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3-10-30 00:09权宁徐昆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职

权宁 徐昆鹏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重构的基础上,梳理了思政元素的载体和融入点,通过实施“一核心”工程,构筑“四结合”模式,实现“四融入”途径,探索出了“1—4—4”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高职;立德树人;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86

0 绪论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七大确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课程思政指的是德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个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等产生影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活动,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一核心”工程,构筑“四结合”模式,实现“四融入”途径,探索出“1—4—4”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 高职“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开发应用,提高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智能高端产品开发。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推进了包括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单元的升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需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作为一门面向高职自动化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为依托,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如表1 所示。

2 “1—4—5”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岗位定位,构建和实践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评价为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闭环可控的“一核心四结合四融入”课程实施路径。

2.1 课程思政“一核心”工程

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立德,关键在于育德。加强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非常重要。首先,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在强化“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专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还要关爱教师,适时地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其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专业教师要强化自我修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循序渐进关爱学生、成为表率,应该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学高身正,是对学生无形的感化力量;在自我修养的实践中升华教师的优秀思想品德,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爱的温度和力度,从而成为学生立德的示范。最后,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专业教师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专业课教师参加社区服务、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在爱和被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仁爱之心,更关键的是要将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仁爱之心外化为自身的德行,以德施教。

2.2 课程思政“四结合”模式

2.2.1 课程思政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课程的服务领域和岗位进行挖掘。通过对裝备制造企业用人单位调研和前景分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与运维员、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与电气工程师等。结合课程服务领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模范人物事迹、科学实践等,挖掘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科技兴国、责任感与使命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思政元素。在日常“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教学中,融入岗位技能标准、岗位职责要求、岗位能力要求等,例如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要求的能够操作机器人、设置参数以及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搬运、码垛等典型工作站的装配、编程与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对此,教师可通过搬运、码垛等典型工作站,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对照岗位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引导学生强化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安全规范的职业素养,实现课程思政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提升职业素养。

2.2.2 课程思政与1+X证书相结合,传承工匠精神

依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将专业教学标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合,在项目案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书证融通。对此,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内容蕴含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点和与之匹配的思政元素,科学有序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个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例如,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评价组织实施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学生能完成汽车轮毂从立体仓库中拾取与放置,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奇异点规避、目标点精准示教等,需要学生对动作执行路径、目标点位等进行优化。特别在示教点位,要求学生精益求精,反复观察核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以免偏差导致机器人与外围设备发送碰撞。教师在“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操作演示过程中,潜移默化传授学生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实现课程思政与“1+X”证书相结合,传承工匠精神。

2.2.3 课程思政与时事相结合,树立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与时事政治相结合,有益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能够正确认识到竞争与合作,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以及错误思潮的影响,忠于祖国和人民,树立家国情怀。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历程,结合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认识并分析问题,增强民族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到机器人组成与结构知识点时,以核心零部件为切入点展开。虽然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与高端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民航客机C919、先进无人机等陆续被研发并首飞,填补了我国航空领域的空白。

2.2.4 课程思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介绍机器人发展历史,特别是我国机器人近年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锤炼品格。专业课程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辩证看待问题,认识差距、直面事实,在国家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关键之际贡献自身力量。例如,在讲到工机器人发展史时,引入我国古代出现的机器人雏形,说明我国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在崎岖山路中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上述古代机器人作为现代机器人的雏形,反映了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初步探索。

2.3 课程思政“四融入”途径

2.3.1 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大纲,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和路线图。专业教师把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既是对课程内容的再认识和重构,也是对教书育人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归属大类和所服务的学科与专业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研究,根据对“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的学情分析和相关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岗位的调研,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科技兴国、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挖掘。在工业机器人搬运编程与调试教学目标中,遵循工业机器人工作路径分析与优化、对目标点高质量示教的原则,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课程综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系统运维岗位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技能竞赛标准、“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标准,结合装备智能制造类岗位,融入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2.3.2 专业教材融入思政元素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专业教材蕴含着坚定团结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求真务实与科技兴国的责任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的职业素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安全教育等思政元素。教材项目中的每个任务设置了励志微语录,将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合到教材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方式,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在项目中融入企业真实案例作为训练样本,以学生解决问题为导入点,宜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搜集专业信息,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另外,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发展中的典型事迹、机器人专业领域的工匠和劳模事迹以及时代道德模范等视频资源生成二维码嵌入教材,学生可扫码查阅相关经典案例,发挥其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2.3.3 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既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彰显了育人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必须注重价值引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内容要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将装备制造相关领域的大国工匠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创新创造的精神内涵融入日常教学过程,正向激励学生向企业技能大师学习,向大国工匠学习,力争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项目一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为载体,引出中国制造2025,以此为切入点,讲述科教兴国、勇攀科技高峰,树立家国情怀。在项目二实施过程中,以工业机器人点位示教为切入,引出装备制造过程的高精度和高效率,进而探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项目三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液压缸加工智能化生产载体,讲述工业机器人搬运路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精神与追求,对待问题的科学分析与解决能力。项目四内容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强调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项目五实施过程中,以实践创新为载体,通过日常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具有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品质精神。

2.3.4 教学评价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教学以及课程的综合考量,特别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思想价值塑造的综合评价尤为重要。“工業机器人现场编程”评价采用线上+线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见图1。首先,将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考核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中,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思政育人的评价情境,特别是在重大有历史纪念意义或特殊的日期开展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效果。最后,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的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以及技能竞赛等形式进行育人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3 结论

本文对自动化类专业课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通过实施“一核心”工程,构筑“四结合”模式,实现“四融入”途径,探索出了“1-4-4”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1-4-4”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落实有效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彰显了育人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2):8994.

[2]周波,王敏,屈名,等.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02):7176.

[3]常丽园.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06):8387.

[4]王娟,杨英歌,于秋菊,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06):5457.

[5]王敏.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实践回应[J].高教学刊,2022,(34):171179.

[6]薛俊祥,陈林涛,蓝莹,等.课程思政融入“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2022,(12):19.

[7]盖超会.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7477.

[8]夏嵩,王艺霖,肖平,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2176.

[9]毛静,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7):7884.

[10]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4):263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