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3-10-30 16:37赖继年李好奇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无锡保护

赖继年 李好奇

摘 要:江苏无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悠久。无锡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路径、理论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本文从红色文化本身、人才队伍建设、保护意识、宣传力度、表现形式、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无锡;红色文化;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11

1 无锡红色文化资源简介

无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内涵深刻、历史长久。无锡是较早建立中共党组织及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也是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江抗”)主战场,留下诸多政权旧址、战场旧址等。在目前无锡红色文化遗产遗存中,革命旧址类遗产数量最多,且分布广泛,占总数的48.8%。为纪念重大事件、贡献较大的名人而建造的纪念场所类,约占26.8%;革命名人住所或展开革命活动场所等故居类遗产占为24%。根据前期無锡文物普查统计与实地调研,无锡市区内现存不可移动的红色文化资源点41处,包括革命旧址、名人故居及纪念物3类主体类型。其中,在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占1处,省级以及市级各自占有6处,未列入文保单位22处。21世纪以来,以革命遗址遗迹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的红色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 无锡红色文化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2.1 摸清红色家底,实行联盟管理

摸清家底、熟悉家产,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前提,更是进一步实施开发的保障。无锡对本市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排摸,摸清了家底,并建册分类保护。无锡将全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遗址遗迹类、战争类、旧址故居类、革命人物事件类等红色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采集全息数据,摄录影音视频、图片,做成口述史材料、专题纪录片,编制红色文化遗产目录及档案等,通过上述形式建设无锡市红色文化遗产网络数据库,以供红色文化遗产的网络备份保存,吸引普通群众的检索浏览与参观,方便工作人员和专业学者的研究。

无锡市还明确保护责任方很重要,要求以属地管理为主,都能找到主管部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多方配合。目前,无锡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职责主要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博单位、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市政园林部门、街道(社区)等,各方管理可能出现混乱局面。为打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模式带来的管理标准不统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大联盟成立。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牵头,依托该联盟载体,不断完善“成果共享、主题共育、制度共创、事宜共商、活动共推”的联盟管理机制,推动革命遗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2 规范完善统一保护挂牌工作

无锡市注重红色资源纪念场馆的挂牌工作,有利于推进无锡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各方面工作,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制定测评体系,在基础设施、文物保护、基本陈列、主题教育、管理服务、组织保障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规定,对提升红色资源设施建设、保护、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等。

2.3 打破固有格局、大力修缮或改良

近年来,无锡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手段、通过统筹资金等方式对各类红色文化场馆和基地等进行修缮和保护,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彰显无锡红色文脉。

2.3.1 以点带面,设立历史文物专项资金

无锡市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累计安排8500万元用于保障历史文物(红色文化资源在其内)保护行动顺利推进,同时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资金达3.2亿多元,秦邦宪、张闻天等名人故居也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修缮。

2.3.2 以小保大,创新投入方式

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为市域内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建筑投保,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额1亿元的财产保险合同,通过财政小投入获取大保单,有效防范突发自然灾害等带来的影响和损失,确保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

2.3.3 保用结合,提升管理效益

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修复过程中,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既保护历史文物原貌、提炼红色文化精华,又注重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支持打造了一批具有文物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累计接待超过3万人次,不仅促进了文旅行业复苏和消费,而且让红色精神在历史遗迹中代代相传。

2.4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无锡大力利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取得一些成果。无锡东港镇黄土塘村既是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家乡,也是1939年“江抗”东进与日军首次交战取胜之地。东港镇黄土塘村村委先后自筹资金170余万元、80余万元,赴北京航空航天部、北京博物馆等地收集资料,对姚桐斌故居进行修缮布展,并拍摄姚桐斌事迹短视频2个(已经被列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了黄土塘战斗纪念碑。无锡还积极支持退休教师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如顾达新等退休教师,发挥余热,积极挖掘整理谭震林开辟澄锡虞抗日根据地的宝贵素材,整理出版了《铁骨风范》《利剑出鞘》等抗战纪实资料,发掘出了“新四军六师军需工厂遗址”“新四军6师18旅54团团部旧址及团长朱长清牺牲地”等革命遗迹。

3 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

3.1 红色资源的发掘不够深入

红色资源的发掘不够深入。调查显示,虽然无锡的红色资源家底已经基本摸清,但有些地方红色资源史料不全、纪念场馆史料缺失、展示内容单薄,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见人、见史、见精神”新时代价值发掘远远不够。部分乡村在建设过程中不太重视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3.2 缺少专业性的保护与利用人才

目前,无锡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专业人才匮乏。在新时代,当地政府应该积极主动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培养专门人才。在实地调研中,课题组发现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青年群体专业人才。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出于生计和个人发展需要,奋斗在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在一些城镇,中年和老年群体占绝大多数,这对于通过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来充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不利。

3.3 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够

目前,无锡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够、认识不足,对依法依规保护文物的意识更为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认为保护太费钱。有一些人还认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特别是乡村,一些村民在革命遗址等地堆放了农具、杂物等,严重影响墙体,放任红色文化建筑物人为损坏。

3.4 宣传力度不够,吸引力与影响力不强

当前,无锡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宣传教育亦浮于面上,未能深入、细致地进行。相关部门只在重要节假日进行宣传,其他时间无动于衷。对内而言,没有结合本地特点和红色资源本身属性进行宣传教育;对外而言,没有重视进行跨地域宣传教育,只注重短期效应,当地红色文化的魅力得不到有效彰显,对外影响力也得不到有力提升。

无锡红色文化传播还主要停留在传统层面,相关部门尚未将现代化传媒手段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的宣传新思路落实到位。一些重要的遗址遗迹、产地场所等未能体现其应有的宣传教育功能,内容比较简单与泛化,没有有效地将其效果展现。

3.5 形式较为“传统”,静态方式呈现

无锡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过于传统,内容多以静态文图形式展现、无言语传递与互动表达、缺失技巧性和技术性范式向观众传达教育信息。红色文化资源载体中蕴藏的信息过于依赖观众的主动参与获取,缺少更能吸引人注意的动态的体验式项目和生动感人的红色歌舞剧等演艺作品。如革命纪念馆、纪念陵园、博物馆等呈静态展示的文图信息,没有足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4 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4.1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效应

以无锡市区为红色文化资源中心,以江阴和宜兴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两翼,并适当延长红色文化资源线路至溧阳周边,对无锡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连片效应,吸引着不同年龄的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4.2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开设培训班、专业老师讲座等形式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或者建议由区级部门统一聘用,统一管理专业人才,经培训后分配到基层扩充专业人才队伍。建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为人才培养提供教育培训、创新创业、产品转化、营销融资等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更广泛地建立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推动无锡红色文化进大中小学、进乡村,走进大众视野,扩大、积聚保护与利用的社会效应。遴选无锡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既精通红色文化知识又擅长现代经营管理、数字技术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的高级现代人才。

4.3 提升群众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形成红色文化氛围

不断通过加强关于红色文化的法律法规宣传和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无锡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意识,使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还要不断形成红色文化氛围,将无锡红色文化资源融进城市空间之中。可以制作以革命战争年代在吴锡涌现出的榜样人物、重大事件为依托的艺术品,陈列在城市文化的相应位置,并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如在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活动和休闲场所,组织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将无锡市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展现给群众,进行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将无锡市红色文化融进城市交通工具,如将红色文化以图文或者展播形式融进公交车、出租车、方便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上。

4.4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

综合运用各类载体,融合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旅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无锡红色文化魅力。加强红色文化阵地传承,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4.5 增多表现形式,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建立党史宣讲人才库,聘请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后代及老党员、老专家等作为“讲解员”,开发出“烈士雕像下的沉思”“一封家书”等红色教学课程。通过诵读红色家书、宣讲红色故事、吟唱红色歌曲、欣赏红色影视、参观红色展馆,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红色文化资源和VR技术之间的结合为学習者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身临其境,多重感官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以往因文字枯燥、无法近距离观看所形成的遗憾,对于帮助市民了解红色文化有极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大力开展无锡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发展无锡红色旅游。在自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信息传递不是抽象无效的,而是具体有效的。可以通过微信、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对无锡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各种形式推介,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大力提高效果。通过网络上的各种媒体平台,如学习通、慕课网、学习强国等,展示和陈列无锡市特色红色文化,组织公益性活动,塑造具有本地特色,高度凝聚本地精神的红色文化品牌。要持续用无锡红色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让“历史”和“现实”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更好联结。

5 总结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重视国史、党史的研究,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论述也十分丰富,他反复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而无锡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无锡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本市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进行排摸,摸清了家底,并建册分类保护,建立联盟管理系统;规范完善统一保护挂牌工作;打破固有格局、全面修缮或改良;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等等。但是无锡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红色资源的发掘不够深入;缺少专业性人才;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够;宣传的力度不够;形式较为“传统”,呈现方式单一。因此,要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无锡红色文化资源就需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效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群众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形成红色文化氛围。要增强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增多表现形式,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无锡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应该利用好当下的各种资源,“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涉及历史、文化、艺术、传媒等多学科的交叉”。一方面,不断地梳理、讲解、吸收历史知识;另外一方面,在接纳知识的过程中,感受革命者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献身的气概。在此基础上,党史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等进行通盘合作、推动无锡红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作,非朝夕之功,各方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S].2010.

[2]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261.

[3]孙丽莎.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研究——以南京市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为例[J].中共山西省直機关党校学报,2016,(4):9194.

[4]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9.

[5]许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21,(1):139141.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无锡保护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