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

2023-11-07 13:55曹小林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苏合乡张河中心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 曹小林(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苏合乡张河中心小学)

阅读教学除了能够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外,更能够推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教师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这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效指导和帮助,保障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较低

在小学阶段,趣味性比较强的文本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神话、童话故事等。而单一枯燥的文本内容总是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比如散文、说明文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往往更低,针对教师课后布置的阅读内容,他们总是不积极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更受他们的喜欢,非经典意义上的以及非严肃的文学作品更受学生的偏爱,尤其是一些“浅阅读”作品,比如《读者》等,深度阅读的作品通常都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而长期不进行深度阅读,会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会影响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有待于提高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小学生并不是通过阅读形式获得知识,随着小学生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多,知识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但还是有大量学生不愿意阅读文本,而且独立判断能力比较差,无法真正达到独立阅读文本的目的。但是又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他们不得不上网查询,或者道听途说他人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差,明辨是非能力也不断下降,这导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1.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获取及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在于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果。

首先,阅读训练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步入小学阶段之后,学生的阅读量开始上升,除了课内阅读之外,学生们也开始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在高年级之后,教材中逐渐引入大篇幅的课文,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全文阅读几乎没有障碍。通过让学生阅读大篇幅的文章,这能够训练他们的阅读思维,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同时保证阅读质量。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重点字词句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特别是在语文科目的考试或者相关训练过程中,这一点尤为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反复思考,把重点的字词句圈点出来,尤其是提出其中的有用信息。近年来,根据语文考试安排来看,阅读理解文章的占比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显得愈发重要。而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其作用发挥出来。

2.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首先,初读感知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一篇课文还是一本书,初步阅读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大概阐述其内容,介绍其中的人物,说出其中的事迹,并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思维导图,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但是因为学生自身是有明显差异的,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阅读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通过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和引导,使得他们在初读过程中就能有很多收获。

其次,精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除了初读之外,精读更是关键,精读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精读也是阅读的必经之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阅读教学中逐渐渗透精读,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3.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从更多元化的角度感知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教师的朗读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各有差异。比如,《泊船瓜洲》和《呼风唤雨的世纪》。就前一篇教学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重音,体会其中的语调差异。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进行节奏划分,得到“二二三”的节奏。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重音,并学会朗读,《泊船瓜洲》中的韵脚一共有四个,即“间、山、岸、还”,每一个韵脚的读音都是重读。最后,还要明确语调和语速。比如“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明月何时”的语调应该上升,语速应该适当加快,但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度。“照我还”就应该读成降声调,语速也要适当地减慢,以此来突出文章跌宕起伏的效果,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体会作者情绪,感受作者的思乡情怀,体会作者做官身不由己的感受。通过这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也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更深刻地感知作者的情怀。而对于后一篇文章来说,阅读时需要把握好层次,流利正确即可,学生就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如此。在兴趣的作用下,人会主动思考,也会积极探索,最终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不断提高,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于周围的一切,他们都有了一定的情感铺垫。教师需要把握这一特征,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

首先,教师使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中,给学生呈现多元化的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通过营造真实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观潮》,假如教师不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无聊,部分学生可能还会直接排斥阅读。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阅读前,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与课文主题或内容相关的声音或视频,并抛出相关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下,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学生也会积极投入其中,学生迫切地想要阅读课文,这样的效果必然是更加突出的。

其次,表演朗读法。要想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还应该进一步丰富表演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所以兴趣比较低,而且学习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比如《将相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的篇幅是比较长的,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阅读起来同样如此。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就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把学生划分成小组,每一个组内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学生需要揣摩并且模仿出对应人物的语气,表演出他们的神态。待学生表演完成之后,每一个小组之间互相展开评论,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在这篇文章中蔺相如值得让人学习的精神,即顾全大局而且以国家利益为重。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效果更好,而且也更受学生们的欢迎。

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

首先,想象式结尾,启发学生想象。比如《蝴蝶的家》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线索,那就是“作者为寻找蝴蝶的家而着急”,但是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会发现,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解释作者的担忧,也就是没有提出蝴蝶的家的具体位置。这就会引发学生的困惑,他们阅读完成之后还是会继续思考蝴蝶的家在哪里。对于这种情况,假如教师直接把标准答案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真实感受文章的内容以及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核心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并且也让他们换位思考,和他们共同分析作者不明确指出蝴蝶家的位置的原因,即作者为了保护蝴蝶,为了避免他们受到其他人的干扰,所以写出了这样的结尾,虽然给人无限的遐想,但是也让学生们懂得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而且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其次,通过意境描写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写景题材的文章中,意境描写是比较多的,通过抓意境促想象,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二次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句子的含义,首先直译句子,以此为前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加工,加工方式比较多元化,比如手工创作,手抄报创作以及绘画等。以《暮江吟》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内容,明确每一句的含义,然后再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想象文章中的夕阳西下和晚霞映江,并让学生说、写或者画出来他们所想象的情景,这样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3.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读书有助于我们的思考,而思考能够使人的阅读更深刻,思考和读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读书不仅仅在语文课堂中有所体现,更是体现在我们人生的角角落落。所以把阅读和思考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逐渐扩大阅读范围。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大量地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充盈自己的见识,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心中的疑虑,弥补自己的短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等。此外,在讲课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比如《草船借箭》,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要做好课件,给学生播放有关文章内容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给他们推荐书籍《三国演义》,或者给他们布置读这本书的任务,以此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其次,环扣式思考。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会更加多元化,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越来越高。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思想,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配合,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思想着手,设计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环环相扣,由浅到深,逐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比如《窃读记》,教师需要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比如文章是哪种题材,文章讲述的故事是什么,主人公都有谁,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的思想等,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步加深思考,从而让阅读更深入。

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首先,积累运用法。写作能力的高低和阅读积累之间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来说,如果学生有非常丰富的阅读积累,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会相对较高,但是单纯的阅读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转化,要把所有的东西真正内化,并且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把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有意义的段落或者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循序渐进地形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给学生增加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其次,合作交流法。了解小学课程设计发现,在语文教学中,除了阅读课以外,也有大量的写作课。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要注意这两种课程的顺序,应该先进行阅读教学,然后再开展写作教学。一般情况下来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会在脑海中有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表达和探索,引导他们把读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文章。这种主动构建的过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表达以及沟通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

总之,阅读是思考、写作以及感悟的前提。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以此来活跃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法,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把写作、阅读、思考以及想象等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