卡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去寻找其他相似主题的课外阅读文本,对新文本的知识脉络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写一篇同主题或者与文本中心思想接近的小作文,实现从“输入知识”到“输出知识”的转化。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便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学校为师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1.创新教研活动,研讨思维导图教学法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学校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具有集体备课、相互讲课、观摩评课等功能的线上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让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够切磋技能、结对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规律、思维规律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案例以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分享到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思维导图方面的专家和名师入校开展讲座或者教学研讨会,针对小学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专家的指导和分享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校际教研活动,促进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定期合作,共同研究思维导图教学法,并将其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合作将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最后,为了了解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思维导图理论知识水平、思维导图教学能力、绘制思维导图的频次、作品质量、思维导图学术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

2.设计思维导图资料包,方便师生开展“教”与“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设计思维导图资料包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推进内容统筹、配套方法研讨和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前提条件[4]。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首先,学校应建构场域,形成校园参与式工坊,集结多个学段的语文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组建思维导图学术研讨共同体,由教师负责方案的制订以及执行,推动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語文教师可以基于思维导图整合教学资源,搜集教学案例,并结合教学经验以及学情制订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最后,学校可以将学生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如校园官网、校报、校宣传栏或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此外,学校还可以将所有的作品上传至学校的资源共享平台或教师学习社群内,供师生交流和学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思维导图资料包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规律以及契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特点。资料包中的内容应精心选择,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使其成为实用、有效的教学工具。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能为“教”和“学”提供思维支架。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有助于拓展阅读活动的范围,提升其对文本的总结、归纳和理解能力。对教师而言,思维导图可帮助自己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因此,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陶冶情操、传承文化、锤炼品质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翟颖颖.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究[J].知识文库,2022(5):58-60.

[2]胡灿烂.巧借思维导图 提升阅读能力: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3):183-185.

[3]张凡.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21,42(5):47-48.

[4]郭丽所.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J].名师在线,2020(16):12-13.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应用策略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