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价值、难题与路径

2023-10-30 00:09张胤熙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融合

张胤熙

摘 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VR技术愈加走进大众视野,在高校教学领域也有了更多应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结合VR技术独特的生动性、互动性、实效性和情境性,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VR;高校;思政课;融合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8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VR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大放异彩,在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带来了与之相匹配的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但VR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探索VR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高度融合的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价值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VR技术正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融合,促进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创设思政课教学的情境性,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思政育人的成效。

1.1 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

將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构建智能化、互动化、沉浸式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致力于解决好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理论较强、学习情境体验不足、学生参与程度不够等。当前高校学生几乎都是00后“网生代”,他们在社交、学习等方面爱好创新,喜欢自制视频、平台直播,平时十分活跃。目前部分学校思政课被学生贴上“死板”的标签,以VR技术应用为契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且直观的课堂情境,能够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课堂“活”起来。提高学生参与性,激发课堂的兴趣和乐趣,学生成为能够随时随地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旅行者。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寓于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用自信心和满足感实现真正的寓乐于学,推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继而不断地丰富他们的思政知识。

1.2 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

思政课传统课堂中常用的互动方式一般有提问、讨论、答题、情景模拟等形式。不同于传统的上课模式,VR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实践活动的限制,学生在VR体验中以数字化为基础完成主客体的交互,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互动简单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限制。例如在红军过草地的虚拟场景中,学生能够进行人物对话即语言交互,体验红军爬雪山时险些不慎坠崖被战友一把拉回即行为交互等。通过VR体验,亲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铭记红军精神永垂不朽。利用虚拟技术进行互动,学生从以前更多的作为听众和观察者变成了更多的作为参与者、感受者,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多元多维的交流互动,思政课教学互动性大大提高。

1.3 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极为重要。通过VR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创造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已有VR思政资源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学习,能够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受,达到高校思政课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政治思想的目的,在一定基础上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1.4 有利于创设思政课教学的情境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性质的政治性学科,传统高校思政课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结合VR技术针对高校思政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新的情境中去充分感受,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感知感受更为真切。思政老师作为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的领路人、设计者、共情者和合作者,结合VR技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做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

2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难题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VR思政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高地,同时也是新时代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重要实践路径。但就当前的总体情况来说,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以下现实难题:

2.1 基建成本高更新迭代快

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高校已经建有思政课VR实践教学平台,可以进行3D虚拟仿真学习、VR互动教学及思政主题文化展览等教学活动,为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但由于基本设施建设、软硬件设备等成本较高,导致思政课VR平台建设造价十分高昂,动辄需要百万。受经费限制,建设专门的思政课VR教室对部分高校来说存在困难。对于已有思政课VR教室的高校来说也同样存在压力,后续的产品更新迭代较快,需要对软件资源进行更新,这就需要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来及时更新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2.2 专业要求高原创生产难

由于平台建设和内容开发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思政教师技术开发的能力不足,导致能够精通“VR技术+思政课教学”进行产品设计的人才较少。高校思政教师虽然能提出较好的创意和建议,但是软件公司并不知晓过于专业性的内容,抓不住教学规律和本质要求,导致其所设计的产品存在与教材结合度不高、贴合度不足的情况。许多高校软硬件设施都是直接向信息软件公司购买,教学资源库也是由相关信息软件公司设计、开发、完成,教学资源同质化严重。思政教师选取直接购买的产品,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使用VR教室的频率,影响预期教学效果的达成。

2.3 日常维护多安全管理严

思政教师熟练地掌握VR设备的运用,提高教学频次,是保证VR技术和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教学有效性显著提高的重要践履路径。在教学安排中应保证每学期每班至少体验一次,然而由于软硬件设施成本的昂贵加上每次参与的学生较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难题,例如VR设备需要每次使用后盘点检查、VR眼镜的频繁使用需要定期消毒、学生体验时当被场景吸引时可能会产生肢体碰撞,长时间体验部分同学会出现眩晕感等。因此在日常管理方面需要多维护,安全方面要求也比较严。

3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析

在深入总结当前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经验及难题的基础上,因时因势探析具体的应用策略,引导促进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不断融合优化,具体实践路径有以下几点。

3.1 有效配置虚拟仿真平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2020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一批综合运用VR、AR、MR等技术手段的思政课教学载体。近年来,许多高校已先后搭建了VR思政教学平台,建有思政课VR实践教学教室,可以进行3D虚拟仿真学习、VR互动教学及思政主题文化展览等教学活动。学习区是一个虚拟立体空间,虚拟学习区中,学生可以选择多元化路线进行游览。教学区集中教学中控系统、教学一体机、教学资源于一体。这无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崭新的路径,指明了高校思政课新的发展方向。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需“打好主动仗”,融合创新观念、整合思政资源、挖掘专业内容,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与VR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未来VR、5G、AI等技术领域日益完善,精益求精,相关产品配套设施不断创新,这必将推动未来思政课融合VR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发展,创造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必须有效配置虚拟仿真平台,与时俱进借助VR技术的优势,搭載时代快车,建构新时代下VR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中的新模式。

3.2 增强原创VR资源内容

目前,许多高校已先后搭建了VR思政教学平台,建有思政课VR实践教学教室,正在致力于纵深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和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但在高校中VR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尚处于初步探索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没有太多成熟的现成教学案例可以搜寻到。积极开发和利用VR思政课课程资源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重要支撑,未来需深挖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源,增强思政课原创VR资源内容。例如高校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到周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场馆进行实地体验。结合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对话,通过拍摄视频、收集图片、整理资料、录制VR,并听取当地专家学者的意见,着力开发、更新、整合内容以进行完善丰富资源库。还可以多用善用VR教室,除了思政课教学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学生宣讲活动、学生朗诵比赛、青马社团活动、红色电影展播活动等,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形式。

3.3 强化契合教学内容精准

技术创新终究是为了内容服务,内容为王。要提升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水平,关键在于强化契合教学内容精准、设计好教学内容,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理念。第一,结合当前大学思政课各项课程的不同特点,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专题研发,各专题应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鲜明的主题特色、连贯的重点内容。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国家级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虚拟仿真实验”,利用VR技术,让学生体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服装、交通工具、生产和劳动方式的变化,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7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探索。第二,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找准关联点,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最大限度地使大学生在VR高校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的“虚拟”世界中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3.4 全力提升教师技术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高校思政课VR实践教学,特别要全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技术素养。新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实施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单一的专业背景是很难适应新的思政课课程教学的要求的。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刻地意识到要在擅长的传统的思政教学形式基础之上,具备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素养的能力,将先进技术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高校思政老师首先要了解VR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熟练掌握运用VR技术开展思政课的技能,学习掌握VR眼镜、VR手柄、一体机、智慧大屏等设备的使用。其次需对相关环节以及VR游戏中的内容了然于心,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课后选取不同的形式精心教学。再次,思政老师不仅要求掌握基础的设备技术和VR技术授课技能,还要加强学习开发项目、更新资源库、整合教学资源,成为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多面手。

3.5 促进院校资源协同共享

从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应用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成本较高、开发力度不够、软件平台重复开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各院校可采取以下方式增强资源协同共享。第一,高校可通过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VR技术联盟,发挥各高校马院强势优秀项目如思政金课、优秀慕课等加强合作,以共建共享的理念促进区域间VR 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交流。学校之间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学习会、集体研讨等方式探讨VR技术融入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现高校间的优势互补和区域均衡。第二,高校还可结合当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点,推动当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VR体验馆资源整合入“云”,促进VR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自主选择和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第三,可探索建立不同片区的VR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地方红色文旅资源以VR技术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例如穿越故宫的红墙黄瓦,感受中华文明的恢宏;跋涉长征的艰辛路途,坚定为国为民奋斗的信念,在不同地区的VR思政课上,學生们总有不同的特别体会。

虽然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当前VR教学融入高校思政课尚处于初步探索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但是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在实践中已经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虚拟实践教学能够极大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思政课教学应用中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01).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4]董珊珊.“双高计划”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融入高职思政课策略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3):2933.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48.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融合》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