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3-10-30 23:53姚志英曹海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姚志英 曹海青

摘 要:本文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新工科思政教学的要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从优化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案例设计与实施等几个维度,研究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68

0 引言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拉开了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序幕;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成员后,于2017年启动新工科建设,旨在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了实现新工科目标,就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站稳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为工程创新,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工科课程思政背景下曹柳星、胡军、王宝军、陈越超等从不同专业课程出发研究了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虽然新工科专业课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差异,工科课程的思政教学很难有一个共同的模板。综合目前研究现状,不少高校中很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一些专业课堂甚至“只有课程没有思政”,针对这些现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令叫停“蜻蜓点水式”的课程思政,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并按照不同课程类型以及学科专业的特点明确了每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及建设目标。

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新工科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实践三个维度,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研究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1.1 理解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内涵

新工科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是战略支撑和引领力量。在新工科背景下,保证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1+1>2,对于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纲要》要求对于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1.2 立足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几个模块,该课程为非电类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期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和北京高质量建设所需人才的新要求,全面掌握现代物流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具备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优化、物流装备选型集成与管理、物流数据信息处理与运用、物流运输与配送高效组织等重要领域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物流工程项目实践优势。为此课程组精心设计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结合《纲要》的要求及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内涵,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到课程思政设计中:弘扬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引导学生攻克关键技术的勇气和为国争光的决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如表1所示。

1.3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和实施

在《纲要》和新工科思政内涵的指导下,设计与专业课结合度高的思政案例是实现专业课教学目标和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双刃剑,本文在挖掘上述思政元素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的部分课程案例如下:

(1)结合课程内容以小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的六个第一:全球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基建的核心设备——盾构机已完全实现自主,还垄断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5G通信已建成70万个5G基站,占全球80%以上;核能发电安全性领先全球;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使用;无人机领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是顶级标准。这些内容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电工技术部分,复习电学各物理量单位及讲解基尔霍夫电路定律时,组织学生分组查资料,整理安德烈、安培、乔治、西蒙、欧姆、约瑟夫、亨利、迈克尔、法拉、基尔霍夫等几位优秀的物理学家故事,以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高峰的精神和态度。

(3)在正弦交流电路部分,强调我国日常用电和其它国家的区别(220V和110V),引导学生合理网购国外电器;在安全用电部分,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了解安全标志,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

(4)在基本放大电路实验环节的静态工作点稳定设计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在集成电路部分,让学生调研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2021年美国制裁华为事件,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在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领域,激发学生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报国的担当。

2 总结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政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新工科发展要求和路径,研究了新工科课程思政内涵及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优化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案例設计与实施三个维度,研究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本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相关成果也可借鉴应用于新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N].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等.“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430.

[3]胡军,于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以“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课程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8):107110.

[4]王宝军.大学理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和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3740.

[5]陈越超.“课程思政”理念下电工电子技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22,5:3952.

[6]巩金龙.开启“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新篇章[N].中国教育报,202066.

[7]张树永.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建设重点——以化学类专业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8):4246.

[8]董翠香,樊三明,高艳丽,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确立的理论依据与结构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21,(1):713.

[9]王青,忻蓓.物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1,(3):5254.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技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电子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质量
应用技术型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项目导向法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