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方案

2023-10-24 13:27孙国良
求知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文章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分析了初中数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探讨了初中数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孙国良(1980—),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地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具有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

数学是伴随着生活现象而被提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通常立足于课本给学生讲解数学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学生由于受到自身阅历和思维的限制,很难理解题目所蕴含的实际数量关系,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学习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可巧妙地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发挥信息化教学图文并茂的优势,在讲解一些抽象的问题时,通过动画演示或者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1]。

(二)具有针对性强的教学优势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会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但在实际落实的时候,却很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的知识点,设置的学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某一部分知识点会存在疑惑,导致课堂教学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这种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分配和课堂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开展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针对性强的优势。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进行专题式讲解或者制作相应的微课来讲解。在不影响当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疑惑记录下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这种方法既能够让课堂教学进程得到合理推进,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具有资源丰富的教学优势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于未知的事物拥有较强的探索欲,良性的引导能够让其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巧妙地借助互联网中的信息,给学生设计数学问题,布置数学任务,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课堂教学的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给学生打造一个全面的数学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中的教学内容从课上走向课下,以拓展自身阅历为基础,去探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体会数学的核心内涵。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仔细观察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我们很容易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热情不够高涨。由于数学科目的特殊性,在实际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找到知識点之间的联系,教师会给学生列举数学公式,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计算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却是极为不利的。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课堂,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探究知识和发现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尊重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学习强调层层递进,以构建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然而,在教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知识,掌握知识的由来及其最终的用途,部分教师会为学生分批次讲解知识,之后再将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常常出现学生边学边忘的现象。而借助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教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信息化课堂上,将所有知识点详尽地为学生展示出来。同时,在知识点衔接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画过渡、情境过渡等方式开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每一部分知识点的由来以及各部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三、初中数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展示数学模型,辅助学生理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数学模型。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模型涉及了哪些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2]。

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某种水果的批发价为每千克50元,一天能卖出60 kg,现在打算降价促销,结果发现每降低1元,一天内可以多卖出20 kg。现在一共有1500 kg的水果,要使营业额不少于50000元,定价为多少元最合适?对于这种题目,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就难以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相应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水果的单价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先假设降价的金额为x,则降价后水果的单价为(50-x)元,此时一天能够卖出(60+20x)kg的水果,营业额为“W=(50-x)×(60+20x)”,然后将此式子转化成顶点式,再结合总价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解答问题。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给学生展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

(二)构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

数学知识的运用,离不开实际生活。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生构建数学情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探索数学问题。这种结合学生实际认知的数学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凸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个视频短片,并在短片中穿插一个这样的情境问题供学生思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打算给妈妈买一条围巾,可现在他只有20元零花钱,于是小明决定攒钱。每个星期小明能够攒10元零花钱,小明攒的钱与星期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构建一次函数才能解答。学生仔细分析情境中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如果假设星期数为x,所存的钱为y元,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为“y=20+10x”。得到这样的关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围巾的价格为80元,那么小明需要存几个星期?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三)整合课堂知识,带领学生梳理知识

采用信息化教学能够使得课堂更加具有层次感。教师可以依靠海量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之初,将每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分配。而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转折或者一些重要的知识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方式,带领学生整合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数学。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为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体会,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列法。问题如下:小明和小华去书店买课外书,小明买了2本故事书和1本绘画书,一共花费了42元,小华买了3本故事书和2本绘画书,一共花费了69元,请问这两种不同的书的单价分别为多少元?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假设故事书的单价为x元,绘画书的单价为y元,那么从小明与小华所花费的金额可以分别得出:2x+y=42,3x+2y=69。在列完方程后,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的方法,教会学生消元法和代入法,让学生自主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将每一部分的知识串联起来,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设计专题微课,加深学生的印象

初中数学中有一些相对复杂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专题微课,让学生在课下结合微课掌握知识。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为例。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取值条件,最终导致结果错误。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专题微课,在微课中设置相应的问题,着重给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处理一元一次不等式取值的问题。“小明带了24元钱去买铅笔,结果发现买5支时,手里拿的钱不够,于是又回家拿了20元,最后买了8支,手里还剩下几元,求铅笔的价格范围。”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中找到不等式的关键点。由前一部分条件我们能够得出“24<5x”,由后部分条件我们能够得出“8x<20+24”。由此可得出x的取值:4.8

(五)共享学习平台,观察学生进度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通过构建共享学习平台来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在任务化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当前学习的进度以及在完成任务时所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提高数学水平。

以“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知识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共享学习平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并上传到平台中,讓大家一起解决。比如,某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购买了2 kg的胡萝卜和2 kg的青椒,一共花费了14元,已知青椒的价格是胡萝卜的2倍多1元,那么青椒和胡萝卜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对于此问题,学生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就要构建相应的方程关系。假设胡萝卜的价格为x元,那么青椒的价格就为(2x+1)元。根据题目条件,我们能够得到等式:2x+2×(2x+1)=14,由此可算出胡萝卜和青椒的价格。在学生提出此问题后,教师可以先在学习平台上观察学生的思路,了解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事实上,要想让信息化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就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所在,并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滥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关注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从而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任秀娟.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3(2):70-72.

[2]汪玉云.信息化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2130-213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