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牡丹江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2023-10-30 20:00左树生赵玮于杰曹宏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牡丹江红色文化互联网+

左树生 赵玮 于杰 曹宏伟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极大便利,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牡丹江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牡丹江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路径,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牡丹江;红色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22

0 前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并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牡丹江地区拥有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将互联网技术用于弘扬和传播牡丹江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1 “互联网+”背景下牡丹江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育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将互联网技术与地方红色文化相结合,创新育人方式,能够更好促进牡丹江红色文化的传播,发挥牡丹江红色文化的育人优势。

1.1 完成高校育人任务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牡丹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度契合的同时,又能使教育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体验。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牡丹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更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 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在育人的过程中,环境因素至关重要。良好的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升。将互联网技术与牡丹江红色文化相融合,其本质就是将育人的文化环境与网络环境相结合。牡丹江是北大荒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斗争中孕育了优秀的革命精神。运用牡丹江本地红色文化的优势来净化网络环境,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将杨子荣、八女投江等革命烈士的事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3 创新高校育人方式

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在校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传统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讲授方法已经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牡丹江红色文化本土亲和力强,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又顺应了时代发展方向,不仅丰富了高校育人的内容,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创新了育人的方式。将高校育人的方式由“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体验式学习”,也就是借助网络来打造牡丹江红色文化平台,建立红色文化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将本地红色文化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网上”“网下”相互联动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高校育人的趣味性、真实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

2 “互联网+”背景下牡丹江红色文化的育人路径

近年来,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内涵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互联网技术與牡丹江红色文化相融合,创造专题网站、打造精品慕课、开通微信微博、开发应用程序,能够使牡丹江红色文化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深度认识,提升高校育人的实效性。

2.1 创造专题网站,优化学习平台

牡丹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网络上搜索关于牡丹江的红色文化有很多,但以牡丹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网站却仍属空白。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将牡丹江红色文化整合起来,打造用于宣传和学习的专题网站,在网站上分板块展示当地的红色基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影片、红色精神等,为学生创建一个全面、系统了解和学习牡丹江红色文化平台。平台上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比传统说教更具教育性和趣味性,使教育更具感染力。学生通过网站的学习,更加坚定政治立场,明确自身使命,珍惜当前生活,学校也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增强育人效果。

2.2 打造精品慕课,共享优质资源

牡丹江地处中俄交界之处,是中共早期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秘密联系的红色国际秘密通道。早期革命家们发展工人运动,组织武装斗争,参加中共六大等,在牡丹江留下了许多光辉足迹。无数英雄人物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带领当地老百姓开展游击战争,最终长眠于此。因此,牡丹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应注重培养优秀的慕课师资队伍,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慕课教学体系,通过“线上”教学引导与“线下”答疑互动、小组讨论、跨地区交流等方式双管齐下,将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以慕课的形式展现出来,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慕课不仅能够实现牡丹江红色文化的资源共享,也能够使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借此了解牡丹江的历史和文化,在红色教育中接受洗礼。

2.3 开通微信微博,传承红色基因

微信和微博都是目前学生们使用频率较高的通讯和服务类软件,具有发布信息便捷、互动交流性强的特点,将其用于传播牡丹江红色文化,必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微信、微博用户群体庞大,功能较多,但不是所有功能都适合用于传播红色文化。根据红色文化的传播特点,高校应重点选择微信中的公众号、群聊、朋友圈三个功能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牡丹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公众号和聊天群,通过朋友圈推广公众号和群名片,转发宣传片、革命故事、网站链接等。微博也是如此,通过微博发起关于牡丹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博文、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在微博下评论,私信解答学生的困惑和关注焦点问题,通过网络还原历史真相,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将历史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微信、微博发布信息及时,感染力和互动性强,容易被学生接受。高校充分了解其功能并合理运用,能够更好传承牡丹江的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牡丹江红色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在思想上陷入误区。

2.4 借助VR技术,开发应用程序

VR是利用计算机形成一种三维动态视景的模拟环境,能够带给用户沉浸式体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这一系统还原度高,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和更真实的感受。牡丹江具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有时受到时间和经费限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现场参观。利用VR技术创建牡丹江红色文化APP,能够使学生随时实现线上参观,到虚拟世界了解革命历史,体验英雄故事。通过VR强大的视觉和听觉还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感,提升他们的政治认同感。

3 结语

互联网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高校将互联网技术与牡丹江红色文化相融合,能够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N].新华网,20168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79.

[3]陈虹颖.“互联网+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5.

[4]牡丹江市志编纂委员会.牡丹江市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5]VR(虚拟现实).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9A%E6%8B%9F%E7%8E%B0%E5%AE%9E/207123?fromtitle=vr&fromid=764830&fr=aladdin.

猜你喜欢
牡丹江红色文化互联网+
论迟子建小说的人文情怀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